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古汉语中声韵跌宕的音乐美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古汉语中声韵
跌宕的音乐美探微
音乐美是由音
韵的和谐,节奏的
匀称,乐律的回环
跌宕等因素综合形
成的.语言也讲究
音乐美.语言_的音
'
乐美是语句的音
流,声韵,节奏等符
合乐律的安排形成
的.汉语是有声语
言,为这种语言的
音乐美提供了基
础.语音中的叠
音,双声,叠韵,平
仄以及与语音有关
的节奏,旋律等因
素,本身虽然并不
本表示意义,但只要
精心地把它们加以
编织,便可产生各
种音乐美感.古代
汉语中十分讲究选
炼语音,人们力求
以语音手段的运
用,以取得积极的
表达效果,使作品
声韵和谐,抑扬有
致,动静有节,读起
来琅琅上口,听起
来优美悦耳,达到
音意兼美的效果.
正如刘勰在《文心
雕龙?声律》中所
说:"声转于吻,玲
玲如振玉;辞靡于
耳,累累如贯珠."
明代的谢榛在《四
溟诗话》中也说:
"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本文拟就古代汉语中由于声韵跌宕而造成的音乐
美进行探微.

,叠音运用的乐律美
通过叠音来构词或构形,是汉语里有悠久的历史
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词汇,语法现象,是促成音乐美的手段之一.叠音即同一音节的重叠,也是同一声, 韵有规律地交错出现,因而能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层层递进的乐律感.同时,词的音节复沓回环所造成的繁复音象,用来表情达意,便显得更为情真意切;用来拟声状物,则显得传音尽态;如果用以渲染气氛,描绘意境,则显得气氛更加浓郁,意境更加深邃.如:《敕勒
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叠音词来写景,物景显得深远醇厚,情貌真切,读来铿锵,顺口动24
听.
再如唐代王维的《积雨惘川庄作》是由"漠漠水天
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句,而中唐的李嘉柘化用他的诗句.写出类似的诗句:"水天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李诗比王诗只少两个叠音字,但两者的表达效果就大相径庭.虽然也展示出一个鲜明的画面,可意境也较一般化,景象也显得单薄,缺乏一种透视感.王诗多了两个叠音词在韵显得舒展,跌宕,轻柔;在意境上显得开阔深邃,"漠漠"显示了水田的广阔平坦,"阴阴"显示了树木的茂密葱茏幽深,给人以寂静,清幽,色彩鲜明的美感.且以静衬动,静者愈显其静.两个叠音词给全
诗增添了无限的神韵.
二,平仄交替的跌宕美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平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
型.传统的汉语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包括上去入三声(仄声也叫侧声;"侧"就是不平的意思).利用声调的平仄构成节奏,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古人写作尤其是写格律诗十分讲究平仄的运用.在一首诗中,必须做到平仄相间,即在一句里平仄相间,在对句里平仄相异.这样就构成一种"平平一
仄仄,仄仄——平平"的节奏,两类声调交错出现,高低长短互相交替,就可以使音调错综,铿锵动听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铿锵悦耳,使人感到节奏和谐,富于音乐美.如: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一II一一t,II一一II

.)再如: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II—I,II…II.)
三,押韵的回环美
所谓韵,是指几个字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它们
能在诗歌中互相押韵,这些字就属于同一韵.押韵又称"压韵",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一句或一联
的末了,因此把相押的字叫做"韵脚".押韵是促成声
韵回环,形成跌宕美的手段之一.如: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般来说,格律诗中相押的字均在句子的末尾,从
押韵字的位置看属句尾韵,而且是一韵到底的.而《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是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的,押韵的字往往放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因而有人把它叫做变相的句尾韵.如:《诗经?周南?关雎》(第二章):"参
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相押的字在
代词"之"前.
诗歌中有规律的平仄变化和押韵相配合,除了读
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回环的音乐美之外,还
具有表达上的作用:这种在相等的时隙中,同音收尾的回环,可以使节奏基本单位(即诗行)的再现性变得清楚,在章法上也起到了前后呼应,归结语段的作用,在
表达上具有强化感情,集中语意的效果."一句之内,
字系于韵而不离散;段落之中,句系于韵而成一气.音
响上的完整感,也有助于加强内容上的完整感."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古音不同于今
●●
古汉语中声韵跌宕的音乐美探微
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
祝玉华
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新
词往往并不是前所未见的,而是借助已有的词翻新,比如,在报刊或网页上,你会发现"眼球"这个生理名词频繁出现在许多与医药卫生不相干的领域.

,"眼球"的词义的发展
"眼球"本义是指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一般用于
与医学,生理卫生相关的领域.比如眼球突出,眼球萎缩,眼球摘除手术,眼球壁等等.这些词用的是"眼球" 的本义.但是下面的例子却与视觉器官元关.例如: (1)一直以吸引"眼球"为策略,用"免费"进行炒作
的中国网站,目前正在悄悄调整策略,采用收费手段, 获取"金球".
(2)但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既然以"亮晶晶"的假
情侣组合联袂出击更能夺人眼球,那么人们也只能坦然接受.(雅虎2005.1.16)
(3)一月十一日晚,第十一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
颁奖盛典在沪举行,李纹以一身性感装束亮相,吸引不少在场观众的眼球.
以上三例分别涉及网站,体育,娱乐领域,各例中
"眼球"的意义并非"视觉器官",而是指"注意力"."眼球"一词还与其它词搭配形成了以"注意力"这一新义为核心的两个新词"吸引眼球"和"眼球经济",两者分别可与"吸引注意力"和"注意力经济"相对应.
近年来"眼球"新义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下表是对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从1999年至2004年间"眼球" 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
19992O0020o120o220o320o4
旧义1399373167541886910o992665
新义2152174470576623
由于"眼球"的新义的广泛使用,上海辞书出版社
音,今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古音来读古代的诗歌韵文.
四,双声叠韵的音韵美
双声指连接出现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构成双声
的词语,音节和谐,朗读顺口,悦耳动听,恰当选用,可
以收到一定的音乐效果.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中说:"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婉转."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双声_不仅在诗词中经常运用,在散文的骈偶句中
也经常出现.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对双声字,
又恰好对偶,吟诵起来琅琅上121,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它的音乐性.
叠韵指连接出现的两个字的韵相同.使用叠韵
词,可以使音调和谐优美,悦耳动听,体现出汉语的音
乐美.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说"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音节整齐,节奏匀称的调谐美
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说:"在音乐中,
节奏是强音和弱音的周期性的交替.……节奏不但在音乐里有,而且在语言里也有.对于可以衡量的语言
单位,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它们在一定时隙中成为
有规律的重复,这样就构成了语言的节奏.诗人们常
常运用语言中的节奏来造成诗中的抑扬的美."
古汉语词汇中有单音词和复音词.遣词造句,如
果将单音词与单音词搭配对应,复音词与复音词搭配
对应,就能使句形长短划一,节奏匀称,就像音乐节拍
那样的均齐,给昕读者以抑扬美,协调美的乐感.这种
语言形式的匀称美,也会加强语义内容的关联性.如: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对"白日","入海"对
"依山","流"对"尽","更上"对"欲穷","一层"对"千里","楼"对"目".音节对称,节奏匀称.再如: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汉语里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古代诗词是以两
个音节作为一个节奏,节奏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如果
是五言诗,其节奏是二二一;如果是七言诗,其节奏就
是二二二一.如: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诗:"沉舟I侧畔I千帆I过,病树I前头I万木I春."需要注意的是:节奏和词语单位的划分和语法结构不一
定相一致,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划分成二一
二,这是它的意义单位.节奏单位仍然是二二一.
总之,语言中节奏匀称而和谐鲜明,读起来简洁明
快,琅琅上口,增强了诗歌的匀称美和音乐美.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