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怎样吃食物》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怎样吃食物》的教学设计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教学背景分析:
《动物怎样吃食物》是首师大版科学第二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块
内容展开:哺乳动物的进食、昆虫的进食、其它动物的进食来展开。

其中哺乳动
物按食性不同进行分类,对动物牙齿的分类等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内
容,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围绕“吃什么”,“怎样吃”,“用什么吃”这三个
问题展开教学,在教材处理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以这三个问题为主线把所有内
容串成一条,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学,有扶有放,在扶放结合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怎样吃食与身体器官、食物等密切相关。

同时本节课中还
注意开放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录象中、生活中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
养和学习兴趣。

课堂结尾处还设置了一个激趣游戏,出示问题后引导学生开展课
外研究。

激发学生兴趣和提纲挈领式的学习活动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引导学
生开放性思维训练和讨论交流是本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在教学中促进学
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以及与吃食物的方式相适应的牙齿、口器等的构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整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观察活动、搜集资料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自然环境下动物习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按照食性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动物吃食物与相应的牙齿、口器等特点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的食物
视频:猴子觅食、小熊猫的食物、蜂鸟进食、动物们如何食用坚果、翠鸟、蜘蛛捕食、喜欢吸食花蜜的动物、昆虫的食物
动画:动物的食性与动物的牙齿;动物的食物;认识蝴蝶的口器;蝗虫的口器;蝉的口器;小动物的最爱
图片:蝴蝶口器、狮子嘴、熊嘴、兔子嘴、鸟嘴、蛇嘴、猫头鹰嘴、鲨鱼嘴、牛嘴、狼牙、马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导入:(播放动物的食物课件中的视频)
1、请同学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想想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什么内容?
2、揭示研究内容:动物吃食物
3、请你思考一下,你想研究动物吃食物的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吃食物?怎么吃食物?吃什么食物等?
(二)、研究问题:
1、研究吃什么食物?
(1)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动物们都吃些什么食物?
(2)组织交流,并适当板书。

(3)小组讨论:对动物们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4)组织交流:简单的分成植物类和动物类。

(5)根据这样的分类你能根据不同动物的食性也分分类吗?
(6)引导交流动物可以分成:吃动物的(肉食动物)、吃植物的(植食动物)、动物植物都吃的(杂食动物)
2、研究动物怎样吃食物?
(1)播放视频(选择性播放:昆虫的食物、两栖动物进食、猴子觅食、小熊猫的食物、蜂鸟进食、动物们如何食用坚果、翠鸟、蜘蛛捕食),刚才看了视频资料?你能不能模仿一下各种动物吃食物的样子?
它们有的咬着吃、啄着吃、吞着吃、吸着吃、舔着吃等等。

(2)为什么它们吃食物的方式各不一样呢?它们利用什么器官来吃食物的?
一般它们有的利用嘴、有的用的牙齿、还有的用到舌头等。

(3)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研究它们的器官。

(4)研究嘴:
①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嘴的资料,想看吗?想看的要说出这是什么动物,它们一般是怎样利用嘴巴吃食物的?(图片:狮子嘴、熊嘴、兔子嘴、鸟嘴、蛇嘴、蝴蝶口器、猫头鹰嘴、鲨鱼嘴、牛嘴)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一般都是吞食的,昆虫的嘴巴多种多样,有的吸食、有的咀嚼、有的舐吸等。

②既然昆虫那么复杂,我们一起来看看昆虫的嘴巴。

(播放动画:蝗虫的口器;蝉的口器。


③由此看来,动物的嘴与动物吃什么食物和吃食的方式相适应。

(5)研究牙:
①这里有2副牙齿(狼牙、马牙),谁能来判别一下它们都是谁的牙齿?
②仔细瞧瞧,这两副牙有什么不同?
③这些牙在动物吃食物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给它们取个名字。

④我们也有牙齿,我们也有这些牙吗?同桌互相看一看。

稍稍解说。

⑤再来看看你猜对了没有。

⑥那杂食动物的牙齿是怎么样的呢?杂食动物的三种牙齿介于肉食、植食动物之间。

⑦由此看来,动物的牙与动物吃什么食物相适应。

(播放动画:动物的食性与动物的牙齿)
(6)看来我们这些同学都很能干。

还想研究吗?
①估计一下:动物的舌头与动物吃什么事物和吃食的方式有没有关系?
动物的舌头与动物吃什么食物和吃食的方式相适应。

②可惜时间有限,老师只好把研究舌头的任务交给个别同学们课后去完成,挑谁呢?我要把这部分资料送给它们!还是先来考一考能力再来确定人选吧!(三)、小结交流:
1、第一关: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2、第二关:谈谈你本节课有什么感想?
3、第三关: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种动物的食性是不是永远不变的?你能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吗?
教后反思:
随着本世纪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结合学科特点明确了自己的研究专题:“科学课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

在研究中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测量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本学期,我
在以往探究式学习方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以《动物怎样吃食物》一课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利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表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年级《动物怎样吃食物》是生物单元其中的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一些动物在进食、传递信息、繁殖后代等方面的特点。

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搜集的信息解决动物怎样吃食、怎样传递信息、怎样繁殖后代的能力。

课前,我通过布置任务、具体指导和检查评比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很多动物进食方面的资料。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与学环节:
一、通过观察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研究动物的情感,并主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二、通过给动物分类,使学生知道动物吃的食物各不相同,根据它们吃食物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大致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三大类。

三、分小组探究动物怎样吃食物。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和展示。

通过试讲,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提出了许多动物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

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自主探究时间不够,课上显得重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根据动物吃什么食物给动物分类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并列举了一些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有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复,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够。

在试讲过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并制定新的教与学方案,如下:
1、由于教师的图片过多,不能给学生内在的联系,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多太杂,因而耽误了时间。

为此,教师必须创设有针对性的情景,必须针对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出示相应的图片。

只有这样,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

为此,我重新选择了图片,只出示了三种动物的图片,分别是兔子、豹子、猩猩。

这三种动物分别代表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这样,便于学生观察、比较,提出它们吃什么、怎么吃、有什么不同等问题,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伏笔。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够。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不敢确定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

为此,我又查找了有关资料,知道有些动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历史演变,食性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大熊猫以前是食肉动物,现在却是杂食动物了,这样就不容易划分大熊猫的食性。

因此,关于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分类则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根据动物吃食物的不同可以分为这三大类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提出了类似这
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就会从容的给学生一个答复,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有争议的动物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验证。

经过反思和修改,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通过本次试讲,基本解决了第一次试讲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提问环节上能够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提问了,整个教学环节非常紧凑,重难点也比较突出。

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课上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大胆猜想,并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强,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2、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

首先,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了有针对性的情境。

教师分别出示了兔子、豹子和猩猩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比较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的特点。

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研究动物在吃食方面与它们的牙齿有什么关系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豹子、兔子和猩猩的头盖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根据它们的牙齿可以分析它们是怎样吃食物的。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想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头盖骨图片时,由于图片上的牙齿比较小,学生观察得不够清楚,看不清楚犬齿、门齿和臼齿,影响了探究的效果。

为了更清楚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牙齿,我认为可以搜集一些牙齿的模型,或者制作一些模型。

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动物的牙齿的形状,大小等特点。

2、由于留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时间太少了,导致课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