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穴位治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部穴位治疗歌(《医宗金鉴》)
隐白主治心脾痛;筑宾能医气疝疼;照海穴治夜发,兼疗消渴便不通;
大都主治温热病,伤寒厥逆呕闷烦,胎产百日内禁灸;千金主灸大便难;
太白主治痔漏疾,一切腹痛大便难;痞疸寒疾商丘主,兼治呕吐泻痢痊;
公孙主治痰壅膈,肠风下血积块疴,兼治妇人气盅病,先补后泻自然瘥;
三阴交治痞满坚,痼冷疝气脚气缠,兼治不孕及难产,遗精带下淋沥痊;
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阳陵泉治胁腹满,刺中下部尽皆松;
涌泉主刺足心热,兼刺奔豚疝气疼;血淋其痛疼难忍,金针泻动自安宁;
然谷主治喉痹风,咳血足心热遗精,疝气温疟多渴热,兼治初生儿脐风;
太溪主治消渴病,兼治房劳不称情;妇人水蛊胸胁满,金针刺后自安宁;
阴谷舌纵口流涎,腹胀烦满小便难,疝痛阴痿及痹病,妇人漏下亦能痊;
复溜血淋宜乎灸,气滞腰疼贵在针,伤寒无汗急泻此,六脉沉浮即可伸;
大敦治疝阴囊肿,兼治脑衄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病,炷如小麦灸之灵;
行间穴治儿惊风,更刺妇人血蛊症,浑身肿胀单腹胀,先补后泻自然平;
太冲主治肿胀满,行动艰辛步履难,兼治霍乱吐泻症,手足转筋灸可痊;
中封主治遗精病,阴缩五淋溲便难,鼓胀瘿气随年灸,三里合灸步履艰;
曲泉疝阴股痛,足膝胫冷久失精,兼治女子阴挺痒,少腹冷痛血瘕;
伏兔主刺腿膝冷,兼刺脚气痛痹风,若逢穴处生疮疖,说与医人莫用功;
阴市主刺痿不仁,腰膝寒如注水侵,兼刺两足拘挛痹,寒疝少腹痛难禁;
足三里治风湿中,诸虚耳聋上牙痛,噎膈肿胀水肿喘,寒湿脚气及痹风;
解溪主治风水气,面腹足肿喘嗽频,气逆发噎头风眩,悲泣癫狂悸与惊;
陷谷主治水气肿,善噫痛疝腹肠鸣,无汗振寒痰疟病,胃脉得弦泻此平;
内庭主治痞满坚,左右缪灸腹响宽,兼治妇人食鼓胀,行经头晕腹疼安;
厉兑主治尸厥证,惊狂面肿喉痹风,兼治足寒膝膑肿,相偕隐白梦魇灵;
飞阳主治步艰难,金门能疗病癫痫;足腿红肿昆仑主,兼治齿痛亦能安;
昼发证治若何,金针申脉起沉疴,上牙疼兮下足肿,亦针此穴自平和;
环跳主治中风湿,股膝筋挛腰痛疼;委中刺穴医前证,开通经络最相应;
阳陵泉治痹偏风,兼治霍乱转筋疼;承山主针诸痔漏,亦治寒冷转筋灵;
阳辅主治膝酸痛,腰间溶溶似水浸,肤肿筋挛诸痿痹,偏风不遂灸功深;
风市主治腿中风,两膝无力脚气冲,兼治浑身麻瘙痒,足指疼痛针可停;
丘墟主治胸肋痛,牵引腰腿髀枢中,小腹外肾脚腕痛,转筋足胚不能行;
颈漏腹下马刀疮,连及胸肋乳痈疡,妇人月经不利病,下临泣穴主治良;
侠溪主治胸胁满,伤寒热病汗难出,兼治目赤耳聋痛,颌肿口噤疾堪除;
窍阴主治胁间痛,咳不得息热燥烦,痈疽头痛耳聋病,喉痹舌强不能言。

八要穴歌
第一个穴位,“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
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

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

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
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第八个穴位,“腿疼阳陵透”,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

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

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

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扎。

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

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

一个人整个的
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

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

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

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可有酸麻微痛感,揉捏可有胀感。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

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风市穴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或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主治:常用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及脚气的治疗和保健。

悬钟穴(绝骨穴)
定位:在外踝高点上3寸,当腓骨后缘。

主治:常用于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痛、下肢痿痹、脚气的治疗。

足窍阴穴
定位:在第四趾外侧端,距离趾甲角0.1寸。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痛、胸肋痛、多梦等的治疗。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

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侧及足部。

殷门穴
位置: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之间,承扶穴下6寸。

主治:通利腰腿。

适用于腰脊疼痛、下肢瘫痪、麻木不仁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并向下肢后外侧发散。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开窍醒神,宁心安神。

适用于头目昏花、失眠、头项痛、足心热、中风、下肢瘫痪、目涩咽干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胀痛明显,有时可向下肢发散。

阴陵泉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配伍: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阴陵泉穴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名解:阴陵泉穴。

阴,水也。

陵,土丘也。

泉,水泉穴也。

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泉穴。

阴陵名意同阴陵泉穴。

公孙穴
定位:在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部下缘,当赤白肉际处。

主治:常用于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等病症的治疗和保健。

照海穴
定位:在内踝下缘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脱垂、小便频数、便秘、咽喉干痛、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三阴交穴位图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

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症状】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
3.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期综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5.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其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
糖尿玻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SP6)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

皮肤由隐神经分布。

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神经和静脉并行。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头肌(腱)的前方,进入趾长屈肌(腱)和(踇)长屈肌(腱)。

在趾长屈肌(腱)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经过。

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

【特异性】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

【主治疾部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
调;配子宫穴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2)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足太阴络。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名解】
(1)三阴交。

三阴,足三阴经也。

交,交会也。

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

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

太,大也。

阴,阴之属也。

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3)下三里。

下,下部也。

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

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

(4)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

理同三阴交名解。

(5)足太阴络。

络,联络也。

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运行规律】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
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女人常揉三阴交穴位作用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

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

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缓解焦躁情绪的穴位及指压法: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

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是头脑清晰、眼睛明亮。

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

指压大敦有速效性。

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神奇的神门穴治疗失眠
神门穴(如下图所示)是手少阴心经原穴,经气流注之门,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能安定心神,泻心火,睡前点按易睡。

观点,火克金,肺属金,而肺经的主要活动时间就是黎明前的3:00-5:00之间,因此,这是常常睡醒的原因一般和肺有关。

根据子午流注的观点,点按或针神门穴要在午时(中午11:00-下午1:00)这间,这是能泻心火以补肺气。

按摩手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各50次,以不再酸痛为宜。

有人常常夜不能眠或好不容易入睡后却早早醒来,就再不能入睡,这主要是心火太盛(尤其在秋、冬季),
腹痛的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健康搜索,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

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

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火罐网。

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 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火罐网: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

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

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

反复多
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鶒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

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火罐网,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健康搜索,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

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的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

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

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检查
②急性肠穿孔: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肠溃疡、肠坏死、外伤、肠伤寒、炎症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及阿米巴肠病等鶒。

急性肠穿孔常突然发生,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多位于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并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常伴有发热腹胀及中毒性休克;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或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③肝破裂:多在腹压增高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鶒呈持续性胀痛。

若为外伤性肝破裂或肝脏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迅速、血压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现。

体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
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左膈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胆汁。

腹腔穿刺发现血性腹水有利于与胃肠道穿孔相鉴别。

有时须经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有无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发生于脾脏肿大的基础之上,外伤是其直接原因。

表现为剧烈腹痛鶒从左上腹扩散至全腹,有时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检查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⑤异位妊娠破裂:发病年龄多在26~35岁,异位妊娠破裂约80%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其主要症状为腹痛阴道流血及停经,多为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然后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样胀痛,有时为撕裂样痛约有80%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大多数量少,暗褐色,呈点滴状,持续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

有的患者可出现肛门处胀感腹部检查下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时腹肌紧张可不存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宫颈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妊娠试验阳性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宫内膜病检及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⑥卵巢破裂:多发生于14~30岁女性,多因挤压、性交穿刺等因素诱发。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无腹肌紧张表现,鶒一侧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