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苏科版八下第七章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设计思路:
①本节课课题为走进分子世界。
微观世界对于孩子的认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我们需要尽量的将微观世界的物体宏观化。
以微观为明线,宏观为副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什么是分子以及分子的动理论。
②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实验和事例。
来加强学生对于分子的理解。
对于书本上的几个实验。
在上课堂上都有很好的呈现和诠释。
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了解
③在实验设计上用了很大的心思。
如承上启下的墨水滴入液体的实验:墨水滴到水里面能够向外扩散,而不是静止。
可以得出分子分子在运动的结论。
然后再通过这个实验用一个热水来做对比得出分子热运动的实验等。
和后期作业错误率极高的肥皂膜实验、玻璃从水面拿开的实验等。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子,了解分子的数量级。
2.分子动理论的熟知。
3.灵活运用分子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4.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交流与讨论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
【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明晰以及分子间作用力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
素描笔,白纸,放大镜,水槽,玻璃板,吸盘,烧杯,酒精,水,试管,注射器,肥皂膜,墨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香水为话题进行引入,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二)新课展开
①分子的定义
活动一:放大镜观察素描笔的痕迹是否为一条直线。
现象: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结论: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猜想:物质是可分的。
换用更大倍数的仪器进行观测,得出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
引出分子定义。
介绍数量级,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科学家运用的探究方法是:构建模型法,帮助学生构建分子模型。
引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②分子之间有空隙
活动一证明了固体分子
请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证明气体、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学生实验
结论:
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教师实验墨水滴入水里面。
证明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同时因为墨水扩散,证明分子在运动。
学生举例说明分子在运动的事例。
教师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运动。
播放气体分子在运动:二氧化氮在下空气在上的扩散视频。
让学生用分子在运动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二氧化氮会扩散到上面去。
再次,根据刚刚的实验装置,换热水重复上述实验来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提出疑问为什么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又在运动而不是一盘散沙。
提出新观点
④分子之间有引力
学生举例露珠还有铅块(书上活动)
观看视频,用分子间的引力来解释这个现象以及完成从水中拿起玻璃板的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确认分子之间有引力这个思想之后再用分子之间有引力来解释肥皂膜会被会向哪拉伸的实验
再次设疑:为什么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但是固体很难被压缩
得出分子之间有排斥力。
⑤分子之间有排斥力
学生举例:固体很难被压缩;液体很难被压缩;气体很难被压缩
总结
课堂练习
预留疑问:分子可否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