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值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胃液pH值的相关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非萎缩性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
测值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胃液pH值的相
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检测和分析慢性非萎缩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检测值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的相关性,为合理确定H.pylori的根除方案及后续的抑酸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150例入组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分为阴性组及阳性组,阳性组记录具体检测值。
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胃镜检查时行胃黏膜活检及胃液pH值检测,并针对活检黏膜行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
所得数据采用R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H.pylori阳性组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高于H.pylori阴性组,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H.pylori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组的患者胃液pH值也低于阴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在H.pylori阳性组内,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与H.pylori的检测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的成年患者,在无其他抗衡因素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减轻粘膜炎症是必要的,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对于判断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无明确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值,pH值,胃液
幽门螺杆菌(H.pylori)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粘膜炎症的致病菌,也被列为主要致癌因子。
故而,《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台北全球共识》[1]及《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2]均指出,所有感染H.pylori的人,尤其是成年的感染者,均考虑根除治疗。
但目前也有较多的文章提示H.pylori存在多方潜在的益处,而H.pylori对现有抗生素耐药率的增高及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成为根除治疗的障碍。
本研究通过检测和分析慢性
非萎缩胃炎患者H.pylori的检测值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的相关性,
为合理确定H.pylori的治疗方案及后续的抑酸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北京燕化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患者,要求行胃镜检查并粘膜活检及病理分级、胃液pH值检测、13C-尿素
呼气试验,完成全部相关检查,共纳入150名,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范
围22~78岁,平均为52.77±11.67岁。
所有入组患者均由高年资具有专业资质
的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结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3]给予诊断及粘膜炎症病理程度分级。
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提示无感染,阳性提示现
症感染并记录具体检测值。
结合上述标准,15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分组如下:
阴性组103例,阳性组40例,H.pylori检测缺失7例。
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
排除消化系统其他器质性疾病,血、便常规及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影
像学无明显异常,无吸毒、酗酒及精神疾病等病史。
入组对象既往无H.pylori
根除治疗病史,实验前一月停用抑酸及抗酸药物、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促动力剂、非甾体抗炎药,一个月内未应用过抗菌药物,以避免药物对胃液酸碱度及
H.pylori检测的影响。
所有对象胃镜检查时间均安排在上午,以尽可能使研究对
象的生理状态保持一致。
1.2 实验设备及材料
ELUXEP 7000内窥镜系统(日本富士胶片有限公司)、电子胃镜EG-760R、
EG-760Z、pH值精密试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POC ONE红外光谱呼气
分析仪(广州华友明康广电科技有限公司)、双目生物显微镜BH312,BX50-3220(日本欧林巴斯公司)。
1.3检查项目
13C-尿素呼气试验、电子胃镜检查、胃窦黏膜活检、胃液pH值检测、胃黏膜
组织病理学检查。
1.4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纳入患者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以及胃
液的pH值,进行组间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比较,阳性组内患者胃黏膜病理炎症
程度及胃液pH值与H.pylori检测值相关性的研究。
1.5统计学分析
我们比较了不同炎症程度的H.pylori检测值和胃液pH值相对变化。
统计软
件为R4.2.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趋势
检验(K-W检验)。
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pH值、炎症程度和H.pylori检测
值的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黏膜组织的病理图片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可出现黏膜充血、出血、糜烂、也可伴有水肿,病理不提示胃黏膜萎缩或化生。
胃窦黏膜炎症分级:根据慢性炎细胞在胃窦
黏膜层的密集状态和浸润层次是否局限粘膜层的1/3、2/3或占据全层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正常的胃黏膜:单核细胞每高倍视野下不超过5个,或数量略
超正常但内镜检查粘膜无明显异常,病理上可考虑基本正常。
(见图1及图2)。
2.2 胃黏膜炎症程度对比
H.pylori阳性组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高于H.pylori阴性组,
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H.pylori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
性组患者胃液pH值也低于阴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见表2
及表3)。
2.3 组内炎症程度及pH值对比
在H.pylori感染阳性组内,患者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与
H.pylori检测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4及表5)。
附图
A 轻度炎
B 中度炎 C重度炎
图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HE染色(×100)
图2. 正常胃黏膜HE染色(×100)
附表
表1 患者基本信息
Table 1 Basic patient information
全部病历
轻度慢
性炎
中度慢
性炎
重度慢
性炎p
人数150
114
(76.0%)
29(19.3
%)7(4.7%)
性别
男#
52
(34.7)
35
(30.7)
14
(48.3)
3
(42.9)
0.
185
女#
98
(65.3)
79
(69.3)
15
(51.7)
4
(57.1)
年龄*
52.77
(11.67)
52.03
(11.97)
55.17
(10.38)
55.00
(11.76)
0.
380
发病季节
春#
31
(24.6)
26
(26.0)
4
(18.2)
1
(25.0)
0.
714
夏#
38
(30.2)
30
(30.0)
7
(31.8)
1
(25.0)
秋#
26
(20.6)
20
(20.0)
4
(18.2)
2
(50.0)
冬#
31
(24.6)
24
(24.0)
7
(31.8)0 (0.0)
Hp状态
阳性#
40
(28.0)
11
(10.0)
23
(88.5)
6
(85.7)
<0
.001
阴性#
103
(72.0)
99
(90.0)
3
(11.5)
1
(14.3)
是否无痛
否#
34
(22.8)
25
(21.9)
8
(28.6)
1
(14.3)
0.
648
是#
115
(77.2)
89
(78.1)
20
(71.4)
6
(85.7)
pH值*
1.97
(0.93)
1.77
(0.69)
2.70
(1.39)
2.12
(0.53)
<0
.001
#人数(%)* 均值(标准差)
表2 胃窦粘膜炎症程度和H.pylori感染相关性
Table 2Correlation of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of the antral mucosa and H. pylori infection
组别例
数
轻度炎中度炎重度炎
H.pylori
阳性组
4011236
H.pylori 阴性组
10
3
9931
Kruskal-Wallis chi-squared = 75.902, df = 2, P<0.05
表3胃液pH值和H.pylori感染相关性
Correlation of gastric juice pH value and H. pylori infection
组别H.pylori阳性H.pylori阴性p
pH值 1.78 (0.64) 2.45 (1.38)<0.001表4胃窦黏膜炎症程度与H.pylori检测值相关性
Correlation of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of the antral mucosa and the detection valuesof H. pylori
N Be
ta 95% CI1
p-
value
性别 (参照=男)
3
9
4.
2
-6.6, 150.44
年龄
3
9
-
0.15
-0.65,
0.35
0.55
炎症程度(参照=轻度慢性炎)
3
9
0.47
中度慢性炎
-
6.9
-19, 5.4
重度慢性炎
-
8.2
-25, 8.8
季节(参照=春)
2
9
0.31
夏
4.
6
-20, 29
秋
1.
3
-24, 27
冬
-
11
-36, 14
无痛(参照=无)
3
9
-
18
-29, -
6.2
0.00
3
1CI = 置信区间
表5胃液pH值与H.pylori检测值相关性
Correlation of gastric juice pH value and the detection valuesof H. pylori
N
Be 95% CI1
p-
ta value
性别 (参照=男)
3
7
0.
31
-0.61,
1.2
0.50
年龄
3
7
0.
04
0.00,
0.08
0.06
pH值
3
7
0.
02
-0.01,
0.04
0.26
季节(参照=春)
2
9
0.00
4
夏
-
2.4
-3.9, -
0.88
秋
-
2.2
-3.8, -
0.60
冬
-
3.1
-4.6, -
1.5
无痛(参照=无)
3
7
-
0.06
-1.1,
1.0
0.92
1CI = 置信区间3 讨论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以来,其与酸相关疾病及胃癌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
胃癌,尤其是胃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2014年统计胃
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4]。
一般认为[5],肠型胃癌(胃癌中的主要分型)进展模式为正常胃黏膜,经过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
生至胃癌。
理论上,如果控制或者减缓了胃黏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打断上述进
展链条,便能有效防止癌症的发生。
目前已经有证据显示,相对于非感染者,感染H.pylori的患者胃黏膜炎症
等级较高[6],并且,感染检测值与胃内H.pylori的密度和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呈
正相关[7]。
本研究结果提示,H.pylori阳性组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
高于H.pylori阴性组,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H.pylori阴性组(P<0.05),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提示H.pylori是导致胃黏膜炎症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
H.pylori感染阳性组内,患者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与H.pylori检测值无明显相
关性(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不符。
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胃黏
膜炎症的原因不单纯是H.pylori感染导致,H.pylori感染只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胆汁返流、NSAID(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等,少见的原因
还包括自身免疫、其他少见的感染及淋巴细胞性胃炎等,这些因素均可加重胃黏
膜的炎症程度。
其次,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结果反应的是当前胃内有代谢活
性的H.pylori的密度,而胃黏膜炎症是一个长期的损伤过程;余菲菲[8]发现,
H.pylori在不利条件下是低代谢状态的球形菌,尿素酶活性降低,定值能力下降,空泡毒素毒力下降,诱导炎症因子IL-8的分泌能力降低,即球形H.pylori不能
直接引起炎症反应,只有恢复螺旋形并回复毒力后方可致病。
因此一次性的13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结果不能持续反应胃内H.pylori的活性状态,也就不能和
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明显相关。
最后,本研究的入组人数相对较少,如果延长研究
时间,增加入组的患者数量,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人体胃内呈酸性,能保证杀灭细菌、营养吸收和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
任何因素影响了胃酸的分泌及转运以及胃内环境,都会影响胃液的pH值
的变化。
Furuta 等[9]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和胃体部胃炎抑制胃酸分泌,使
胃液pH值升高,导致高胃泌素血症。
而本研究提示,H.pylori阳性组患者胃液
pH值低于阴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在H.pylori感染阳性组内,
患者胃液pH值与H.pylori检测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
考虑在H.pylori感
染早期,胃黏膜未发生萎缩,胃体的泌酸腺体未收到影响,而定居于胃窦的
H.pylori升高局部的pH值,通过负反馈刺激胃泌素的分泌,可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了胃液的pH值。
还有学者[10]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
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患者胃液pH均升高,但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即没有H.pylori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胃内的pH值也可以存在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入组
患者的胃液pH值受季节影响显著,相比于春天,夏秋冬季更易pH下降(P<
0.01)。
分析原因,春季气温波动明显,人体可能存在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值升高。
由此可见,多种因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导致H.pylori感染对胃酸分泌的影响不明显,从而导致胃液pH值结果的多样化。
H.pylori在我国感染率可高达55.8%[11]。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导致我国的H.pylori感染的绝对人口较多,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及医疗条件,每
一位感染者都做到根除治疗是不现实的。
截止目前的根除方案中,含铋剂的四联
疗法已成为国际范围内认可的幽门螺杆菌治疗一线用药方案[12]。
而近年来,由于根除方案中所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13],包含高剂量的阿莫西林及艾司奥美拉唑14天二联疗法HDDT,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在临床中逐步得到了应用[14]。
但H.pylori也有其有益的一面[15],并且无论是根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某些疾
病的影响[16],还是长期大量的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所带来的诸多后果[17-21],都
说明,针对所有H.pylori感染者都行药物根除治疗是不现实的。
因此,《第六
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22]建议:根除
H.pylori的获益和风险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于感染者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和
处理,对无抗衡因素的成年人,建议检测和根除。
综上所述,H.pylori感染是胃黏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也影响了胃液的
pH值水平,在没有其他抗衡因素条件下,根除治疗对减轻或消除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从本研究看,H.pylori检测值只能表示机体是否感染,对于胃黏膜的
炎症程度及胃液pH值的水平判定没有明确指导意义。
本研究明确了H.pylori的
检测值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对于医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与患者沟通具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但受客观条件所限,部分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可在今后
的研究中扩充研究数据,延长随访时间,可能会发现H.pylori检测值更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Liou J M,Malfertheiner P,Lee Y C,et al;Asian Pacific Alliance on Helicobacter and Microbiota(APAHAM).Screening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the Taipei global consensus[J].Gut,2020,69(12):2020.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等.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4):13.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 2017,11(37):721-731.
[4] 陈万青,李贺,孙可欣,等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5-13.
[5] Rugge M, Genta RM, Di MF, et al. Gastric cancer as preventable disease[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7,15(12):1833-1843.
[6] Yu Y, Su L, Wang X,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gastric mucosa in Chinese Children[J]. Intern Med, 2014,53(2): 83-88.
[7]张明君,赵静,梁晗玮,等.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的判读价值[J].临床内科杂
志,2022,4(39):246-250.
[8] 余菲菲.幽门螺杆菌的球形变异及其特征和意义 [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2001,5(13):299-300.
[9] Furuta T,Baba S,Takashima M,et al.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juice pH [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8,33(4):357-363.
[10]王铁汉,白晓枫,杨路亭.胃液pH值在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变化[J].中
国老年学杂志,2020,3(40):967-970.
[11] Hooi JKY,Lai WY,Ng WK,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astroenterology,
2017,153(2):420-429.
[12] Bang C S,Lim H,Jeong H M,et al.Amoxicillin or tetracycline in h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J]. Gut microbes,2020 11 (5): 1314-23.
[13] Zhang Y X, Zhou L Y, Song Z Q, et al. Primary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dyspeptic symptoms in Beijing: a prospective serial study[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 (9): 2786-2792.
[14]黄业鸿,刘改芳,忻晨曦,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临床荟萃,2022, 37(3):230-233.
[15] Fouda E M,Kamel T B,Nabih ES,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ositivity protects against childhood asthma and inversely correlates to its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severity [J].Allergol
Im(Madr),2018,46(1):76-81.
[16]徐灿霞,刘鹏.如何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利与弊[J].医学临床研究,2020,
37(8):1121-1127.
[17] Francisco A L D,Varas J,Ramos R, 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age and the Risk of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Kidney
Int Rep, 2018, 3 (2): 374-384.
[18] Nassar Y,Richter S.Proton-pump Inhibitor Use and Fracture Risk: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bone metabolism, 2018, 25 (3): 141-151.
[19] Hafiz R A,Wong C,Paynter S, et al. The Risk of Community-Acquired Enteric Infection in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2018, 52(7): 613-622.
[20] Cheung KS,Chan EW,Wong AYS,et al.Long-term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after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Gut, 2018,67(1):28-35.
[21] Bundhun PK,Teeluck AR,Bhurtu A,et al.Is the concomitant use
of clopidogrel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still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following coronary angi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cently
published studies[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7,17(1): 3.
[2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
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28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