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量化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综述·专著
搭建量化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王友林
(湖北省宜都市西湖初级中学湖北宜都443311)
【摘要】量化评分是班级管理的法宝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堂教学一种积极的学习形式。

班主任工作中将两者有效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中,首先采取自由组合和均衡分组的原则分组,由班主任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个人特长、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考量来任命这八个组长。

然后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策划人,班干部组成的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由班主任和学生协商制定班级管理细则、小组合作管理细则。

积分评价管理委员会每两周进行一次总评比,并将积分成果运用于班级学生编位、评优评先、期末评价等项目中,公平、公正、公开,极大的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热情,班级管理轻松有效。

【关键词】量化管理小组合作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13-02
一、问题的提出和准备
班主任工作中,虽然量化评分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因为所涉及的范围广、项目多、收集整理难度大,无法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全面正确的评价一个学生,因此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何搭建量化评分管理平台?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每个班主任想要知道的答案。

本人所带班级一般是从七年级带到九年级的,任课老师、学生中途基本没有变动,建立有详尽的资料库。

从包含了七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年级排名到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排名曲线变化图,学习积极分子名单、特长生、运动会获得名次、家长会记录等资料。

二、实验的方案和策略
量化评分就是对班级各项活动如学习、上课纪律、出勤、生活、值日和寝室卫生等方面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式进行安排、组织、管理、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目的是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一起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同时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量化评分管理是班级管理范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管理的范畴,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策划人,科任老师、班干部组成的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

来具体实施和操作。

实验的进程包括分组、运转、获取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分组:
(1)分组原则:自由组合和均衡分组原则相结合,2015届我班有48人,分成8组,每组6人,组长选拔采用任命制,由班主任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考量来任命这八个组长,任期一年,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予变动。

(2)人员组成:将从七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年级排名到八年级期末考试年级排名的总和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参考,每个小组至多要有2名学习成绩年级排名前60名的同学(防止优生扎堆),我班有27个女生,21个男生,故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两名男生、三名女生,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一名年级排名100名以后的学生,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小组可以参加。

(3)NBA选秀和个性差异性原则,小组合作实验已经开展三年,2016年我现在借用NBA选秀方法,先确定组长,在提出一些分组的基本要求后,最弱组长第一个选学生,那么他选择的学生就是状元,依次按照从弱到强的组长顺序选完第一轮,第二轮顺序相反,按组长从强到弱的顺序选学生,这样循环选完最后一名学生,按此方法分组,各个小组运转正常。

2.运转:
(1)负责量化评分管理的是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班委会组成。

量化管理细则主要分成两类:班级管理细则、小组合作管理细则。

班级管理细则主要体现结果:每天的卫生、就寝结果评比、期中期末学习积极分子、好人好事,小组合作管理细则主要体现过程:比如实验的快慢、对重难点问题理解的深度、小组完成作业的进度和人数。

(2)收集整理:团支部书记胡伟民班长薛新雨同学学习努力,办事公正利索,记载主要由他们二人负责:平时记载簿就放在桌上,绘制有表格,每一次加分扣分都将记录到每个学生和他所在的小组,平时他们还要接受小组长的垂询和更正。

(3)积分成果应用之一:编位。

积分领先者有选择较好区域的权利,具体运作如下:积分评价管理委员会每两周进行一次总评比,认真审核各个小组的积分,然后将八个小组的积分进行统计排名。

排名最后的小组没有选择权,积分低下的组员则争取下一次努力拿到更多的积分。

分到区域后,小组长在自己的小地盘上也有自主权,班主任不过问。

(4)积分管理:学习小组积分分两类:一类积分用于班级管理,这部分主要由班主任掌控,作为一班之主,要坚守公平二字,更要照章行事,不能信口开河,905班的班规一视同仁。

另一类积分是课堂管理积分,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独立作出评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和特点。

因为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合作学习,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重要的知识点则需要老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需要每一个老师慎重考虑。

(5)挑战与应对。

实行量化评分以来,你就会发现有的学习小组的积分总是排名靠后,遇到了实验的瓶颈,处理不好整个实验就会名存实亡,怎么办?①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的问诊制:不定期对落后小组进行帮扶,让学生管理学生。

要处处为班组织想,积分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有关。

②例会总结:在每周日例会总结上有两个总结,一个总结是班干部总结,另一个总结是积分管理委员作出的。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积分和排名。

落后小组就有了紧迫感。

③班主任、科任老师要有褒奖的意识,要有同情心,对于同学们的闪光点要用放大镜去看。

在老师心中一分半分太少,但在学生心中意义可不一样,一分半分都是分,像编位这等好事是要分数说话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老师都可以给分,越多越好,同时班主任也应该随时掌控小组积分竞赛情况,对于落后小组,督促老师们有意识的把加分机会让给落后小组。

(6)注意问题。

①积分细则不能太细,只能够是粗线条的。

只要有利于班级管理,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加分。

班主任、科任老师就不会因为记不住细则而忘了加分。

他们的送分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②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是主角,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要为他们准备必要的表格,记录人固定在一到二个人,不要随便调换,同时班主任要多为他们撑腰、担责,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③公正对待量化评分管理委员会的报告。

一个公正体现在积分相同的小组排名采用的是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得到同学的赞扬;第二个公正体现在制度公正,谁的积分多,谁的排名靠前,在收集整理积分时每个小组长都有权询问本小组的积分是否遗漏,是否准确。

三、实验思考与展望
小组合作学习已开展一年多了,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完
13
··
.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10期综述·专著
善的地方,比如老师怎样很好利用评分机制管理好课堂,怎样调动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有序竞争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广琼.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创新措施[J].教学与管理,2015,(25).
[2]段炼,朱育婷,刘卫明.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36).
作者简介:
王友林(1965-),男,汉族,湖北宜都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分管理问题研究
邹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61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经历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等发展历程,并朝着学分制的方向不断发展。

学分制的存在和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把“双刃剑”。

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对策,以期对提高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良性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学生学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14-01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较之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学分制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性等方面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

然而,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选择权,学分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学生的学分管理问题便是制约学分制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分管理现状
1.因缺乏相关指导,致使学生缺乏学分管理意识
由高中升入大学,绝大多数大学新生一般都比较迷茫。

尽管大部分高校都会在新生入学之初为学生下发其所在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但其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新生会在收到院系下发的教学计划之后将其置之脑后,并未充分意识到该计划对于其本科学习生涯的重要指引作用。

由于对于教学计划重要性的忽视,加之未接受过学分管理的相关指导,学生往往会缺乏学分的自我管理意识。

2.因教学资源匮乏,致使学生在选课时受到限制
2004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普通综合类本科院校生师比应控制在18:1至16:1之间。

然而,时至今日,全国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的高校仍是寥寥无几,加之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在职教师能投注到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亦是每况愈下。

这就与学分制鼓励教师多开课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方面,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课程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机制,致使教师即便是教有余力,也不愿将余力倾注在课程教学上,而更愿意通过科研业绩获取通往更高职称的“通行证”。

如此一来,学分制背景下迫切需要教师多开课的愿望必然会落空。

这样的情形之下,势必会致使学生在选课时受到限制,能选择的课程,数量既不够多,质量也不够高,这势必就影响了学生进行自我学分管理的进程,进而阻碍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良性发展。

3.因未与学费挂钩,易导致学生浪费课程资源的现象
国外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学费是与学分挂钩的,即学生是根据其所选的课程学分数以及每学分相应的学费标准来缴纳学费的。

这也意味着,倘若学生在某门课程上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重修或者重选均需再多支付一次学分修读费用。

与国外不同,我国高等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均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一般在5000元/年至15000元/年不等(视具体专业而定),且学生重修、重选或多选课程,均无额外收费,这就致使了学生有可能因为学分易获得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种情况,同样不利于学生自我学分管理能力的塑造。

二、学分制背景下改善学生学分管理现状的对策
1.定期开展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学分管理意识
为培养起学生的学分管理意识,各高校应当定期为学生开展学分管理方面的专业指导。

首先,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召开教学计划的解读指导会,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学分框架形成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期当中,学校应定期召开选课指导会,帮助学生了解清楚自己应当通过选修哪些模块的课程以完成学业。

2.通过政策修订,鼓励教师多开新课好课
具备数量众多且质量较高的课程库,是高校帮助学生做好学分管理的客观要求。

选课制的存在与发展,势必会让课程出现“马太效应”,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由于高等院校中,本科课程的课酬普遍不高,加之职称评审机制对于科研业绩方面的倾斜,致使教师对于本科课程的投入缺乏动力,这是制约选课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学生更好开展学分自我管理的一个屏障。

针对此,一方面,各高校应当通过修订政策,将课程教学质量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指标当中,鼓励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大对于本科教学的资金投入,通过提高课酬标准,鼓励教师多开新课。

3.试行学分收费制,促使学生珍惜课程资源
因未与学费挂钩,学生一再重修、选而不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影响学生进行学分的自我管理的一大元凶。

与此同时,庞大的课程库也给高校的财政方面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为促使学生珍惜课程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在支付教师课酬方面的压力,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试行学分收费制。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修读规定范围内的学分课程,学校按规定的统一标准收取学费。

出现了重修、重选或多选课程的情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额外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此督促学生珍惜课程资源
学分制的存在及发展,领导学生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根据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固定下来的课程来完成学业,而是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生的学分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因此,对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分管理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于更好地实行并推广学分制,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2]范体贵.高等院校本科完全学分制改革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1年4月
作者简介:
邹敏(1986-),女,广东潮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实习员。

14
··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