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断章/卞之琳》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散文欣赏。

该课文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本篇诗歌散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断章/卞之琳》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
4.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可能相对
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音乐,如《诗意的旋律》。

让学生静心聆听,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平时喜欢读诗吗?”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环节:课文阅读
1. 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断章/卞之琳》,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一遍,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诗歌的押韵、节奏感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第三环节:诗歌欣赏
1. 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表达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例子:教师提问:“诗歌中的‘断章’代表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可以回答:“‘断章’可能代表生活中的碎片化,而诗人想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第四环节:诗歌创作
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的诗歌创作例子,如《春天的花朵》,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方式和技巧。

例子:
春天的花朵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
春风轻拂花朵娇嫩的脸庞。

花瓣似彩蝶舞动,
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可以是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描写等。

例子:
梦想的翅膀
心中有一双翅膀,
让我飞向远方。

飞越高山和大海,
实现我的梦想。

3.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诗歌的理解有了哪些改变?你们觉得诗歌对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断章/卞之琳》
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断章/卞之琳》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

通过诗歌的朗读和创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相对较低,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