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第二主题:我的祖国叫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第⼆主题:我的祖国叫中国
濮幼教育集团濮家园区⼤⼆班教师备课
⼤班第⼆主题:我的祖国叫中国
(9⽉26⽇集体备课通过)
20010、10、8——2010、10、29
●主题来源:
“遥远的东⽅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是⼀个响亮的名字,⼀个亲切的称呼,她就是我们的祖国妈妈——中国。
上幼⼉园后,随着每周⼀升旗唱国歌仪式,幼⼉慢慢学会了哼唱国歌,认识了国旗,知道⾃⼰是中国⼈。
“祖国”对幼⼉来说是具体、拟⼈化和鲜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祖国在幼⼉⼼⽬中逐渐清晰、具体、丰满。
国庆前后,⼤街⼩巷五星红旗、红红灯笼营造的节⽇⽓氛给幼⼉强烈的感染和情绪的振奋。
这些都为在⼤班开展祖国母亲主题提供了经验基础与环境条件。
主题将围绕“祖国真⼤”、“宝贝真多”开展。
“祖国真⼤”重点体现“地域⼴⼤”和“民族众多”,从幼⼉的旅游,从幼⼉的旅游经历导⼊,感受、了解中国的地域风貌,以及少数名族的风⼟⼈情;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北京是中国的⾸都,进⼀步认识认识国旗、国徽,熟悉国歌,初步了解世博会在我国的上海召开,海宝是世博是吉祥物,萌发作为⼀名中国⼈的⾃豪感。
“宝贝真多”围绕“中国的宝贝”开展,伟⼤的四⼤发明、震撼世界的兵马俑、国粹京剧、国画等等,在于中国的“零距离”接触中真切感受到中国⼈真伟⼤。
●总主题⽬标:
1、感受我是中国⼈真⾃豪,升华热爱祖国的⾃豪感,萌发做中国⼈的⾃
豪感。
2、初步获得有关祖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物产等⽅⾯的认知,
感受祖国的美好与伟⼤。
总主题⽹络:
1、了解明显的中国地域风貌,知道中国地⼤物博,了解典型的少数民族及其风⼟⼈情。
2、知道我们的祖国叫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都,有雄伟的天安门、故宫和长城。
3、进⼀步认识国旗、国徽,熟悉国歌。
4、学习⽤多种⼿段表达、加深对祖国⼤好河⼭的认识。
祖国真⼤
我的祖国叫中国
宝贝真多
1、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发明,欣赏壮观的兵马俑队列,领略中国⼈的聪明和勤劳,真切感受中国⼈了不起。
2、欣赏京剧、⽔墨画等,感受中国⽂化艺术的特点,尝试简单的表现技法,在做做玩玩中喜欢多彩的中国⽂
化。
3、感受中国⼈真⾃豪,升华热爱祖国的情感。
环境共创
1、收集有关祖国成就的图⽚,上海世博的照⽚、资料等,引导幼⼉在⽇常活动中观赏、交流。
2、在活动室内挂⼀副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或上海世博的资料等,扩展幼⼉的认识和视野。
3、师幼共同收集信息及材料(名信⽚、照⽚、图⽚),布置“祖国您真美”、“中国的少数民族”“⼩⼩旅⾏家”“世博报道”等主题专栏。
4、开辟班级语⾔区,将幼⼉会认读的汉字⽤笔圈起来或展⽰出来,激发幼⼉对汉字的兴趣,⿎励同伴间互相学习、交流。
家园共育
1、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等形式,让孩⼦欣赏、了解祖国各族⼈民的服
饰特征、习俗、⽂化,向孩⼦介绍世界各国的风⼟⼈情与节⽇。
2、收集不同国家⼈们⽇常⽣活的图⽚、祖国⾃然风光图⽚或书籍,⾸都天安
门的照⽚、图⽚和录象⽚,上海世博的照⽚、资料等,与孩⼦⼀起欣赏、并回答孩⼦的问题。
3、利⽤书报、⽹络、参观展览和博物馆等⽅式,扩展孩⼦对中国过去和现在
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分主题祖国真⼤
●分主题⽬标
1、了解明显的中国地域风貌,知道中国地⼤物博,了解典型的少数民族及其风
⼟⼈情。
2、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知道我们的祖国叫北京,学习⽤多种⼿段表达、加
深对祖国⼤好河⼭的认识。
活动名称重点领域备注主备⼈审核⼈
跳花竿运动新74陈琦⾦蓓
⼩⼩旅⾏家运动建构88 陈琦⾦蓓
母鸡罗斯去散步阅读建构张洁汤肖丽
我做哥哥了阅读建构张洁汤肖丽
我去过的地⽅语⾔新57 ⾦蓓汤肖丽⽉亮船故事新60⾦蓓汤肖丽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社会旧楼丽黄朝虹中国在哪⾥科学新58俞静⾦蓓
各族⼉童是⼀家科学新67俞静⾦蓓混龄社会资料⾥陈韵黄朝虹
认识序数——我的家在哪⾥(⼆)数学新75 黄朝虹黄朝虹中国的奥运冠军数学新90 邵秀芳黄朝虹⼤中国歌曲欣赏新64⽅芸汤肖丽掀起你的盖头来(⼀)舞蹈新70盛珠虹汤肖丽
掀起你的盖头来(⼆)舞蹈新70盛珠虹汤肖丽
北京的⾦⼭上(⼀)歌曲新71楼丽汤肖丽
北京的⾦⼭上(⼆)舞蹈新71楼丽汤肖丽
天安门绘画⾃备邵秀芳⾦蓓
各族⼉童绘画美⼯6 陈韵黄朝虹
●活动⼀览表
●活动⽅案
跳花竿(张)
活动⽬标:
1、学习跳⽵竿游戏,体验⽵竿游戏的快乐。
2、乐意⽤⽤纸棒和同伴开展各种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根纸棒。
录⾳机,磁带。
花杆12根。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随⾳乐利⽤纸棒进⾏队列练习。
师:今天天⽓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随⾳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
圆----⼩圆---- “坐马车”)
⼆、基本部分:
1、利⽤纸棒进⾏“⼀棒多玩”
师: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起来试试,可以⾃⼰玩,也可以和⼩伙伴⼀起玩。
(1)幼⼉⾃由探讨“纸棒”的多种玩法。
(2)请个别幼⼉⽰范玩法。
2、教师出⽰两根⽵竿,⽰范跳花竿的⽅法,引导幼⼉发现动作技巧。
师:跳⽵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朋友⼀起玩,其中两个⼩朋友⼿拿⽵竿⾯对⾯跪下,⽤⽵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个⼩朋友在中间看准⽵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
(4)将幼⼉分成6组进⾏练习。
练习中,教师启发幼⼉如何使“跳竿者”与“握竿者”之间协调⼀致。
如:可采⽤语⾔提⽰法:“分分、合合”,“⼀⼀、⼆⼆”等。
(提醒“握竿者”的花竿要放得低、靠地⾯近⼀些。
“跳竿者”要双脚跳进跳出。
)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跳⽵竿的?
(5)欣赏个别能⼒强的幼⼉跳花竿。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同伴间相互揉揉肩、捶捶背。
⼩⼩旅⾏家(张)
活动⽬标:
1、练习负重⾏进,动作灵敏,锻炼耐⼒。
2、学习看⽰意图⾏进,乐意挑战。
活动准备:
1、⽵梯⼀架、轮胎两个(架成独⽊桥)、长绳两根(⼩河)、拱形门(⼭洞)、软垫三块(叠成⼭坡)、雪碧瓶制作的松树五棵(树林);红旗⼀⾯;书包、装满⽔的饮料瓶和⼩积⽊,数量与幼⼉⼈数相等。
2、写有“独⽊桥”“⼩河”“⼭洞”“⼭坡”“树林”的路牌(同时也画有`简笔画案)五块,分别插放在相应的器械边。
活动过程:
1、听信号⾛:
——练习⼀路纵队⾛,要求⼀个跟着⼀个,保持⼀定间距地⾛。
——听信号向指定⽅向⾛、跑、跳、,如向左、右、前、后。
2、探索旅⾏线路
——⼩⼩旅⾏家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今天要进⾏测试了。
在我们旅⾏的路上,要过许多⼩桥。
有有趣的⼩桥、也有很危险的⼩桥,⼤家可要注意了!
——请幼⼉⾃由观察场地上的游戏材料,启发幼⼉根据字牌的提⽰认认、读读是什么地⽅。
——幼⼉学看⽰意图,可以商量讨论来进⾏旅⾏活动。
在活动中要求幼⼉遵守活动规则,说说⾃⼰发现的旅游路线。
——归纳旅游路线:⾛过“独⽊桥”→跨跳过“⼩河”→钻过“⼭洞”→爬过“⼭坡”→穿过“树林”→到达⽬的地。
——幼⼉⾃由探索、练习,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幼⼉讲述探索的⽅法并⽰范。
——教师根据幼⼉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指导。
如:跨、跳、侧⾝爬等动作。
——幼⼉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3、游戏:⼩⼩旅⾏家
——讨论旅游所需的物品。
——幼⼉分散准备。
“⽔”、“点⼼”放在各⾃的书包内。
——集体游戏2——3次。
——⿎励、表扬活动中不怕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幼⼉。
4、放松活动
——同伴间相互揉揉肩、捶捶背。
母鸡罗斯去散步(张)
活动⽬标:
1、细致观察画⾯,⼤胆合理猜测故事情节,并恰当出现连续的阅读信息。
2、理解绘本内容,丰富“绕过”“越过”“穿过”等动词。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制课件、幼⼉绘本。
2、经验准备:有⼀些对农场、农具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认识农场,引发兴趣
——出⽰图⼀(农场地形图)。
这是哪⼉?你认识吗?农场是⼲什么的地⽅?
教师⼩结:农场就是农民伯伯⼯作的地⽅,农场⾥有很多的农作物,也有很多的⼩动物。
——看看,农场⾥有些什么?你认识吗?有不认识的,你可以提问。
根据幼⼉的回答或提问教师逐⼀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这是⼀个⼲草堆,草堆松松软软的,⼩动物经常在⾥⾯做迷藏。
这是⼀个磨坊,有谁知道磨坊是⼲什么⽤的?它可以磨出⽩⽩的、⾹⾹的⾯粉、⽶粉和⽟⽶粉;
看,篱笆旁还有什么?你见过⼿推车吗?教师讲解⼿推车可是农民伯伯搬运货物的好帮⼿,轻轻⼀推,⼿推车就会咕噜噜向前跑;
篱笆旁边还有⼀排蜂房,蜂房是谁的家?有很多蜜蜂⽣活在⾥⾯。
母鸡萝丝就住在这个农场⾥,它每天都会在农场⾥散步。
⼆、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1、(⼀)出⽰图三(画⾯:书的扉页),引导幼⼉观察
2、⼀天农场⾥来了⼀位不速之客,那什么叫“不速之客”啊?(不受欢迎的客⼈)。
这位不速之客是谁?你觉得它们之间会发⽣什么事?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故事的名字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出⽰图四(画⾯:狐狸躲在鸡窝下⾯露出长长的⾆头)
师:这天母鸡萝丝⾛出鸡舍去散步。
⼀只狐狸悄悄跟在了后⾯,你发现狐狸了吗?它想⼲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描述狐狸的⼼态和动作)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嘴馋、恐怖、开⼼、激动)萝丝发现狐狸了吗?你觉得狐狸能抓到母鸡萝丝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解读⽚断,⼤胆表述
(⼀)解读:萝丝⾛过院⼦、绕过池塘、越过⼲草堆的⽚段。
1、解读萝丝⾛过院⼦的场景。
——出⽰图5,
师:萝丝⾛过院⼦,这时,萝丝发现狐狸了吗?猜猜狐狸会怎么做?谁能学学狐狸的样⼦?狐狸能抓到萝丝了吗?
——出⽰图6反思:
活动开始介绍农场时,教师请孩⼦⽤“有……有……还有……”的句式来讲,孩⼦们能够⽐较完整地讲述农场中“池塘、鸡窝、⼲草堆”等地⽅,对磨坊和蜂房是⼀个难点,教师进⾏了讲解。
在活动中,教师⽐较关注发展幼⼉的思维能⼒,⿎励幼⼉⼤胆地相信⼏个场景中发⽣的事情,⽐如狐狸踩到钉耙上,扑到池塘⾥的场景,要求幼⼉加上有趣的象声词,增加兴趣。
在活动中发现孩⼦的完整语⾔表达还不
师:狐狸怎么了?谁能⽤好听的词来来说说狐狸被打到后的感觉?(眼冒⾦⼼等)谁来学学狐狸被钉耙打到的样⼦?
师:现在⽼师要⽤⼀句话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可要仔细听哦!“萝丝⾛过院⼦,⾝后的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个反弹,狠狠地打在了它的脸上”。
解读萝丝绕过池塘的场景。
——出⽰图7
师:萝丝来到了哪⾥?这次狐狸能捉到她吗?为什么?
师:“绕过”是什么意思?(⾛弯曲的路)师边说意思边⽤⼿⽰范动作。
(幼⼉⼀起跟着⽼师做“绕过”⼿势动作:⼀⼿⼿掌打开当池塘,⼀⼿⾷指与中指变成母鸡的脚,在⼿掌周围做前后交替运动,好像母鸡绕着池塘⾏⾛的样⼦)
——出⽰图⼋
师:狐狸怎么样了?谁能把狐狸掉到⽔⾥后很狼狈的样⼦表现出来?狐狸可能回怎么说?
师:谁能⽤⼀句好听话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
幼⼉⾃主解读萝丝越过⼲草堆的场景。
——出⽰图九、图⼗
师:母鸡⼜来到了哪⾥?
师边⽤⼿⽰范“越过”的动作边提问:“越过”是什么意思(从⾼处经过)。
(幼⼉⼀起跟着⽼师做“越过”⼿势动作:⼀⼿⼿背拱起成⼩⼭状,另⼀只⼿同上变成母鸡的脚,从⼿背上越过)
师:狐狸捉到萝丝了吗?
师:狐狸怎么样了?
师:为什么狐狸陷进了⼲草堆⽽母鸡却没有?
重点引导:晒⼲的草很软,不能⽀撑重物。
师:谁能⽤⼀句好听话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
五、猜测故事,⾃由畅想
(⼀)解读:萝丝经过磨坊的情景
出⽰图⼗⼆
师:为什么⾯粉都要洒在了狐狸的⾝上?引导幼⼉⼤胆猜测并表述。
出⽰图⼗⼀
——重点引导:绕住鸡脚和拉住⾯粉的绳⼦。
师:⽤⼀句好听话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
(⼆)解读:萝丝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的经过
——出⽰图⼗三(四张连图)
1、师:母鸡⼜来到了哪⾥?——帮助幼⼉理解“穿过”(从⼀边⾛到另⼀边)的意思。
2、请幼⼉积极动脑,来做“穿过”的动作。
3、师:这回⼜发⽣了什么事情,谁会⽤好听的话来告诉我们。
师:现在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倒霉、痛苦、好笑、滑稽、⾃作⾃受)
活动延伸:
狐狸还会继续捉母鸡吗?他们之间还会发⽣呢感怎样有趣的事呢?是很到位,都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
幼⼉对结果的猜测很⼀致,狐狸是不可能吃到母鸡萝丝的,因为:“吃到的话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且对⼏个场景的想象孩⼦还是⽐较到位的,如钉耙的场景,孩⼦们说:“狐狸会踩到那个尖尖的东西刺痛他的脚。
”“狐狸会踩到⽊棍上弹到他脸上。
”
对于动词的表演孩⼦最感兴趣,⽤⼿指来进⾏表演让他们感觉很新奇,好玩。
活动感觉量还是太⼤,感觉有点赶。
可以将后⾯穿过篱笆的环节放到第⼆课时。
请你接着往下编,并把它画下来,⽼师可以装订成册。
我做哥哥啦(张)
活动⽬标:
1、理解野⽥做了哥哥后情绪的变化过程,并对野⽥的⼼理进⾏合理的想象。
2、体会到长⼤是快乐的,长⼤应该更懂事。
活动准备:故事PPT
活动过程:
⼀、谈话导⼊
——教师讲述:有⼀只⼩猫,它的名字叫野⽥,它的妈妈⼜⽣了五只⼩猫,它做哥哥了。
(出⽰字卡“哥哥”,简单认读)你们猜猜他的的⼼情会怎样?
——你有没有和⽐你⼩的孩⼦玩过?你感觉怎样?
——故事的野⽥到底是怎么想?⼜会怎么做呢?让我们⼀起来看故事——《我做哥哥了》(出⽰封⾯,点读故事题⽬)
⼆、阅读与理解
1、野⽥做哥哥了,有点失落——阅读PPT2
——野⽥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辅问:画⾯中,野⽥好象想要妈妈⼲什么?妈妈可能是怎么对野⽥说的?
——你觉得野⽥⼼⾥会怎么想?
——我们来听听野⽥是怎么想的?同时播放录⾳:“哎,做哥哥真没劲,我⼀点也不喜欢弟弟妹妹。
”
——教师⼩结:做了哥哥的野⽥有点失落。
弟弟妹妹⼀天天长⼤了。
妈妈叫野⽥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步,野⽥乐意吗?
2、野⽥想扔掉弟弟妹妹——阅读PPT3
——野⽥乐意吗?你从哪⾥看出来?
——是的,野⽥很不乐意,播放录⾳:“如果没有弟弟妹妹就好了,妈妈⼜会喜欢我了,要不把它们扔掉?”野⽥会想哪些办法甩掉弟弟妹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3、野⽥的计谋——阅读PPT4-12
(1)计谋(⼀)躲到树上去——阅读PPT4-8
——幼⼉⾃主阅读PPT4-8
——组织幼⼉讨论:
野⽥带着弟弟妹妹来到了哪⾥?这是⼀棵怎样的树?
野⽥想了个什么办法甩掉弟弟妹妹?成功了吗?为什么?
看到弟弟妹妹快要掉下去时,野⽥⼼⾥可能会怎么想?
——教师⼩结:野⽥还是蛮像⼀个哥哥的,挺会关⼼弟弟妹妹的。
——⿎励幼⼉完整讲述:有谁能把这段故事完整地讲⼀遍。
——可是野⽥还是不太喜欢弟弟妹妹。
他⼜会带弟弟妹妹去哪⾥呢?(2)计谋(⼆)冲过独⽊桥——阅读PPT3-7
——幼⼉⾃主阅读PPT9-10
——组织幼⼉讨论:
野⽥带着弟弟妹妹⼜来到了哪⾥?桥下的河⽔看上去怎么样?野⽥害反思:
我们班有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所以孩⼦们对这个哥哥姐姐的称呼并不陌⽣,⽽且对哥哥姐姐要做的事情很清楚,哥哥要给弟弟妹妹穿⾐服、讲故事等等,不过他们对妈妈只照顾弟弟妹妹不管⾃⼰的感觉还是有体会的,很多孩⼦说有时候妈妈忙不过来是会这样的,但是当野⽥想要把弟弟妹妹扔掉的时候,孩⼦们说:“妈妈会骂的!”“弟弟妹妹会哭的,会饿死的!”孩⼦们的善良使他们指责野⽥不该扔下弟弟妹妹。
当最后野⽥救了弟弟妹妹的
怕吗?那弟弟妹妹呢?
如果你是哥哥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们来看看野⽥是怎么做的?阅读PPT11
——阅读PPT12,过了独⽊桥,弟弟妹妹可⾼兴了,对着野⽥说:哥哥你真好!看看,此时的野⽥看上去怎么样?
——⿎励幼⼉完整讲述:有谁能完整的把这三张画⾯的内容完整地连起来说说?
——幼⼉⼩组表演:野⽥和弟弟妹妹⼀起过独⽊桥的情景。
4、森林遇险
——阅读PPT13-16,引导幼⼉讲述⼩猫们遇到⼤灰狼时的情景。
⼩猫们遇到了谁?⼤灰狼会怎么对野⽥说?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最后野⽥是怎么做的?(他扔下弟弟妹妹管⾃⼰逃跑了吗?)——幼⼉完整讲述森林遇险的⽚段
——请个别幼⼉上来表演野⽥和⼤灰狼之间的对话。
4、野⽥喜欢做哥哥了
——教师边播放ppt17-21,边讲述故事。
——现在的野⽥做哥哥开⼼吗?哪句话⾥可以听出来现在野⽥做哥哥很开⼼?幼⼉学说:“做哥哥虽然有些烦恼,可也很有趣呀!”
——你们做哥哥姐姐时,遇到过哪些烦恼事和有趣的事?
——野⽥体会到了做哥哥的快乐,连妈妈都夸奖了他。
你们觉得今后的野⽥会怎么做哥哥呢?
——教师⼩结:做⼀个象野⽥⼀样有责任感,会保护弟弟妹妹的哥哥,不但会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也会赢得爸爸妈妈的喜爱,⾃⼰也会很开⼼。
时候,⽼师问:“野⽥为什么要这样做?”孩⼦们说:“他怕妈妈骂!”“他舍不得弟弟妹妹。
”“他觉得哥哥应该保护弟弟妹妹的。
”孩⼦们从⾃⾝的体会出发为故事中野⽥的做法做出了诠释。
我去过的地⽅(张)活动⽬标:
1、⽤较连贯、清晰的语⾔介绍⾃⼰去过的地⽅,讲述旅游见闻。
2、了解中国⼀些著名的旅游胜地,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活动准备:
1、事先收集的旅游照⽚、明信⽚,做成PPT.(照⽚要针对性的选
择,最好⽼师事先对讲述的幼⼉以及照⽚的地点有预选)
2、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处⾃⼰最喜欢的旅游胜地,并且设计我
去过的地⽅统计表,辅导孩⼦能较清楚地介绍⾃⼰去过的地⽅。
照⽚景点名称景点介绍
介绍⼈
3、较⼤的中国地图⼀张。
活动过程:
⼀、回忆旅游经历。
1、出⽰⼀张本班某⼀位幼⼉旅游时的照⽚(PPT),请这位幼⼉来说⼀说,这是在什么地⽅?你喜欢那⾥吗?或这次旅游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追问:那⾥有什么漂亮的风景?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开始可以分问题提问,让幼⼉讲清楚这些主题,反思:
孩⼦们去过很多地⽅,很多孩⼦基本能说出⾃⼰去过什么地⽅,但是具体说说⾃⼰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很多孩⼦⽆法将⾃⼰所看到的东西⽤完整的语⾔表达出来,只能说出:“我去了xx,我们和哥哥⼀起去的。
”但是,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
然后请幼⼉完整讲⼀遍)
2、同样的⽅式再请1-2个幼⼉上来介绍。
教师对幼⼉的要求逐步提⾼,要求想清楚,组织好语⾔后完整地讲。
(⼤班孩⼦要会⼀段⼀段的讲话了,先讲这是在什么地⽅?你喜不喜欢?为什么?)(在请幼⼉时,要考虑能⼒差异,后⾯的幼⼉能⼒要相对强⼀些)⼆、幼⼉进⾏⼩组交流。
请幼⼉拿出⾃⼰的“我去过的地⽅”统计表,⼩组成员轮流根据⾃⼰的统计表进⾏讲述,⿎励幼⼉⽤⽐较完整的语⾔来尽量详细地描述⾃⼰在旅游中的经历。
三、每组推荐⼀到⼆名刚才在⼩组交流中讲得较好的孩⼦,在集体中交流,去过这些地⽅的幼⼉进⾏补充讲述。
(讲述过的幼⼉将统计表贴在中国地图中相对应的地⽅)
四、找找“我去过的地⽅”,感受祖国地域的辽阔,⼭河的壮丽。
在⽼师的帮助下,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去过的地⽅的⼤致位置,将统计表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可以⽤作主题墙布置)怎样的,孩⼦们的描述还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做进⼀步的补充和完善。
孩⼦们最感兴趣的是和谁玩,玩什么游戏,这些事情令他们印象深刻。
⽉亮船(张)
活动⽬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的⼭、最长的长城、最⼤的⼴场。
2、学讲故事中的对话,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图8号
2、《⼩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
活动过程:
⼀、引题。
今天⽼师给⼩朋友讲个“⽉亮船”的故事,谁坐上了⽉亮船?他们坐上⽉亮船去哪⾥呢?请你们到故事中去找找答案。
⼆、教师出⽰挂图(暂不出现下半页),讲述故事前半段(“有⼀次”——“那⼉有最长的城墙”)。
1、蒲公英为什么哭?如果你是这颗蒲公英,突然来到⼀个陌⽣的地⽅?你⼼⾥会感到怎么样?
2、好⼼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样安慰蒲公英的?
3、最后蒲公英遇见了谁?蒲公英是怎么对仙⼥说的?猜猜蒲公英的家是在什么地⽅?
三、教师出⽰挂图下半页,讲述故事后半段。
1、蒲公英的家在哪⾥?叫什么?
2、在送蒲公英回家的路上,他们看见了什么?仙⼥是怎么对蒲公英说的?
3、我们和蒲公英⼀样,我们的家都叫中国。
我们⼀起来学⼀学。
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那⾥有世界上最⼤的海洋——太平洋,那⾥有世界上最⾼的⼭——喜马拉雅⼭,那⾥有最⼤的⼴场——天安门⼴场,那⾥有最长的城墙——万⾥长城,我们的家叫中国!
四、完整听赏故事反思:
孩⼦们对中国⼜⼀定的了解,特别是最⾼的⼭——喜马拉雅⼭,最长的城墙——万⾥长城这些熟悉的景象让孩⼦们感到很⾃豪,所以在念的时候,很多孩⼦声⾳很⼤,⽽且说得很清晰。
这个故事⼀直从⼀颗⼩⼩的蒲公英出发,将祖国的⼤好河⼭的景⾊介绍给⼤家,孩⼦们印象很深刻,教师讲过两遍以后孩⼦们就能将基本的内容复述出来。
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学讲故事,重点⿎励引导幼⼉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五、抢答游戏:
*世界上最⼤的海洋是哪⼀个?(太平洋)
*世界上最⾼的是什么⼭?(喜马拉雅⼭)
*世界上最⼤的⼴场是什么⼴场?(天安门⼴场)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万⾥长城⼤墙下的⼀棵⼩草旁)别是最后那⼏句完整语⾔介绍,⼏乎所有的孩⼦都能⼤声地对⼤家说,⽽且是很骄傲的⼝吻。
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张)
活动⽬的:
1、了解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基本知识,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
2、懂得要尊重国旗、国徽和国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1、国旗、国徽的图⽚各⼀张、有国徽的帽⼦⼀顶。
2、国歌磁带⼀盒
经验准备:1、幼⼉在中班已认识过国旗。
2、教师对国旗国徽知识的了解。
活动过程:1、认识国旗(出⽰图⽚)
1)请幼⼉根据⾃⼰的认识经验回答:
——这是什么旗?他代表什么?
2)你怎么从许多的旗中认出它是中国的国旗的?
——教师引导幼⼉认识中国的国旗为什么是红⾊的?五颗星各代表了什么?
——⼩结:五星红旗的含义——五星红旗是祖国的代表。
外国⼈问你,是哪国⼈?只要你出⽰国旗那他就会知道你是中国⼈。
⼤星代表中国共产党,⼩星代表所有的中国⼈民。
四颗⼩星围着⼀颗⼤星表⽰中国⼈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3)你在哪些地⽅见到过国旗?
2、认识国徽(出⽰图⽚和有国徽的帽⼦)
(1)出⽰:法庭上、武警、法官的图⽚,他们是谁?他们的帽⼦上都有什么?你认识吗?为什么他们的帽⼦上要绣上国徽?
(2)教师引导幼⼉认识国徽的外形特征,让幼⼉知道五颗星,天安门城楼,麦穗和齿轮各象征什么以及国徽也代表我们中国,我们要尊重它。
——⼩结国徽的含义:麦穗代表⼈民,齿轮代表⼯⼈,天安门就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
五颗星星就表⽰全国⼈民⼈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3、认识国歌(放录⾳)。
1)请幼⼉专⼼的倾听国歌⼀遍。
请幼⼉谈谈:在什么地⽅听到过国歌?
2)听到国歌升国旗时应怎么样?为什么?
——⾃⾏⽴正,升旗时要认真,⾏注⽬礼。
4、结合实际,明⽩要尊重国旗国徽。
并要热爱祖国。
——你们还在那⾥见过国旗国徽听到过国歌呢?为什么会在哪⾥出现呢?(引导幼⼉明⽩要尊重国旗国徽,国歌也要热爱祖国)
5、教师⼩结:国旗、国徽、国歌是⼀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的国旗、国徽、国歌。
(根据幼⼉知识⽔平,⼩结语教师可再略作拓展。
)
活动延伸:1、平时要抓紧时机随时向幼⼉进⾏热爱祖国的教育,⽆论何时何地,听到奏国歌,知道⾃⾏⽴正,升旗时要认真,⾏注⽬礼。
2、争做升旗⼿做升旗⼿是⼀件光荣的事,引导幼⼉努⼒做好,争取做⼀名光荣的升旗⼿。
3、继续引导幼⼉注意观察在什么情景下能看到国旗、国徽。
中国在哪⾥ (楼)
活动⽬标:
1.了解中国地图明显的轮廓特征(像⼤公鸡),在地球仪上能找到中国的位置。
2.感受祖国真⼤,地域辽阔。
活动准备:
1.《⼩朋友⽤书.我的祖国叫中国》。
2.中国地图⼀张,⼤地球仪⼀个,⼩地球仪每组⼀个,五星红旗贴纸若⼲。
活动过程:
1.了解中国地图轮廓的明显特征。
(1)教师出⽰中国地图,提问: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什么?
(2)在幼⼉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笔在地图上描出轮廓线--中国地图像⼀只昂⾸挺胸的⼤公鸡。
2.了解各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城市?幼⼉报出⼀个地名,教师按照⼤致的⽅向回个圆圈。
(2)我们所在的省份名字叫什么?浙江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教师在地图上做记号。
(3)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这是什么地⽅?形状像什么?
3.了解地图上不同的颜⾊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1)地图上有花花绿绿的颜⾊,你能分辨出有哪些颜⾊吗?
(2)你知道这些颜⾊表⽰什么意义吗?
(3)教师⼩结:棕⾊表⽰⼭丘,蓝⾊表⽰海洋,绿⾊表⽰平原。
(4)那我们浙江所在的区域是什么颜⾊的?它⼜表⽰什么?
4.每组发⼀个地球仪,找找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贴上五星红旗。
再次观察了解地球仪上不同颜⾊所代表的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