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题精选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阳市 2019年高考模拟考精选题
语文(一)
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中语科编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

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

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

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

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

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

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

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全国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

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材料二:
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

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

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

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

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
材料三:
香港地区GDP及增速
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

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四:
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

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

(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从构想到实施的转变。

B. 《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理性和客观的。

C. 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最低、2016年最高,增速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

D. 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

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突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这可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

B. 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 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

D.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

6. 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

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

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

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

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
无一人。

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

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

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

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

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

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

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

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

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

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

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

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

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

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
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

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

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

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

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

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

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

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

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8.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4小题,共19分)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

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

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

”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

”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

”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

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

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

”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

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

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

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

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

卒,年八十一。

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取材于《宋史·儒林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B.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C.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D.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点,批注、断句。

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主要有“句”“读”两种。

“句”标形如“”,相当于今之句号;“读”标形如“、”,相当于今之逗号。

B. 执贽,持礼物作为相见之礼,多指谒见师长。

《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是“执贽”才能成为孔子弟子的生动例证。

C. 山长,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呼,讲学以外,总领院务。

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人担任。

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D. 发挥,对经书字句的注解以及对注的注解,内容关乎经籍中的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等,又称“注”“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与立是大儒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推崇、佩服他;来向何基求学的人也很多。

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何基的卓越才华。

B. 何基的治学之道如志向坚定、格局宏大、亲身实践、反复吟诵、力避肢解、玩味精微、典籍参照等,对今人亦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C. 王柏对何基执弟子礼,但他聪明智慧,学识渊博,纠正经书,发表议论,见解非凡,质疑问难,新见迭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

D. 何基为人谦逊克制,淳厚笃实,淡泊名利。

他潜心学问,心无旁骛,三番五次拒绝各种讲学、推荐与任命,逝世后谥曰“文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2)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 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 “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 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15. 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保持清白,献身正道,追慕古代圣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杜甫《春望》中哀叹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

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

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抽丝剥茧直截了当知行合一
B. 大相径庭鞭辟入里直言不讳言行一致
C. 泾渭分明抽丝剥茧直言不讳言行一致
D. 泾渭分明鞭辟入里直截了当知行合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B.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C.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D.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19. 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D.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通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打算于2018年12月20日上午8时至12月21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文学贡献
屈原岳飞白居易沈括杨靖宇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战沙场驱敌寇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抵御外侮感怀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