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A级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A级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6. 名词解释题
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学校的社会气氛可以简称为( )
A.校园环境
B.校风
C.班风
D.教风
正确答案:B
解析:考察校风的概述。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 )
A.领导的作风
B.教风
C.学风
D.教师的作风
正确答案:A
解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领导的作用,学校领导的角色行为,只有符合各方面的角色期望,全力以赴,才能建立优良校风。
3.校风的中心是( )
A.学风和教风
B.班风
C.教师形象
D.领导形象
正确答案:A
解析:校风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校和教师的教风。
4.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
A.同伴影响
B.花盆效应
C.期待效应
D.教学成效
正确答案:D
解析:学校微观环境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即同伴影响,花盆效应及期待效应。
5.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A
解析:考察家庭教育先主性的含义。
6.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正确答案:A
解析:考察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的表现。
7.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 )
A.社区文化
B.家庭环境
C.大众媒介
D.同伴
正确答案:A
解析:考察社区文化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
8.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替代
B.相互协调、补充
C.相互矛盾
D.相互分离
正确答案:B
解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是相互协调、补充的。
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
正确答案:A
解析:记忆考察题,正确答案为A。
10.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杰克森
正确答案:D
解析:记忆考察题,杰克森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
11.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
D.预期效果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
12.教学目标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个( )
A.明确的教学目标
B.含糊的教学目标
C.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D.教育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考察含糊的教学目标的含义。
13.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 )
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
B.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C.形式与实质统一
D.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统一
正确答案:A
解析:考察教材编写在内容上的原则。
14.关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 )
A.泰勒
B.塞勒
C.杜威
D.布鲁纳
正确答案:B
解析:记忆考察题,正确答案为B。
15.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A
解析:记忆考察题,活动课程主要倡导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杜威和克伯屈。
16.在我国,最早实施分科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正确答案:A
解析:记忆考察题,在我国,孔子最早实施分科教学。
17.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正确答案:A
解析:记忆考查题,正确答案为A。
18.工具类学科主要是指( )
A.语文、数学和外语
B.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
C.必修课和选修课
D.社会活动课
正确答案:A
解析:考察工具学科的含义。
多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
正确的选项。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9.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 )
A.劳动经验要素
B.认知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E.道德经验要素
正确答案:B,C,D,E
解析:考察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课程要素确定后,还需转化为一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这是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这三种课程成分是在课程的漫长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板块包括( )
A.必修课
B.选修课
C.活动课
D.班会课E.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A,B,C,E
解析: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四个“板块”组成的,属记忆考察类,在正确答案为ABCE。
21.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
A.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
B.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
C.重视直接经验
D.忽视学生的兴趣的需要E.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
正确答案:A,B,D,E
解析:考察学科课程的特点。
2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
A.递进关系
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E.适应关系
正确答案:A,B,C
解析:考察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23.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特征,我们可以将隐性课程分为如下的结构( )
A.物质一空间类
B.意识形态类
C.生产生活类
D.文化一心理类E.组织一制度类
正确答案:A,D,E
解析:考察隐性课程的结构。
24.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
A.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准备知识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
C.某些社会活动方面的经验
D.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E.培养情感的内容
正确答案:B,C,D,E
解析:考察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
25.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A.课程目标
B.学科设置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正确答案:B,C,D,E
解析:教学计划包括四方面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6.教学设计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A,B,C,E
解析:考察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27.家庭的教育功能包括( )
A.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基本社会规范
C.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影响
D.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E.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考察家庭的教育功能。
28.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
A.父母的表率作用
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
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E.父母的职业类别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察良好家庭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9.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包括( )
A.服务功能
B.教育功能
C.宣传功能
D.经济功能E.协调功能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考察社区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
30.校风
正确答案:一个学校社会气氛,即校风,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
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因素。
31.课程要素
正确答案: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
32.必修课
正确答案: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33.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34.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35.显性课程
正确答案: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36.隐性课程
正确答案: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7.教学计划
正确答案: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8.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39.教科书
正确答案: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40.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