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月奖金申领表(附件2)

合集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严重精神患者报告管理村卫生室每报告一例给予加0.5分奖励,报告人加0.1分。

3、对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未能及时上报或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严重后果及危害等,谁漏报、迟报,谁负责,扣首诊医生0.2分每例,村医负连带责任,扣责任人0.2分。

情节严重者,造成严重后果及危害者,根据规定处理。

责任人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除处罚外,还要全镇通报,责任人负连带责任。

4、凡违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上报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造成危害,自伤、伤人等且后果严重者,根据规定处理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扣分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报告工作的。

(2)未按照规定报告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

(3)故意泄露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
料的。

虎山卫生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的暂行办法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的暂行办法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的暂行办法第一条总则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为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看护管理责任,有效防止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依照自愿申请、适度帮扶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XX市精神卫生条例》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被监护人、监护人的确定本办法规定的被监护人为XX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档管理,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行政辖区内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统称被监护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及按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报告的其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本办法规定的监护人是指与被监护人共同居住,有看护管理能力且实际履行看管照料、送诊救助等看护管理责任的法定监护人,由被监护人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确定,以下统称监护人。

本办法确定的监护人不作为主张其他监护权利的依据。

第三条监护人的看护管理责任(一)为被监护人申请免费服药服务或自行购药,遵医嘱监督被监护人按时按量服药;(二)发生被监护人居住地迁移、监护人变更等情况及时向社区个案管理小组报告,并按要求履行变更手续;(按照《XX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个案管理工作指南》规定,社区个案管理小组由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由社区精防医生、社区民警、村(居)民委员会干部、残联专干、民政专干等组成)(三)每日观察被监护人病情变化情况,填写《看护管理记录手册》;(四)引导被监护人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协助其申请并督促定期参加康复活动;(五)照料、看管被监护人日常生活,不得虐待、遗弃被监护人,防止被监护人失踪或下落不明、流浪乞讨、肇事肇祸;(六)配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个案管理小组开展社区随访、管理等工作;(七)被监护人失踪或下落不明后立即报告派出所、社区个案管理小组;被监护人发生病情波动时,监护人立即告知社区精防医生,并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将被监护人送至精神专科医疗机构诊治;被监护人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监护人立即向派出所报告,配合公安部门做好现场处置,将被监护人送至精神专科医疗机构诊治。

2017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相关表格(2)

2017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相关表格(2)

附件1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用表(表1-14)表1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指导语:为促进公众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的人(居委会的居民,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以下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没好,都请您回答我们的提问。

我们保证对您提供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帮助。

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1.曾在精神科住院治疗。

有没有2.因精神异常而被家人关锁。

有没有3.无故冲动,伤人、毁物,或无故离家出走。

有没有4.行为举止古怪,在公共场合蓬头垢面或赤身露体。

有没有5.经常无故自语自笑,或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

有没有6.变得疑心大,认为周围人都针对他或者迫害他。

有没有7.变得过分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爱惹事、到处乱跑等。

有没有8.变得冷漠、孤僻、懒散,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没有9.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

有没有填表说明:1.本清单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发现工作,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或用于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

3.每个问题答“有”或“没有”。

4.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清单中的一种情况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

填表机构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表2 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填表说明:1.本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填写(1)至(8)项后,报县级精防机构。

2.精神科执业医师对确定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在第(9)项“诊断”栏中填写疾病名称;对不能确定诊断的,在“诊断”栏中填写“待核查”;对排除诊断的,在“诊断”栏中填写“排除”,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在第(10)项签名。

3.不能确定诊断的,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诊断,在第(11)项“诊断复核”栏中填写疾病名称,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在第(12)项签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2019最新)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2019最新)

表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填表说明:
1.符合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确诊患者,在首次确诊或更改诊断时由责任报告单位填写此表。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2.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根据报告顺序自行填写。

3.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

4.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5.既往危险行为和危险性评估按照患者起病后最严重的情况评估。

既往危险行为若为“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应当直接纳入社区随访管理。

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6.知情同意:根据签署的《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情况填写。

镇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实施方案

镇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实施方案

XX镇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实施方案为切实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有效防范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正〔2016〕1号)精神落实,按照区残联印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暂行办法》(X综办联〔2017〕XX号)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正〔2016〕1号)精神,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依法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通过“以奖代补”等办法促进患者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切实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一)摸清底数。

以村委会为单位,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性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日常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梳理汇总情况,做到逐人筛查、摸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底数。

(二)信息采集以及强化各部门单位职责。

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建立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档案。

镇卫计办负责在本辖区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精防机构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教育指导监护人履行看护管理责任;指导XX镇中心卫生院做好对疑似患者的诊断复核和确诊登记在册患者的随访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制定监护奖励预算和发放工作。

派出所要根据排查结果,更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共享相关数据,依法及时处理肇事肇祸案(事)件。

镇综治办负责看护管理补贴工作的组织协调,将救治救助监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督促部门、单位切实履行职责。

镇民政办负责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落实低保政策;做好流浪乞讨患者的救助及送回原籍等相关工作;对因监护人家庭贫困、无力抚养而拒不领回的,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查清原籍和监护人的患者依据相关政策予以救助和安置;积极共享精神残疾人持有《残疾人证》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个人基本信息报表 (1).pdf

严重精神障碍个人基本信息报表 (1).pdf

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患者个人基本信息(报表)1 患者编号(17 位)2 患者姓名3 身份证号4 性别1=男,2=女□5 出生日期年月日6 监护人姓名7 监护人电话8 监护人与患者关系9 两系三代重性精神疾病家族史0=无, 1=有, 9=不详□10 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5=未说明的婚姻状况,9=不详□11 民族1=汉族,2=少数民族,9=不详□12 职业1=在岗工人,2=在岗管理者,3=农民,4=下岗或无业,5=在校学生,6=退休,7=专业技术人员,8=其他,9=不详□13 文化程度1=文盲,2=半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或中专,6=大专,7=大学,8=大学以上,9=不详□14 现住地国标码15 户籍国标码16 目前诊断17 初次发病时间年月日18 是否已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0=否,1=是□19 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年月日20 既往住院情况曾住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次21 既往关锁情况1=无关锁,2=关锁,3=关锁已解除□22 家庭经济状况1=贫困,当地贫困线以下,2=非贫困,9=不详□23 知情同意1=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2=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但同意定期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3=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也不同意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24 知情同意书签字时间年月日25 是否纳入管理(包括 686 和基0=否,1=是□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随访)26 纳入管理的时间年月日27 死亡日期年月日1=躯体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28 死亡原因疾病、其他疾病、不详),2=自杀,3=他杀,4=意外,5=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6=其他□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本表由责任报告人填写,由数据质控员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后单独存档,长期保存。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表格(8种表格全部齐全)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表格(8种表格全部齐全)

居民(jūmín)健康档案封面个人基本(jīběn)信息表姓名(xìngmíng):编号(biān hào)□□□-□□□□□附件(fùjiàn)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huànzhě)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xìngmíng):编号(biān hà表1-3 参加(cānji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guǎnlǐ)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huànzhě)姓名:性别(xìngbié):出生年月(公历(gōngl ì)):年月日现住址(zhùzhǐ):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 街道(jiēdào)(乡、镇) 社区(村) 号诊断:知情同意书签字人姓名: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监护人亲属知情同意书签字人现住址:省联系电话:本人(代表患者)同意下列事项:①为有利于今后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和康复,同意加入居住地的精防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②同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收集相关信息。

授权医院将住院期间诊疗情况、治疗方案及在社区/乡镇康复措施建议等事项,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的书面形式,转至居住地的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③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有权接受居住地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④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其个人信息以及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随访等信息将受到隐私保护,所有信息只用于提供服务。

以上《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本人已仔细阅读并理解,获得了充分的知情同意权。

2019年严重精神障碍最新表册

2019年严重精神障碍最新表册

表6 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表
填表说明略。

表7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要求,本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附件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的基础上新增了6个条目,以*标注,原有条目填表说明略,个别新增条目说明如下:
1.关爱帮扶小组服务对象是指由关爱帮扶小组2名以上成员共同随访的患者。

2.社区康复服务是指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的康复活动。

表8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附件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的4个条目进行修订,以*标注,填表说明略。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表格(8种表格全部齐全)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表格(8种表格全部齐全)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表格(8种表格全部齐全)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表1-3 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历):年月日现住址: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盟)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号诊断:知情同意书签字人姓名: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监护人亲属知情同意书签字人现住址:省联系电话:本人(代表患者)同意下列事项:①为有利于今后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和康复,同意加入居住地的精防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②同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收集相关信息。

授权医院将住院期间诊疗情况、治疗方案及在社区/乡镇康复措施建议等事项,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的书面形式,转至居住地的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③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有权接受居住地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④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其个人信息以及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随访等信息将受到隐私保护,所有信息只用于提供服务。

以上《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本人已仔细阅读并理解,获得了充分的知情同意权。

为此,本人自愿做出以下选择,并签字。

()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但同意定期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也不同意定期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签字人(签名):签字时间:年月日表1-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和随访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注:两系三代指直系和旁系亲属(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外)孙子女、叔姑舅姨、半同胞、侄/甥子女、堂姑舅姨表兄妹。

附件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表1-6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报告期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报告人:填报时间:年月日注:1.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填写,每月报县(区)级精防机构。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人以奖代补实施方案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人以奖代补实施方案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方案为引导监护人承担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根据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残联《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意见》(牡社综办[201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创新、健全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依法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救治工作,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通过实施“以奖代补”,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妥善看护好居家患者,确保不因疏于救治管理而导致危害社会案(事)件发生。

二、工作措施(一)明确适用对象。

“以奖代补”的对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

在一个奖补年度内,监护人监护责任评估合格,且被监护人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予以发放年度“以奖代补”监护补贴。

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然人监护人适用以奖代补政策,由工作单位或村(居)委会担任监护人的不适用以奖代补政策。

1、本方案所指的被监护人,是指已录入全国重症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严重肇事肇祸倾向(或行为记录)、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且列入省公安厅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县实际居住的本县户籍常驻人口及外来常住流动人口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监护人是指与被监护人共同居住,有看护管理能力且实际履行看管照料、看护管理责任的法定监护人;或者是对监护人无能力落实监护责任或查找不到监护人,而由公安、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村(居)委会认定后依法明确的监护人;监护人失去有效监护能力的,应及时变更、落实新的监护人。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贴:(1)被监护人户籍或居住地迁出本县的;(2)被监护人死亡的;(3)监护人丧失履责能力的;(4)被监护人住院治疗或入住康复、养老等福利机构期间不予发放监护补贴。

重精相关表册

重精相关表册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用表(表1-14)表1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指导语:为促进公众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的人(居委会的居民,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以下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没好,都请您回答我们的提问。

我们保证对您提供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帮助。

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1.曾在精神科住院治疗。

有没有2.因精神异常而被家人关锁。

有没有3.无故冲动,伤人、毁物,或无故离家出走。

有没有4.行为举止古怪,在公共场合蓬头垢面或赤身露体。

有没有5.经常无故自语自笑,或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

有没有6.变得疑心大,认为周围人都针对他或者迫害他。

有没有7.变得过分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爱惹事、到处乱跑等。

有没有8.变得冷漠、孤僻、懒散,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没有9.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

有没有填表说明:1.本清单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发现工作,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或用于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

3.每个问题答“有”或“没有”。

4.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清单中的一种情况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

填表机构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填表说明:1.本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填写(1)至(8)项后,报县级精防机构。

2.精神科执业医师对确定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在第(9)项“诊断”栏中填写疾病名称;对不能确定诊断的,在“诊断”栏中填写“待核查”;对排除诊断的,在“诊断”栏中填写“排除”,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在第(10)项签名。

3.不能确定诊断的,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诊断,在第(11)项“诊断复核”栏中填写疾病名称,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在第(12)项签名。

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指南-A4 (1)

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指南-A4 (1)

11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机构及人员情况年度报表 “工作规范”附件 3 表 3-2
12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基本情况年度报表
“工作规范”附件 3 表 3-3
13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年度报表 14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卡 1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
4
⑩ 汇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年报表 ⑪ 信息质量情况年报表 ⑫ 系统数据质控情况年报表 ⑬ 患者流转情况年报表 ⑭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年度报表 ⑮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机构及人员情况年度报表 ⑯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基本情况年度报表 ⑰ 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年度报表 表①-⑧于每年1月1日自动统计上一年度患者信息生成; 表⑨于每年1月10日汇总上一年度《非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月 报表》生成; 表⑩于每年1月11日汇总表⑧和表⑨的结果统计生成; 表⑪-⑬于每年1月1日根据用户上一年度使用情况统计生成; 表⑭-⑰根据各地逐级汇总上年度的精神卫生工作数据,每年3月15日自动统 计生成全国年度报表。
“工作规范”附件 3 表 3-4 “发病报告”附件 数据来源及填写规则
序号
基本数据信息条目
1 患者编号 2 患者姓名
采集表 格编码
1
1
填写规则
填写说明
17 位,区县国标码(6 位)+街道(乡镇)编码 与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 17 位编码相同,前 6 位将
(3 位)+居委会(村委会)编码(3 位)+患者 根据现住地国标码自动生成。
以及其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 息补充表》、“工作规范”的附件1表1-3、表1-5、表1-6。由患者所属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责任报告人填写上报,填写规则见表2 患者个人信息数据来 源及填写规则。 1.2.3 患者随访信息来源及填写规则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12•【字号】宛政办〔2016〕89号•【施行日期】201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其他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宛政办〔2016〕8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12日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解决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问题,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照料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2016〕6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统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实施细则。

第二条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待遇适度,制度衔接、全面覆盖,公开公正、规范有序,资源统筹、责任共担原则。

科学合理确定补贴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注重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益慈善有效衔接,形成残疾人社会保障合力;做到阳光透明、客观公正,形成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兜底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第三条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各县(区)民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补贴资格审定、资金方案制定、监督管理等工作。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人以奖代补实施方案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人以奖代补实施方案

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方案为引导监护人承担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根据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残联《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意见》(牡社综办[201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创新、健全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依法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救治工作,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通过实施“以奖代补”,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妥善看护好居家患者,确保不因疏于救治管理而导致危害社会案(事)件发生。

二、工作措施(一)明确适用对象。

“以奖代补”的对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

在一个奖补年度内,监护人监护责任评估合格,且被监护人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予以发放年度“以奖代补”监护补贴。

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然人监护人适用以奖代补政策,由工作单位或村(居)委会担任监护人的不适用以奖代补政策。

1、本方案所指的被监护人,是指已录入全国重症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严重肇事肇祸倾向(或行为记录)、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且列入省公安厅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县实际居住的本县户籍常驻人口及外来常住流动人口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监护人是指与被监护人共同居住,有看护管理能力且实际履行看管照料、看护管理责任的法定监护人;或者是对监护人无能力落实监护责任或查找不到监护人,而由公安、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村(居)委会认定后依法明确的监护人;监护人失去有效监护能力的,应及时变更、落实新的监护人。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贴:(1)被监护人户籍或居住地迁出本县的;(2)被监护人死亡的;(3)监护人丧失履责能力的;(4)被监护人住院治疗或入住康复、养老等福利机构期间不予发放监护补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