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植树造林》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植树造林》说课稿《大班社会〈植树造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树造林》这一主题在大班社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环境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植树造林成为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举措。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植树造林对环境、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材内容方面,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

例如,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教材中可能会提到,一棵成年大树每天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足够一个人呼吸一天所需的氧气量。

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树木对人类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教材还会涉及植树造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例如,在山区,树木的根系能够紧紧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就像在一些山区,如果树木被过度砍伐,遇到暴雨时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一现象能够让幼儿明白植树造林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幼儿能够了解植树造林的基本含义,知道植树造林是在土地上种植树木的活动。

-
幼儿能够说出植树造林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至少三个方面的好处,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等。

- 幼儿能够掌握简单的植树步骤,如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述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观看植树造林的视频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人们是如何齐心协力完成植树活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讨论“如果没有树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的话题时,幼儿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并且在思考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意识到树木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保护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
激发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使幼儿明白植树造林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让幼儿深刻理解植树造林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这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只有幼儿真正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
帮助幼儿掌握植树的基本步骤。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他们日后参与植树活动奠定基础。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幼儿将植树造林的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和行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他们可能知道植树造林是好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
如何让幼儿在理解植树造林的抽象概念时保持浓厚的兴趣。

抽象概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难理解,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活经验方面,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了初步的感知,例如他们能够看到公园里的树木、路边的花草等。

但是,他们对于植树造林这一概念以及其背后的意义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能力方面,大班幼儿更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如观看图片、视频等。

他们也开始对小组活动感兴趣,能够在小组中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说教法
(一)直观演示法
通过播放植树造林的视频和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植树造林的过程以及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播放一段人们在植树节植树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人们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的过程,以及植树后的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和充满生机的景象。

同时,展示一些对比图片,如森林茂密的地区和沙漠化地区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植树造林对改善环境的巨大作用。

(二)故事教学法
讲述有关植树造林的故事,如《小熊种树》的故事。

故事中,小熊居住的森林因为树木被砍伐而面临危险,小动物们失去了家园。

后来,小熊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种树,森林又恢复了生机。

通过故事的讲述,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游戏教学法
设计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游戏,如“植树小能手”游戏。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植树的过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植树的步骤,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提问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

例如,在展示完植树造林的图片后,提问幼儿:“你们看,有树的地方和没有树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我们周围没有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植树造林的意义。

四、说学法
(一)观察学习法
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观察植树造林的过程以及树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在观看植树造林的视频时,幼儿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工具是如何使用的,树木是如何生长的等。

(二)讨论交流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例如,在讨论“植树造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在公园里看到树木时的感受,以及夏天在树下乘凉的体验等。

通过讨论交流,幼儿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法
在模拟植树的游戏环节,幼儿亲身体验植树的步骤,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 5分钟)
1.
播放一段美丽森林的视频,视频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小动物在树林里欢快地生活着。

视频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树木给这个地方带来的美丽和生机。

2.
然后,展示一张沙漠的图片,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个地方看起来怎么样?和刚才的森林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种对比,引出植树造林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部分(10 - 15分钟)
1.
利用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向幼儿讲解植树造林的基本含义。

告诉幼儿植树造林就是在土地上种植很多树木的活动。

然后,展示一些人们植树造林的图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2. 讲解植树造林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 净化空气方面
-
展示一张城市雾霾的图片,向幼儿解释雾霾是因为空气中有很多脏东西,然后再展示一张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图片。

告诉幼儿树木就像一个大净化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

就像我们人类呼吸需要氧气一样,树木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空气。

例如,在我们的城市里,如果有很多树木,空气就会变得更加清新,我们呼吸起来也会更舒服。

- 保持水土方面
-
用简单的泥土模型向幼儿演示。

先制作一个有树木模型的山坡和一个没有树木模型的山坡。

然后,用小水壶模拟下雨,让幼儿观察没有树木的山坡上的泥土会被雨水冲走,而有树木的山坡则不会。

向幼儿解释树木的根系可以紧紧抓住土壤,就像小手一样,防止土壤被雨水冲走。

在山区,如果没有树木,遇到大雨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危险的自然灾害。

- 提供栖息地方面
-
展示一些小动物在树林里生活的图片,如小鸟在树上筑巢、松鼠在树上储存食物等。

告诉幼儿树木是很多小动物的家,没有了树木,小动物们就没有地方住了,就像我们人类没有房子一样可怜。

(三)小组讨论部分(10 - 15分钟)
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提出讨论话题:“如果没有树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发言,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例如,如果幼儿说没有树木就没有水果吃了,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没有。

3.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幼儿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理解。

(四)游戏体验部分(10 - 15分钟)
1.
组织“植树小能手”游戏。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模拟的植树场地,准备好小铲子、小树苗模型、水桶等道具。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植树模拟活动。

按照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如颁发“植树小能手”奖章,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五)总结与拓展部分(5 - 10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植树造林的含义、重要意义以及植树的步骤。

强调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幅关于植树造林的画,或者在家庭小花园里种一棵小植物,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六、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好处不包括()
A. 净化空气
B. 使土壤变干
C. 保持水土
D. 提供小动物栖息地
答案:B。

因为植树造林是可以保持水土,防止土壤变干的。

2. 植树的正确步骤是()
A. 填土 - 挖坑 - 放树苗 - 浇水
B. 挖坑 - 放树苗 - 填土 - 浇水
C. 放树苗 - 挖坑 - 填土 - 浇水
D. 浇水 - 放树苗 - 填土 - 挖坑
答案:B。

这是植树的基本正确步骤。

(二)简答题
1. 请说出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的两个好处。

答案: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的好处有净化空气,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保持水土,树木的根系可以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 如果你要去植树,你会先做什么?
答案:如果我要去植树,我会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然后用铲子挖坑,这个坑要足够深和宽,能放下树苗。

七、说板书设计
1.
在黑板的左边,画出一棵大树的简笔画,大树的树干上写上“植树造林”四个字。

2.
在大树的树枝上分别写出植树造林的好处,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等。

3.
在黑板的右边,简单画出植树的步骤图,如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的图示,并在旁边标注相应的文字。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意义和植树步骤等内容。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对植树造林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对比,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在知识讲解部分,利用直观的材料和简单的演示,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植树造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由于性格内向,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幼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游戏体验环节,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争抢工具的现象。

这提示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要更加注重规则的强调。

此外,在课后拓展任务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与家长的互动方式,如邀请家长到课堂上分享家庭植树的经验等,以更好地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