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滔:搏击“癌症之王”“生命杀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张潇 图由受访者提供
周蒙滔
搏击“癌症之王”“生命杀手”
封面人物
COVER STORY
2
011年,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的科普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 获得当年的普利策非虚构大奖。

癌症——这个现代生活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顽固地占据着一方阴影之地,与当代最尖端的医疗技术展开寸土不让的搏杀。

穆克吉的话题之作,让许多人回忆起曾被“众病之王”支配的恐惧。

而在癌症的大家族中,胰腺癌又常常被称为“癌症之王”。

2015年,胰腺癌在全球造成约411600人死亡,为美国第四大死因,英国第五大死因。

据统计,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仅5%左右,平均生存时间约8个月。

这种恐怖的疾病,是横亘在众多患者心头的死亡阴影。

为了从“癌症之王”手中夺回更多患者的生命,全世界的医疗科研人员前仆后继,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而在温州,也有一位长年在第一线抗击“癌症之王”的医疗斗士。

他和他的团队攻关十余年,以降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为切入点,展开抑制胰腺“炎癌转化”新方法的研究,重点探索了“逆转耐药”“植物提取物干预”“基因干预”对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这一系列研究,开辟了降低胰腺
FIGURE
癌生物学恶性度的新途径,为攻克胰腺癌这道世界性医疗难题带来了曙光。

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正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知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周蒙滔教授。

4月11日上午,在2017年度浙江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周蒙滔领衔完成的《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导向诊治理论创新及新技术开发应用》课题项目获得2017年
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周蒙滔本人也凭借胰腺癌诊治研究领域的此项成果,及之前创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治体系,入选第五批浙江省特级专家。

浙江省特级专家是我省设立的最高学术技术称号,素有“浙版院士”之美誉。

在周蒙滔
之前,我市仅有三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

在距离杭州万里之外的以色列,因公出差的周蒙滔正准备新一天的行程。


周蒙滔团队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这是我国胰腺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首次摘得这一医学大奖。

/封面人物
到当选省特级专家的消息,欣喜之余,他仍不改朴素的医者本色:“这个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我团队20多年来一直在胰腺外科领域默默耕耘的充分肯定。

不过比起获奖,我更享受攻克疾病诊治难关带来的喜悦!”
矢志攻克胰腺顽疾的医疗专家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周蒙滔是一位头角峥嵘的中青年学者。

从医以来,他始终
专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这两大疑
难重症的研究和治疗,带领团队攻克了一
个又一个学术难题,为温州医疗系统赢回
了一项又一项医学科技大奖。

癌中有癌王,而炎症类疾病中同样有
一个恐怖的“生命杀手”:重症急性胰腺炎。

该病高发于青壮年,起病急骤,一旦发病,
胰液外渗,胰酶提前激活,胰腺组织就会
被当做“食物”消化,在短时间内引发全
身炎症,造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
致患者直接死亡。

由于病理生理过程复杂,
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一直是临床治
疗的国际性难题,全球的平均病死率高达
15%左右。

在中国,每日有逾200人死于
重症急性胰腺炎,每年为之耗费的医疗费
用超过200亿元。

早在读研期间,周蒙滔就暗下决心,
要制伏这个“生命杀手”:“当时重症急
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在30%到50%,其救治
水平可以说是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标
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面临两道凶险的
关口:发病后1周,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致
死的病例占总病死的65%;而患病后期的
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则会导致重症急性胰
腺炎的第二次病死高峰。

1995年以来,周
蒙滔及其团队以降低病死率为目标,重点
围绕这两个病死高峰展开研究,创新性地
构建了突出“主动预防”“抢先治疗”“精
细化救治”特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
治体系,搭建起全过程、覆盖式、主动预
防的医疗屏障。

在周蒙滔及其团队的努力
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下降至
4.6%,住院时间从几个月缩短至20余天,
医疗费用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经过二十年
的悉心研究,当初在心中埋下的种子,终
于开花,结成硕果。

近年来,周蒙滔团队研发的系列医疗
技术已被推广到全国数十家医疗单位,取
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数万例次。

这一独创的救治体系也为其他危重病防治
提供了新思路。

2014年,周蒙滔凭借对重症急性胰
腺炎的多年研究,以项目第一完成人的身
份斩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7年1月14日,周蒙滔领衔完成的《重
症急性胰腺炎救治难点关键技术突破与应
用》项目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这
也是我国胰腺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首次摘
FIGURE
得这一医学大奖。

2017年8月,周蒙滔在温医大附一院成立了由外科主导、多学科联合的胰腺炎诊治中心,这是我国首个胰腺炎单病种专病专治的医疗单元。

该中心的成立,突破了传统胰腺炎临床管理的固有模式,改变了以往急诊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及ICU都能收治胰腺炎患者,但治疗方法不一、疗效不一的混乱局面,是周蒙滔及其团队为胰腺炎诊治带来的“新支点”。

胰腺炎诊治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接诊病人600余例,其中重症占了一半,而病死率则下降至不到1%。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攻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顽疾!”周蒙滔的话语里,充满了欣慰之
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这些头衔,仅仅是周蒙滔身上众多荣誉中的一小部分。

从医二十余年,周蒙滔凭借自己的仁术仁心,赢得了同行的认可,患者的赞誉。

如今,他依然奋战在医疗第一线,每年完成大量的开腹手术、腔镜微创手术和胰腺肿瘤切除手术。

走上医院管理岗位后,早上提前上班、到病房查房,利用午休、晚上或周末时间为患者做手术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他的每一位患者。

“让医疗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作为外科学、管理学的双料博士,周蒙滔不仅在医学领域享有盛名,在医院管理方面同样卓有实绩。

2011年,温医大附一院受当地政府委托,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周蒙滔出任该院院长。

彼时,文成县人民医院正陷入经营困境,周蒙滔可谓临危受命。

在没有任何地方医院托管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俯身基层,为文成医院“体检把脉”,迅速抓到了医院管理方
面的“病根”。

借助温医大附一院这个强
大后盾,他将大量先进医疗资源引入文成
县人民医院。

短短2年间,医院就摆脱了
“患者往外跑,医生向外流”的恶性循环,
院区门诊量从22万人次增长到40万人次,
业绩迅速扭亏为盈,也赢回了患者的口碑。

长久以来,“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
扰着落后地区的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
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基于在文成
的成功经验,当选市政协委员后,周蒙滔
向市政协提案,建议推广地方医院托管模
式,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和优秀医务人
员下基层,提升省县同质、县乡同质的医
疗服务能力。

这一提案被评为当年温州市
政协的优秀提案。

此后,周蒙滔在文成医
院的管理经验被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的
典型事例推广,与其他地区的成功实践一
起,打响了浙江省医改工作中“先试先行”
的第一炮。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双下
沉、两提升”战略,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

这一重
大决策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周蒙滔等省
内众多医院管理人员的早期探索。

2016年7月,周蒙滔被任命为温医
大附一院院长。

甫一上任,他就提出了“以
学科建设为抓手,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的
发展道路,多管齐下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致力于推动医院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
的提升转变,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学中心
和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

开放近4000张床位,年门诊量达
440余万人次,辐射浙南闽北近3000万人
口……而今,温医大附一院这艘“医疗航
母”正在周蒙滔这位掌舵人的引领下,乘
风破浪,高歌猛进。

近两年来,温医大附
一院在优化医院战略布局、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推进规范化管理、提升重大疾病诊
治能力等方面成绩斐然。

用周蒙滔的话说,
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医疗更好地服
务老百姓”。

医者父母心。

从一名医者,到省级公
立大医院的领导者,周蒙滔一直走在砥砺
医术、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癌症之王”“生命杀手”,与这些疑难
重症搏斗二十余年,最让他感到欣喜的,
依然是看到病人痊愈后露出的那一丝健康
的笑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