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应聘该注意什么_ 摄影师工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师应聘该注意什么_ 摄影师工作流程
在面试中,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摄影师应聘该注意什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摄影师应聘该注意什么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
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
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
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
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
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
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
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
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
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面试官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
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
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
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能,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注意听者的反应。
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
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
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
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2.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
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
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
面试官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
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
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3)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
面试中,如果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
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
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4)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
面试官有时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
因此,面试官会有乏味、枯燥之感。
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摄影师工作流程很多电影圈中的印象中现场操作喊声四起,胡乱催促,表面上看好像气氛热烈、紧张,实际上是一片混乱;表面上看分秒必争,实际上是毫无效率。
而美国的电影工业,亲身感受现场工作的流程与气氛,发现与中国做法大相径庭,现场气氛相对安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真正做到紧张而有秩序,十二个小时的拍摄天里能完成的剧本分量不见得比国产片要少,值得我们参考。
其实拍片的流程并没有成规,也没有圣经的指引,没有必然正确的准则,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是在这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实践中,洋人较早捋出一套比较合理的程序,提高了整体效率而已。
遗憾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重新在香港掌机,感觉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变
化,仍然在一片混乱中缓步前行,所以想在这提供这套流程供同业参考。
要现场运作流畅离不开精密的筹备工作,有效的筹备工作离不开完整的剧本。
在这方面,香港的业界的确有长足的进步,比较二十多年前,今天拍片有完整的剧本了。
有了完整的剧本,制片部门可以与副导演紧密合作做周详的计划。
考虑到演员的服装、化妆变换所需时间和其他大量因素后,再征询过导演意见,订出具体的拍摄计划,基于这个拍摄计划(包括镜头朝向、景别等等),首先定好各部门摆放器材对象的位置,临时化妆、服装间所在(如果用实景,没有化妆车的话),尽可能争取这些位置是整天拍摄镜头都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中途要移位,也应该有序地,合理地把移动次数降到最低。
要注意,在美国的体系中,副导演向制片人负责,不是向导演尽忠,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有相对的权威性。
创作的问题当然是导演、摄影指导说了算数,但现场的管理安排,大家都得听副导演的,副导演的重大责任之一是按计划完成当天的拍摄内容,所以他是现场推动得最紧的人。
然而,他/她的推动、催促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喊叫,盲目地让各部门尽快进行,而是具体了解各部门要准备好拍摄每一个镜头所需的条件和实际时间,尽量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务求大家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完成准备,可以开机拍摄。
拍摄流程
一般来说,导演除了前期筹备的时候跟各部门沟通他的要求外,现场拍摄时,每一场的开始,他可以向全体工作人员简单讲解该场戏的拍摄要求和方案,然后各自分散做自己的事。
每个镜头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详列如下。
1. 走位(Block)
副导演把该场戏的所有演员集中在演区,摄影师、助理、灯光师、美工人员和灯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观察,导演指挥或带领演员走位,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该镜头的内容粗略演一次,然后与摄影师共同研究,有时透过肉眼,有时利用工具,例如导演取景器(Director’s Viewfinder)等定好机位、景别和运动方法,精准到轨道的起幅、落幅,镜头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记录。
决定好排位后,摄影助理则应忙于给演员走位做记号,更要为摄影机的移动位置作记号。
这一道程序尤其重要,只有这样做,各部门才会清楚了解这个镜头的设计、所见范围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导演那样完全依赖口述,“A演员从这里走到那边,B演员从外冲入与A相遇,一起走到这边质问C演员……”或者举起两个拳头代表演员对话等等,结果做成盲
目打光,最后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要重做,浪费时间。
2. 打光(Light)
排位结束,副导演请演员移步到演区外,继续让导演讲解角色的动机、性格、心理状态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机员会带领摄影组和 Grips (摄影、灯光的兼容工作组)按照摄影指导的意思装置摄影机,铺排轨道,排练运动,摄影指导则与灯光师合作,利用“光替” 打光(如果预算允许雇用光替的话)。
录音助理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自动自觉地按照摄影机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导演则安排背景的群众演员走位,增加真实感和气氛渲染,如果镜头内还有放烟、洒水、吹风、爆破等现场效果的话,它的协调工作就更繁重了。
广义来说,一个副导演如果从不检查摄影机拍摄范围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说是个称职的副导演。
3. 排练(Rehearse)
等打光大致完成,各部门所需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副导演会请演员和导演回到演区,让导演指导他们尽量按照原先画好的记号走位演戏,这时导演可以要求表演做细节调整,排练到导演基本满意为止。
4. 微调(Tweak)
演员排练到基本满意后,可以留在演区补妆,整理服装,摄影灯光部门可按排练结果做出相应的微调,跟焦员也应于此时量度准确演员距离,准备跟焦。
特别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经验的梳头、化妆、服装人员由于怕人说他们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时候跑出来,站在演区、镜头前面补妆、弄头发,既徒劳又阻碍其他部门工作,有经验的副导演就会安排他们适当的时候做他们该做的事,提高效率。
5. 开机拍摄(Shoot)
顾名思义,当所有微调完成,演员进入状态,就可以正式拍摄。
每一条停机后,导演要给予明确指示,要么满意收货,要么重来;如果重来,要明确地告知各单位、演员重来的原因,不能因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员重做。
如果一个镜头 OK 了,副导演会有序地安排演员撤退,机器移位,准备重复以上程序,拍摄下一个镜头。
以上程序,从文字上看貌似复杂,其实只要具有经验的副导演在现场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各部门人员应该很快就能适应过来,大家尝到秩序和效率的甜头,并有了默契之后,过程就会更加流畅。
当然,以上程序需要演员们配合,大家准时到达现场,并有专业操守,愿意给其他角色在画外搭戏,中港地区的导演未能按这个流程工作往往因为演员不齐,无法排位。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电影生意特别火,演员跨组厉害,某花旦曾有“郑九组”的外号(同时接了九部戏),疯狂刮钱以外,并引以为自豪,风气败坏,同一场的演员往往不同一时间在场,幕后人员完全无法认真地拍好一场戏。
搞笑的是,不少导演还喜欢自诩自己会跳拍、用替身带肩拍摄等小技巧,让不同时间来到现场的演员(有时相隔几天、几周)拍成好像同场对答的特殊(扭曲)能力,不知道他
们是在苦中作乐还是真心感到骄傲。
还有一个可以提高拍摄效率和摄影灯光质量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拍广角全景镜头,同时拍摄“主镜头” (Master Shot),把整场戏连续不断地拍下来,不要从一场戏的中间、近景镜头开始拍摄。
从广角机位开始,摄影师、灯光师把难度最大的景别搞定,然后移进拍摄中近景,就能确保光效连接,而且镜头与镜头之间基本上不用调整,可以直接跳近拍摄,省时省力。
如果从近景开始,效果则刚刚相反了。
至于拍摄“主镜头”,在没有胶片成本压力的今天绝对值得采纳,选择两到三个机位把整场戏从头到尾拍一遍,如果有出错,可从中间出错的地方开始,接续拍摄,然后再补拍个别角色的特写反应镜头。
这样的话,演员会更专心,表演情绪更连贯,剪辑的可能性、弹性大增,也能提升拍摄进度。
[摄影师应聘该注意什么_ 摄影师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