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2T07:26:57.139Z 来源:《教育学》2022年3月总第279期作者:尹志品[导读] “三线一点”教学模式中三线一点”是由“三点一线”演绎而来,狙击手瞄准采取三点一线命中目标,它的三点是三个关键点,一线是将三个关键点连成一条线。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553000
摘要:本文以“滔滔黄河”为例阐释了初中地理课堂三线一点教学模式。

“三线”指三条路线,“一点”则指一个主题,通过三条路线攻破一个主题。

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河流第三框“滔滔黄河”为例进行阐述:开头看习主席考察黄河视频,总揽黄河全貌为第一线;以游客身份游黄河,细解黄河特征与价值为第二线;设置活动探究再解黄河为第三线,由三条路线攻破“滔滔黄河”一个主题为一点,通过三条路线攻破一个主题,最终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关键词:因材施教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三线一点”教学模式中三线一点”是由“三点一线”演绎而来,狙击手瞄准采取三点一线命中目标,它的三点是三个关键点,一线是将三个关键点连成一条线。

而地理“三线一点”教学法中“三线”指三条路线,“一点”则指一个主题,通过三条路线攻破一个主题。

如“滔滔黄河”开头看习主席考察黄河视频,总揽黄河全貌为第一线;以游客身份游黄河,细解黄河特征与价值为第二线;设置活动探究再解黄河为第三线,由三条路线攻破“滔滔黄河”一个主题为一点,这就是三线一点教学模式,同一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的演练中掌握相关知识。

下面以“滔滔黄河”为例进行介绍。

一、确定一点,即一个主题
本节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框“滔滔黄河”,主题要求认识黄河、了解黄河、运用黄河、保护黄河,主要从黄河的概况、黄河的特点、黄河的价值以及对黄河的保护几方面进行教学。

二、三条路线
1.看视频,整体了解黄河。

播放习主席考察黄河的视频,整体了解黄河。

习主席考察黄河,从上中下游针对在黄河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要求,治理时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

此部分图文并茂,借习主席的讲话告诉学生怎样保护黄河,既了解了黄河的大致情况,又了解了黄河治理的关键。

上游建设生态工程,提高水源的涵养能力;中游抓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力度开辟旱作梯田,防止污染,培养水土自我修复能力;在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做好保护工作,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整体了解黄河各个河段的大概情况,同时对黄河的治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面学习黄河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游黄河,细解黄河特征。

(1)临行前的准备。

根据黄河的概况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黄河水系图完成导学案上所要求的内容,遇到问题时与同学交流。

具体将黄河的概况分成六点:①黄河干流的现状、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与流向;②黄河的长度;③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④黄河依次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⑥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

此部分内容较多,采取分组完成,组内先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提出了,自学结束后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统一思想,发挥出最高水平。

之后各组分别派代表展示,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及研判结果后作补充说明的方式开展。

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适时适当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如第三组的任务: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学生没有头绪时提醒学生找中国行政区划图与黄河水系图,两图对照,从而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2)化身水滴游黄河。

教师带着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化身水滴游黄河。

抓住黄河各个河段的关键点,对于简单直观的内容让学生看图感悟后加以描述,不能完成时则启发诱导师生共同完成,而抽象的部分则由教师声情并茂地对黄河各个河段的自然及人文知识进行介绍。

上游河段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出示该河段的景观图,以问答的方式了解该河段水流平缓的特点;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则用景观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相结合介绍讲解此处河流流速快,用实验探究水能资源丰富的两个要素——落差大和水量大;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形成以及农业特色则由老师图文并茂地介绍完成,转换视角,避免千篇一律导致听视角疲倦。

中游河段主要从黄土高原段和晋陕峡谷与壶口瀑布分析:黄土高原段以问答的方式从地形及气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得出该处支流多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晋陕峡谷与壶口瀑布则由教师从美字进行阐释。

下游河段的认识方法同上。

通过对黄河的认识,剖析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此处由于较抽象则由老师进行讲解,适时穿插学生对黄河贡献的分析。

(3)设置活动探究,再解黄河。

设计活动探究,探究黄河的隐患,并找出治理的措施。

分组分河段完成,从上游、中游、下游进行分析,找出黄河的隐患并提出治理措施,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落于实处。

探究问题:①黄河上游的忧患与治理措施;②河中游的忧患与治理措施③河下游的忧患与治理措施。

要求:分析学案上的资料,解决问题,做好结果记录,各组推荐代表展示发言。

三、回顾总结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从黄河的概况、黄河的特点、黄河的价值、黄河的保护等方面进行回顾,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采取提示、启发、诱导等措施,对知识进行系统呈现,再次让学生了解黄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让课堂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同时对学生提出希望,为建设美丽幸福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将课堂教学内容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