2020版赢在微点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第01讲 走近细胞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01讲走近细胞
考点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必修1 P6左插图)地球上最早产生的生命形式是病毒还是细胞生物?为什么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研究都以细胞研究为开始?
答案最早的生命形式是细胞生物,因为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力;因为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必修1 P6基础题T2改编)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吗?用常见的生物进行举例。
答案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3.衍射法构建病毒的知识
诊断辨析
(1)“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都能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
(×)
(2)菠菜的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
(3)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
(√)
提示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一个酵母菌与一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
(×)
(5)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
提示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也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热图解读
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T4噬菌体、艾滋病病毒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HIV和T4噬菌体分别主要由什么成分构成?这些成分的合成
场所在哪里?
(2)HIV和T4噬菌体相比,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3)HIV的最外层有脂膜包被,推测“其可通过该脂膜进行物质交换,独立完成一些生命活动”,是否合理?为什么?
(4)噬菌体是专一侵染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T4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提示(1)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T4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这些物质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相关结构合成的。
(2)HIV的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病毒不能独立代谢,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千万不要把病毒外壳当作细胞膜,外壳无法起到控制物质出入及界膜作用,所以病毒在普通培养基上根本无法进行物质交换。
病毒内部没有完成生命活动的细胞器及相关代谢机制,所以只有侵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原料及相关设备(如细胞器)才能完成代谢及繁殖过程。
(4)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标记后的细菌培养T4噬菌体。
【真题考情】(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教材命题
本题综合考查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实践应用。
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素养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考查,具体体现在:
核心素养考查角度具体选项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选项A、B考查了病毒生物的构成及致病能力
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纳选项B、C考查了常见的这种病毒寄生的专一性
社会责任研讨及判断选项D考查了对社会议题的参与与推断
微解导思HIV、烟草花叶病毒、T 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RNA、DNA(DNA/RNA)。
HIV专一侵染人体T细胞,最终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病,T2噬菌体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生物名称),最终导致其裂解。
预防传染病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答案 B
考向一病毒的构成成分、结构及代谢
1.(2019·洛阳模拟)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聚合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
C.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
D.寨卡病毒不能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生长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是细胞,A项错误;该病毒为RNA病毒,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四种碱基、一种磷酸和一种五碳糖,B 项错误;病毒无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 项错误;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D项正确。
答案 D
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③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⑤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③⑥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①正确;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不一定都是病毒,有可能是细菌等,②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③错误;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④正确;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⑤错误;病毒只含有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正确。
答案 B
考向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2019·巢湖模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苹果②呼吸道上皮③神经元④柳树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⑥甲型H1N1病毒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⑨一片草地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C.③②①④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解析③是细胞,②是组织,①是器官,④是个体,⑧是种群,⑩是群落,⑨是生态系统,⑤⑥⑦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 C
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6个方面的区别
2.细胞多样性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
(2)原因
①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②根本原因:不同个体的细胞中含有的DNA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细胞的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4.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连线)
答案(1)①—b—B②—c—A③—a—C
(2)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①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必修1 P12“科学前沿”改编)目前所发现的细胞中最小、最简单的可能是什么细胞?该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该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诊断辨析
(1)蓝藻无叶绿体却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蛔虫和破伤风杆菌无线粒体却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
提示生命演化及其不可逆性:细胞从原核到真核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复杂的细胞器,把生化反应部分集中到了不同细胞器之中,提高了代谢效率。
所以说原核细胞内可能发生某些真核细胞细胞器中发生的生化反应,例如大多数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无线粒体),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等。
相反,生命演化到真核细胞后,如失去某些细胞器后,发生在细胞器内的生化反应就不能进行了,例如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线粒体),根细胞不能发生光合作用(无叶绿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再分裂、进行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质(细胞核及细胞器丧失)等。
(2)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都具有RNA、染色体和核膜。
(×)
(3)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4)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
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
(5)细胞学说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仅涉及动、植物细胞。
(√)
热图解读
观察下图请思考
(1)图甲属于________,图乙属于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甲代表的细胞与图乙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甲代表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写出图甲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图甲蓝藻细胞中无图乙细胞中的⑥___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提示(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2)核糖体(3)拟核细胞壁核糖体鞭毛(4)叶绿体藻蓝素叶绿素
考向一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及病毒的判断
1.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青霉菌、蓝藻
B.酵母菌、肺炎双球菌
C.乳酸菌、霍乱弧菌
D.大肠杆菌、噬菌体
解析青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菌,为真核生物。
噬菌体为DNA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
名称中一般含“球、杆、螺旋”字的为细菌。
答案 C
2.如图是对病毒、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没有细胞壁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解析乙中蓝藻与甲中两类生物均无叶绿体。
答案 D
有关生物的两个“不一定”
1.生物名称中带“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黑藻、红藻等都是真核藻类,常见的只有蓝藻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
2.生物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都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考向二“结构与功能观”在细胞多样性中的体现
3.(2019·汉中一检)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仁
B.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类似
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不进行细胞呼吸
D.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都是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单层膜结构,B 项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细胞器,但红细胞内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有可能是真菌、细菌,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山东名校调研)如图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的主要区别是蓝藻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蓝藻与小麦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
D.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解析小麦和蓝藻细胞分别属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二者都有细胞壁,但蓝藻的细胞壁不是纤维素和果胶,和小麦有差别;二者都有核糖体,都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相同的代谢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蓝藻无细胞核,其核糖体的形成不可能与核仁有关。
答案 D
考向三细胞学说的建立与修正
5.(2019·洛阳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
D.细胞学说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解析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A项正确;“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B项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项正确;细胞学说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未揭示其差异性,D项错误。
答案 D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4个“不相等”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真核生物,如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真核生物,如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考点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高倍显微镜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实验步骤
(1)制作装片:材料要少,切片要薄。
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角,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
①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
②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
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
④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若视野暗,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进光量。
3.实验注意问题
(1)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③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5)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深度思考
针对下图,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属于目镜的是________,属于物镜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甲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_____________。
(4)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与玻片标本最接近的是
________。
提示(1)①②③④物镜有螺纹(2)②④(3)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4)④
考向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1.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③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④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⑤要观察图Ⅰ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Ⅱ中丙方向移动
⑥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A.②④B.③⑤C.①⑥D.④⑤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合适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⑤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⑥中视野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减少。
故④⑤说法正确,选D。
答案 D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头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由于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故由乙转为丙的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并且不需提升镜头。
故A、B、C错,选D。
答案 D
3.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解析为防止物镜与装片接触,损坏物镜镜头,在换用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在观察性母细胞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显微镜视野适当调暗;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10×物镜换用40×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
故选A。
答案 A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4.混淆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
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因此时相当于将圆形面积的半径放大了相应倍数,则视野实际面积缩小为放大倍数值的平方分之一)。
1.答题术语填空
(1)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非细胞生物病毒只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生活。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阐述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依赖活细胞
(2)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
(3)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有关活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器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不一定有染色体
C.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但不一定要线粒体参与
D.都含蛋白质但其合成不一定受细胞核控制
解析活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膜中有磷脂双分子层,A项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项错误;有的活细胞如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都含有DNA,均能控制合成蛋白质,D项正确。
答案 D
3.(2019·齐鲁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病毒均营寄生生活,只能在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生活
C.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可选用14C和3H分别标记病毒以区分其核酸和蛋白质
解析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A项错误;病毒均营寄生生活,但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可寄生在不同的生物中,B项错误;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故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项正确;组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故选用14C和3H分别标记病毒不能区分其核酸和蛋白质,D项错误。
答案 C
4.下列有关HIV、大肠杆菌和变形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与大肠杆菌和变形虫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大肠杆菌和变形虫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上述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处于表达状态的基因不同
解析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细胞结构,A项错误;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唯一一种细胞器,B项正确;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项错误;HIV、大肠杆菌和变形虫为三种不同的生物,三者的遗传物质不同,D项错误。
答案 B
5.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其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细胞壁,遗传物质都是DNA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分裂生殖
解析①中的噬菌体是病毒,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其遗传也不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项错误;②中的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错误;③中的硝化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这四者都有细胞壁,并且遗传物质均为DNA,C项正确;④中的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病毒不能进行分裂生殖,D项错误。
答案 C
用“集合式概念图”解决生物类群和生物概念问题
典例示范
根据图甲、图乙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若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原核生物、腐生细菌和蓝藻之间的关系,则与a~e相对应的依次是:a表示________,b可表示________,c可表示________,d可表示________,e可表示________。
(2)图乙中①与⑥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框图③与④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框图②与⑤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原核生物蓝藻腐生细菌(2)是否具有细胞结构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同化作用的类型
类题通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数学中集合的思想,明确各成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能演练
1.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
B.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
C.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
D.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
解析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的细胞应同时具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这三种结构,只有低等植物细胞符合该条件,A项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中的一种,B项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项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而群落又是由该环境中所有的种群构成的,D项错误。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