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或剩余毒物进 行毒物鉴定,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做有关的特异性 化验检查,如疑为有机磷中毒可作血胆 碱酯酶测定等。 • 【治疗】 • (一)清除毒物 • 1. 口服中毒 是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途径,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 、洗肠等方法把 未吸收毒物从消化道清除,但强酸、强碱中毒不宜 采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四)解毒剂的应用 • 针对不同毒物采用不同的有效解毒剂,如氟乙酰胺用乙酰胺;阿托品
、莨菪碱类、颠 茄等用毛果芸香碱或水杨酸毒扁豆碱;巴比妥类及 水合氯醛用纳洛酮、尼可刹米等;氯丙 嗪、奋乃静等用苯海拉明; 乙酰水杨酸用乙酰唑胺、碳酸氢钠和维生素K1;亚硝酸盐中毒 用亚 甲蓝和维生素C;有机磷中毒用解磷定、氯磷定、苯克磷、长效托宁 和阿托品;氰化 物中毒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和亚甲蓝;金属中 毒(如砷、汞、金、锑、铋、铬、铜、 镍、钨、锌等)用二硫基丙 醇,还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有效 解毒剂;金属中毒(如铁、铅、锰、铀、镭、钒、钴、镉等)用依地 酸二钠钙;对四 氯化碳、氟化物中毒用10%葡萄糖酸钙或3%氯化钙 ;对麻醉剂鸦片类中毒用纳洛酮,或用 丙烯吗啡、麻黄素、苯丙胺 、尼可刹米等有效解毒剂;肉毒中毒用多价抗肉毒血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2. 病人准备 • ①卧硬板床,解开衣领、裤带,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 • ②择期电复律者术晨禁食,术前排空大小便。 • ③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 3.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仪表端庄,熟练操作除颤仪。 • 4. 物品准备 除颤仪、导电糊(或浸湿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临床表现】 • 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肢体
、躯干肌肉或眼肌、面肌等处不自主地强直收缩或阵挛性抽动,伴有 或不伴意识障碍。有时口周发绀、口 吐白沫、面色青紫、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等。惊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或更长 时间, 抽搐后多疲倦、入睡。新生儿惊厥常不典型,可表现为无定型多样的 异常动作,如 凝视、呼吸暂停、阵发性口周或面部苍白、紫绀等。
• 4. 设置所需放电能量,按下energy select钮,单相波除颤能量选择 360焦耳,双相波除颤选择200焦耳。
• 5. 充电,按下charge钮,充电完毕后红灯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安放电极板,前-侧位,前电极板(STERUM)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 间(心底部)即右侧锁骨下方,侧电极板(APEX)放在左侧腋中线 第五肋间(心尖部),电极的中心适在腋中线上,两者间距不得少于 10cm,并与胸壁紧密接触,以保证电流最大限度通过心肌。若取前 后位,电极板分别放在心尖部和右肩胛下角处。
第十八章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 理
•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第三节 急性颅内高压综合征 •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 • 第五节 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诊断】 • 主要依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毒物鉴定等化验检查进行诊断。 • (一)病史 • 仔细询问毒物接触史。急性中毒的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摄入、呼吸道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心脏除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在病人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ICU的必备设备之一。它不同于一般诊断治 疗设备,一旦抢救病人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很可能贻误时机,产生 不良后果,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 心脏除颤仪(图15-1)可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电除颤)两种治疗模式。同步直流电复律多选择性地应用于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除 颤仪由R波触发放电,即放电时间在病人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内( 相当于R波的降支),以免引起心室颤动。
吸入或经皮肤黏 膜接触吸收等。 • (二)体格检查 • 要注意有鉴别意义的中毒体征,如患儿神志、脉搏(心率)、心律、
呼吸、血压等生 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皮肤黏膜颜色、瞳孔改变、异常 气味等。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三)辅助检查 • 有条件时应采集患儿呕吐物或胃内容物、血、尿、便、可疑的含毒物
• 6. 嘱所有人不得接触病人及病床,呼叫“准备除颤”,电极板紧贴皮 肤并加压同时按下放电开关shock。
• 7. 放电完毕后立即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波形有无改变,是否恢复窦性 心律。若除颤无效,给予5个循环的胸外心脏按压,并根据医嘱用药 使产生粗颤波,然后再重复电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常见护理诊断】
• 1.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和呕吐反射 减弱导致误吸有关。
• 2. 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有关。
• 3. 体温过高 与感染或惊厥持续状态有关。
• 4.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十五章 急救仪器的使用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则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急救状态下应用,电极 脉冲的发放与R波无关,放电由人工控制,可发生在心动周期的任何 时期,按下放电开关即可放电。心脏除颤仪开机后自动默认为非同步 状态,室颤、室扑急救时切记采用非同步模式。
• 心脏除颤仪有单相波除颤和双相波除颤两种,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 求有所不同。单相除颤只发出一次单向电流,双相除颤依次有两个电 流脉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目前认为双相除颤较单相除颤 成功率高,皮肤损伤轻,并发症少,但缺乏大样本循证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治疗】 • (一)一般处理 • (1)保持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 (2)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
口、咽、鼻、喉部 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吸入窒息。 • (3)严重惊厥者给氧,以减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小儿误食而致中毒;不食变质或有毒的食物;切勿擅自给小儿用药; 预防煤气中毒。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病因】 • (一)感染因素 • 1. 颅内感染 包括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囊虫、包虫等)等
感染引起的脑膜 炎、脑炎、脑脓肿等。 • 2. 颅外感染 如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败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2. 皮肤黏膜接触中毒 立即脱去有毒物污染的衣物,冲洗皮肤等。强 酸、强碱等腐蚀 性物质先用干布或毛巾轻轻抹干净,然后冲洗。强 酸可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淡肥皂水,强碱可用3%~5%醋酸 或食用醋冲洗。
• 3. 吸入中毒 立即撤离现场,解开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 新鲜空气或氧气。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二)控制惊厥 • 1. 针刺法 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内关等,并及时
选用止惊药物。 • 2. 止惊药物 • (1)首选地西泮:每次0.3~0.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
静注,速度为1~2 mg/min,用后1~2分钟生效,作用时间短暂,必 要时15分钟后重复应用。 • (2)苯巴比妥钠:每次8~10 mg/kg,肌肉注射,止惊效果好,维 持时间长,副作用较 少。苯巴比妥钠15~20 mg/kg,肌注或静注也 可用于惊厥持续状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临床急救医学中最紧 急、最严重的心脏急症,就心搏骤停时的ECG表现形式而言,72% ~80%以上为心室颤动。电除颤是抢救因室颤而致心搏骤停病人最有 效的方法。而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每延迟除颤时间 1min,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搏骤停发生1min、 5min、7min、9min、12min分钟内行电除颤,病人存活率分别为90 %、50%、30%、10%和2%~5%。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电除颤的 操作方法和应用时机,使心搏骤停病人能够及时有效复苏,从而挽救 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一、目的
• 利用生物允许量的瞬间电流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全部除极,然 后均匀复极,以消除心脏的异位节律,由窦房结恢复正常的搏动,纠 正各种心律失常。
• 二、操作前准备
• 1.评估 • ①病人病情、意识、ECG心律失常类型、是否有室颤波。对清醒病
人进行电复律治疗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心理。 • ②除颤仪性能良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五)对症及支持疗法 • (六)其他治疗 • 控制惊厥、抗休克、抢救呼吸衰竭、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护
重要脏器的功 能、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护理等在急性中毒的治疗中 也很重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常见护理诊断】
• 1. 潜在并发症
心跳呼吸骤停。
清洁纱布1块)、抢救药品,重症护理记录单。
• 三、操作步骤
• 1.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2. 病人取平卧位,解开衣领、裤带,暴露胸部,除去病人身上的导电 物质。
• 3. 开机(按下power on钮),检查调节除颤仪模式为非同步电除颤, 同步电复律按下(sync)开关。取下除颤电极板,表面涂满导电糊 (或在病人体表电击处放置大于电击板面积的四层生理盐水纱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3)水合氯醛:每次50~60 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 (4)苯妥英钠:适用于惊厥持续状态,当地西泮无效时可用苯妥英
钠15~20 mg/kg静 脉注射,速度为1 mg/(kg·min),同时应予心 脏监护。 • (三)病因及对症治疗 • 高热者可用物理及药物降温。脑水肿者可静脉注射甘露醇及呋噻米; 其他如控制感 染,可纠正低血钙、低血糖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二)防止毒物吸收 • 活性炭可吸附毒物,牛乳、蛋清、豆浆、浓茶等能分别与不同毒物发
生沉淀作用,从而 延缓其吸收。但这只能作为急性中毒的辅助治疗 而不能代替催吐、洗胃等方法。 • (三)促进毒物排泄 • 可多饮水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必要时加用利尿药。但应注意 水、电解质平 衡。对某些危重急性中毒伴有肾衰竭者,可采用透析 疗法排出毒物。
•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第二节 心肺复苏装置 • 第三节 人工呼吸气囊 • 第四节 人工呼吸机 • 第五节 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 • 第六节 微量注射泵、输液泵 • 第七节 冰帽、冰毯 • 第八节 电动洗胃机
返回
第十五章 急救仪器的使用
•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 第二节 心肺复苏装置 • 第三节 人工呼吸气囊 • 第四节 人工呼吸机 • 第五节 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 • 第六节 微量注射泵、输液泵 • 第七节 冰帽、冰毯 • 第八节 电动洗胃机
血症等为原发 病)、破伤风等。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小儿惊厥
• (二)非感染因素 • 1. 颅内疾病 颅脑损伤(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
内出血等);颅 脑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囊肿 等);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其他如脑白质营养不良、脱髓鞘病变等。 • 2. 颅外疾病 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 高血钠等); 维生素(B1、B6、D、K)缺乏;遗传代谢性疾病( 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 等);全身性疾病(高血压脑 病、心律紊乱、尿毒症、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 2. 恐惧
与病情危重有关。
• 3. 知识缺乏 与患儿及家长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有关。
• 【护理措施】
•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二)尽快清除毒物
• (三)促进毒物排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急性中毒
• (四)阻滞毒物吸收 • (五)使用特效解毒剂 • (六)详细记录出入量 • (七)预防感染 • (八)心理护理 • 【保健指导】 • 向家长讲解预防中毒的有关知识。一切毒物和药品应妥善保管,以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