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周口科学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周口科学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状态是()
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2.根据图回答:经过数个小时,U 形管 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 处上升,B 处下降B.A、B 两处都下降
C.A 处下降,B 处上升D.A、B 两处都不变
3.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 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 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 a、b 分别是什么气体
A.a 是氢气,b 是二氧化碳B.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
C.a 是空气,b 是二氧化碳D.a 是氧气,b 是一氧化碳
4.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
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D.跳远时,运动员会助跑以提高成绩
5.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杨梅”果大味甜,为使当地周边的一些果实品质差,但根茎良好的杨梅植株具有“丁岙杨梅”的优良性状,可采用最佳的繁殖方式是()
A.嫁接B.种子繁殖C.扦插D.压条
6.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重要时期。
下列关于青春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男孩比女孩早1~2年发育B.男女第一性征开始出现
C.生殖器官逐步发育和成熟D.身高和体重停止增长
7.如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8.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他颜色的光
C.汽车喷哑光漆,可以减少镜面反射
D.透过窗户上的雨滴看远处飞过的飞机,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缩小的实像
9.下列哪类动物的发育类型和其它种类明显不同()
A.狗B.牛C.青蛙D.熊猫
10.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容易晕车,有的人不容易晕车;有的人小时候晕车,长大后就不容易晕车了。
这些都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A.耳蜗B.鼓膜C.前庭和半规管D.听小骨
11.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1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
将两个规格相同的轻质弹簧a和b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图中两小球的质量相等。
两小球静止时,设两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 a和x b,拉力分别为F a和F b。
则()
A.x a=x b B.x a=2x b C.F a=F b D.F a=2F b
13.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
14.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15.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出现了一定的污染。
已知湖中有这样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浮游动物一吃浮游动物的鱼类→肉食性鱼类。
在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A.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B.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C.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16.覆盖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
其中为植物提供丰富营养的组成是()
A.水 B.空气C.腐殖质D.矿物质、腐殖质1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8.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X”字.当你通过红色玻璃观察白纸上的“X”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看到清晰的红色“X”字B.看到清晰的黑色“X”字
C.看到清晰的红底白色“X”字D.几乎看不出“X”字
19.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货运飞船可以通过交会对接向空间飞行器补给货物,从而延长飞行器的在轨飞行寿命。
2017年4月23日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
如图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左半部分)与天宫二号(右半部分)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
20.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
2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2.篮球运动员飞身灌篮的过程中,以篮筐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员起跳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选填“1”或“2”)。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下图示花的种类,请选择适当序号填在横线上。
(1)可能能结出果实的是_______。
(2)能进行自花传粉的是_______。
25.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个烟囱的影长为15米,与此同时一根直立的米尺的影长为0.5米,那么该烟囱的实际高度为___________。
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________ mm。
一点光源S经平面镜M成象于S′,人眼位于P点可以观察到S′,今在S、M间放一不太大的遮光板N,如图所示,则____
A.S不能在M中成象S′ B.人眼观察到的象S′的亮度不变
C.人眼不能观察到象S′ D.人眼观察到的象S′的亮度变暗
26.(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
(2)如图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水球相当于
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___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
27.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________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它方向是
__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其大小的计算公式________,其中g=________;它表示
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28.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________,同时,细菌没有________,
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
29.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
象,则入射角________(填角度)、折射角________(填角度)、MN的右方是________
物质。
30.生产生活垃圾问题是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某学校的生物兴
趣小组针对此现状选用“土埋法处理废纸垃圾的原理”作为探究课题。
通过查找资料,他们
知道纸的主要成分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土壤中存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为了证明霉菌能
分解废纸中的有机物,拟定了以下两个方案:
把同类型的废纸分A、B两组,纸保持潮湿(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A组B组
方案1先将废纸灭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先将废纸灭菌,再接种霉菌,放在自然土壤中方案2先将废纸灭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先将废纸灭菌,再接种霉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
(1)实验中起对照(对比)作用的是组。
(2)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合理;在该方案中,A、B两组中的变量是。
三、探究题
31.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
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
的培养皿内。
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
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__________。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
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实验步骤]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并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改变蜡烛A距离玻璃板的距离,重复步骤(2)
(4)去掉玻璃板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分析与思考]
(1)器材的选择:
①用方格纸替代白纸的优点是______。
②选用茶色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
③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④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试验
(2)步骤操作:
①玻璃板与方格纸保持垂直,如果不垂直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点燃蜡烛A,蜡烛B不点燃,便于观察到清晰的像。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异常情况分析:
在实际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
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cm。
33.小安和小博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安和小博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博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安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请问以下哪些像是虚像________;
(2)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在图甲中的光屏上已经呈清晰像的情况下,实验中有一只小蜜蜂误入停在了凸透镜上(如图丙所示),则对光屏上的像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选填序号)。
A.像的上半部有残缺,但亮度变亮
B.像的下半部有残缺,亮度不变
C.像大小形状不变,亮度不变
D.像大小形状不变,但亮度变暗
34.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
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组别现象日期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
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
组等大
5月13日均长出根,平均
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
3mm,无叶长出
5月17日根平均长度9mm;均
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
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均
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
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
35mm
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从种子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的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35.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度数)及折射光线;_________
(2)小明家的窗户正对着一幢大厦,大厦的镀膜玻璃外墙作用相当于平面镜,会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这是一种光污染。
请画出一条由太阳(S点)发出,经过玻璃外墙反射到小明家窗户(A点)的光线。
_________
36.[资料] 1583 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
如图所示,选择相同体积、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0点,组装成一个摆,在<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次的时间)只与摆长1 (摆球重心到悬挂点0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相同条件爷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相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 摆长1=800.0mm
(1) [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______。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 [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相同体积、质量较大的小球做摆球昵?
[探究2]小科用D=22. 22mm、质量为2.9克的泡沫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 51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泡沫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
其实,当相同体积、质量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_____不可忽略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转化为动能时,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离开弹簧后物块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的受力情况.物体若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如图所示,当压缩弹簧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且在物块离开弹簧时,速度达到最大;物块离开弹簧后,因水平面光滑,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综上所述,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先加速后匀速.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C
【解析】
此题是一道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的题目.在第一个瓶中的小白鼠要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瓶中的氧气被消耗,逐渐被二氧化碳所取代.而放在第二个瓶中的NaOH 溶液是碱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这使得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的B处与外界大气相连,在瓶中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会下降,A处会上升.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只有F浮>G时,气球才会上浮。
由于F浮=ρgV排,G=mg=ρVg。
由于气球是静置的,可推测出气球内的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所以气球内气体不可能是氢气,排除A,倒入b气体,气球浮起,由浮力和重力比较可知,气球要浮起,则所倒入的气体的密度要大于a气体,气球才会上浮,B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氧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D中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小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答案C符合。
故选:C。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由分子运动形成,故A与惯性无关;
B.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故B与惯性有关;
C. 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故C与惯性有关;
D. 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故D与惯性有关;
故选A。
【点睛】
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注意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A
解析:A
【分析】
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可用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杨梅”作接穗嫁接到当地的果树上,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睛】
确嫁接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开始身高突增晚于女孩。
【详解】
A、青春期一般女孩比男孩早1~2年发育,A错误。
B、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第一性征是一出生就可区分的,而不是青春期就开始出现,B错误。
C、青春期的生殖器官逐步发育和成熟,C正确。
D、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错误。
故选:C。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图中①受精卵、②成虫、③蛹、④幼虫。
【详解】
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②成虫四个阶段,所以家蚕的发育过程正确排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8.B
解析:B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光入射到表面光滑的的平面上时所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反射出去,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时,所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平行光入射,反射向四面八方;
(4)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汽车喷哑光漆,可以减少镜面反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透过窗户上的雨滴看远处飞过的飞机,肯定在雨滴的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动物的发育有的属于变态发育,有的发育无变态现象。
【详解】
ABD、狗、牛、熊猫的发育过程无变态现象;
C、青蛙的发育经过卵、幼体、幼蛙、成蛙几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因此,青蛙的发育类型和其他种类明显不同。
故选:C。
【点睛】
知道各种生物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C
【分析】
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
晕车、晕船,可见C 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 到
B 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B 处应是紫光,故A 正确;
B .因为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A 的外侧是红外线,因此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A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故B 错误;
C .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故C 正确;
D .A 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在A 处的外侧示数会变大,故D 正确。
12.B
解析:B
【分析】
两根弹簧的规格相同,即在相同的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相同,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
【详解】
已知两根弹簧的规格相同,即在相同的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相同,若忽略弹簧本身的重力,则图中的a 弹簧受到的拉力为:2a F G =球 ;b 弹簧受到的拉力为:b F G 球=,因
此:
2a b F F =;由于弹簧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因此两弹簧的伸长之比:21
a a
b b x F x F ==,即:2a b x x = . 故选BD.
13.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3)图中,A 幼虫、B 蛹、C 成虫、D 受精卵。
【详解】
A .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 ,过程为D →A →C 而不是D →A →
B →
C ,A 错误。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B错误。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则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蚕在A幼虫末期吐丝,因此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A期能提商蚕丝产量而不是C期,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4.D
解析:D
【分析】
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树木是静止的,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是也是向南运动的。
【详解】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解析:A
【分析】
绿藻属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要想使生产者数量减少,应该引入初级消费者,即浮游动物,或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详解】
A.由题可知,要大量减少藻类植物,可以通过增加食用藻类植物的动物,由食物链关系可知,浮游动物直接以藻类为食物,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可以大量减少藻类。
而捕食浮游动的主要是吃浮游动物的鱼类,可以通过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使浮游动物数量剧增,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藻类,A正确。
B.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虽能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但所需时间较长,B错误。
C. 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使吃浮游动物的鱼类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会导致浮游动物的大量减少,藻类数量会增加,C错误。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浮游动物减少,藻类大量繁殖,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