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
⎪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考试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目题(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如何理解物质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什么关系?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F)
点拨: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节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
2.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
(F)
点拨:判断某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不是以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为依据,而是根据物质的含义来判断。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就是物质现象,如生产关系、电场、磁场等都是物质现象。
3.因为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物质是不可认识的。
(F)
点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既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正确理解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含义
人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人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由一种物质的东西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2)人在制造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时,必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利用自然物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人们不能凭空或者随心所欲地制造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
[典例应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解析]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属性。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案] D
[融会贯通]
1.为什么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F)
点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可以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方面得到证明。
2.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F)
点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三者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典例应用]
有一位美国高官说,当今世界,没有美国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
因此,有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这种观点( )
A.是不可知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B.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
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
D.是一种唯心主义自然观
[解析] 不可知论是认为人类没有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错误;材料中心在于“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显然违背社会的客观性,答案为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所指;材料并非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观点,是历史观,D不当选。
[答案] B
[融会贯通]
图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
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这表明( )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
解析:选B 材料旨在表明天体的形成和发展,A、C、D不符合题意;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2.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
D.桌子、凳子、山、水……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
解析:选B 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项符合题意。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三项均错误。
3.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本题选B项。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
”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社会运动的载体是人类的活动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选B 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尽管打上了人的烙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故人类社会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B符合题意。
A与题意不符。
C错误,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
D不能反驳题干中的观点,排除。
5.(2017·台州模拟)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 )
①客观实在②生产方式③地理环境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不选。
②③④正确,故选D。
6.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①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②③入选;①④错误,此项改革没有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也没有否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
”此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解析:选D 材料中,“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
该观点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故D项入选。
A、C两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B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8.近年来,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气象灾害,春夏之交长
江中下游地区发生长时间干旱灾害,南方地区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一些江河支流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的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
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抗灾,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角度。
首先,可以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是有其规律的角度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
其次,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
(2)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