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V)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9分)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
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的概念,应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
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农政全书》记载,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龚于塘中,以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鲢鱼。
《广东新语》《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
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时,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而且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
(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初晁错发表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主张用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体现了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B.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C.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D.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天人和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B.第二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
C.文章围绕天人关系,引用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
D.“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
B.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
C.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鸟类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
D.当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城市中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总体比例很高,但纯粹隔代教养的比例并不高。
从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
在各种家庭教养活动中,祖辈在对儿童生活照料方面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
祖辈获取信息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
在参与教养的祖辈当中,超过半数认为参与儿童教养对祖辈自身而言利大于弊;有 45%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明确表示弊大于利的父母为 15.6%。
(节选自 xx 年 9 月 20 日《中国教育报》《祖辈参与教养的十大发现》)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历来有“隔代亲”的文化,祖辈教养的比例较之西方国家明显更高。
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父母后,更注重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在面临自我生存发展与抚养孩子的矛盾冲突时,祖辈自然成为帮助甚至替代教养的重要力量。
祖辈富有育儿经验,精力充沛又时间自由,能给新父母提供心理慰藉和疏导引领,让子女解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祖辈自身也在情感付出中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从而拥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但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在孙辈许多行为面前束手无策。
研究表明,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和“责罚与控制”相对较少。
而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不清晰,和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
成负面影响。
祖辈和父辈要树立家庭教育一盘棋的思想,适当分工,优势互补,祖辈尤其要注意提高教育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选自 xx 年 09 月 20 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四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也称为主干家庭,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 xx 年之前一直保持在 21%左右。
xx 年直系家庭总数为 9240 万户,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提高到 23%。
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离而不分、分而不解”的网络式家庭,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家庭模式。
《报告》显示,xx 年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查发现,有超过 12%的成年人仍与父母同住,20.3%的成年人住在父母附近,68.9%的人没有离开父母居住的城市。
(选自 xx 年 05 月 15 日《城市快报》《“中国式”家庭,你是哪一种?》)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家庭中祖辈参与儿童养育的比例高达60%—70%,与西方国家相比,这一比例明显更高。
B.祖辈的整体文化水平有限,获得信息渠道相对狭窄,其教育理念往往不适应当前的育儿需要,祖辈应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教育素养。
C.祖辈适度参与到儿童养育过程中,对于儿童、父辈、祖辈三方都有好处,因此祖辈和父辈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整体考虑和安排,合理分工。
D.网络式家庭具有一定的弹性,更有利于祖辈和父辈在孩子抚养教育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操作得当,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和睦。
5.下列对于材料二中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据显示,祖辈抚养人比较关心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智力,而对孩子的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关心不够。
B.超过半数的祖辈非常重视儿童的学习智力,但对与其密切相关的语言能力、休闲游戏等关注不够,对“学习”的误解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C.对“休闲游戏”不够重视,可能是祖辈不熟悉网络及电子产品造成的,这种重生活照料、轻心灵陪伴的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儿童成长需要。
D.多数祖辈不关注儿童“意志力”的培养,这样做可能导致祖辈在养育过程中对儿童过度溺爱,造成儿童产生任性、依赖性强等问题。
6.造成中国儿童教育中祖辈参与程度高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2分)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
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丞。
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①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涉时在宝应,授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
涉亟遣傅翼谕珪等逆顺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
金太子及仆散万忠等数十万大入,且以计诱珪等。
涉虑珪等为金用,亟遣陈孝忠向滁州,珪与夏全、时青向濠州,先、德广趋滁、濠,李全、李福要其归路,以傅翼监军。
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遂与先及李全趋安丰。
时金人环百余寨,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
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
涉又遣李全以万人取海州。
王琳以宁海州归,青州守张林以滨、棣、淄州降,自是恩、博十余州相继请降。
涉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
”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
擢太府
..少卿。
金十余万众犯黄州,涉遣李全等赴之。
丞相史弥远拟升全留后,涉曰:“近弃西城,免死为幸,若无故升迁以骄其志,非全之福,亦岂国家之福?曷若待事定,与诸将同升可也。
”迁权吏部侍郎。
金人再犯淮西。
先是,蕲州受围,徐晖往援,乃鼓众宵遁,金乘间登城,一郡为血,前帅不敢问。
涉斩晖以徇,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
涉时已疾,力辞事任。
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
金将时全、合连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
惠,所谓“赛张飞”者,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
惠率
诸军出战,自辰至酉
....,金人大败。
卒,超赠
..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注】①珪即石珪,与下文的杨德广、先(季先)等都是忠义军(当时率军抗金的武装)首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
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B.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
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C.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D.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B.太府,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国库金帛、营造器物、商税等事。
C.自辰至酉,属于干支计时法,将天干“辰”和地支“酉”搭配,来表示时辰。
D.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果超过规格,就叫超赠。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涉审时度势,收服义军。
他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轻车到达山阳,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表示服从节制,改过自新。
B.贾涉谋事于未然,心思缜密。
金人大规模入侵,他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于是主动出击,取得了各方捷报,粉碎了金人诱降石珪等人的阴谋。
C.贾涉把握全局,推动抗金形势发展。
他派遣李全等将领四处出击,恩、博等十余州相继请降,还勉励将领们巩固自己的地盘,以更好抗击敌人。
D.贾涉坚持原则,很有魄力。
对造成整个郡被血洗惨案的徐晖,原来的主帅竟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震慑了其他将领,改变了淮西形势。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时金人环百余寨,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
(5分)
(2)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
(5分)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分)
(二)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题。
(3分)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③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说”意味着诗人是第一次前往北庭,只能凭传闻写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
B.颔联通过春风不来、汉使罕至来衬托出苦寒的恶劣环境,为尾联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C.颈联简单勾勒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美丽的边塞风光,反衬了旅途的艰辛及对未来的担忧。
D.尾联表达诗人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也表达思乡之情;点明了诗歌主旨,也升华了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13题。
(9分)
新城①道中二首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③。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④。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③卷旆钲:收兵的号令。
④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
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B.其二继写道中山行。
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
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
C.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
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13.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阁夜》中采用对比手法,借助声音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4)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语言基础与运用(27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万物之逆.旅也逆:迎接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抚养
C.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
D.而读书者与.之与:赞同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C.初不自贵重
D.序天伦之乐事
1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天涯霜雪霁寒宵”,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
B.“空山凝云颓不流”,移情于物,赋予云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和后句正面描摹乐声的“江娥啼竹素女愁”互相补充,极力表现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C.“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D.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在炼字上极具功力。
“一一”写水面荷叶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风”勾勒了微风拂过荷塘,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举”字最为传神,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1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译文】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
C.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
【译文】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
D.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文】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赐予我写文章的灵感
1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刑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
B.孩提,指幼儿、儿童,一般为5到10岁。
束发,古代男子到了15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盘在头顶。
C.志,又称作“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D.象笏,象牙手板。
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9分)
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
反省起来,也哑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纪录片。
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
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
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
就《驴得水》而言,( )。
可惜影片后来竞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近无厘头的闹剧。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琳琅满目屈指可数味同嚼蜡
B.林林总总凤毛麟角味同嚼蜡
C.琳琅满目凤毛麟角索然无味
D.林林总总屈指可数索然无味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D.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B.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
D.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
23.下面是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
......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由我县美丽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美丽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全县征集优秀稿件。
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美丽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县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24.为了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争做文明新风带头人,xx春节前夕,某社区居委会贴出了一副春联。
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3分)
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