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炉高加解列后对汽温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炉高加解列后对汽温的影响
1. 高加解列 -> 汽机阻力增大, 汽压上升, 汽温升高(蒸汽流速降低)
2. 自动或手动加大减温水 -> 汽温回落, 汽压更高(减温水气化增压) -- 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3. 失去高加来的热量, 给水温度降低. 等到降低了温度的给水到达炉膛(汽包炉较慢, 直流炉很快), 产汽量开始减少 -> 汽压下降, 汽温降低
4. 减小或关掉减温水 -> 汽温回升, 汽压更低 -- 看来要做大的调整才行了
5. 增加燃料量(和风量, 等等), 并适当减小给水 -> 汽压回升, 汽温升高(因为流量降低且烟气量增高)
6. 加大减稳水 -> 汽温回复正常, 再做一些细的调整, 汽压也正常 -- 松了一口气
总结:
1. 高加解列的影响, 主要现象是汽压波动, 先升后降. 因为汽温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自动调整的, 因此观察到的变化可能不明显. 为减少因高加解列带来的急剧变化, 关闭的过程应该缓慢进行才是.
2. 高加解列后, 整个电厂热效率会降低. 这很明显: 需要增加燃料量来达到同等的蒸汽出力.
3. 需要提醒的是, 对于锅炉自身, 高加解列反倒使其计算热效率更高. 因为在有高加投入时, 效率的计算公式中要把高加来的热量从总的产汽热量中减去. 在同样燃料量时, 分子减少了, 分母不变, 效率计算值较低. 糊涂了?我想可以这样理解: 与人合伙做生意, 因为有部分投资不是你自己的, 功劳和利润要被别人分走一部分. 由于这个原因, 锅炉厂给出的保证热效率, 如果不说明的话一般是高加解列下的数值.
高加解列(直流锅炉),机炉的变化是寻找平衡的动态过程,若要讨论过程,我以主汽压为参考点分析如下:
主汽压MSP上升阶段:
1、高加抽汽继续在级内做功,负荷上穿,高排压力骤升可能使再热器安全门
动作。
此时汽机通流截面积减小,流速减小,伴随汽压升高,同时单位质量蒸汽吸
收热量增加,导致汽温升高;
2、汽动给水泵出力增加导致给水流量上升,主汽压再次被顶高;
3、CCS或BF
方式下汽机调门关小,促使主汽门前压力进一步上升,而汽机通流量下降;
主汽压MSP回落阶段:
1、由于高加的热量失去,给水的欠焓增加,给水温度下降,若水量及燃料量
不变,则过热器中间点温度下跌,主汽压回落;
2、给水温度下降造成汽水分离点后移,锅炉蒸发量下降,负荷下降;
3、给水
温度下降导致锅炉在燃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吸热量增加,而吸热量增加的最先反应是
省煤器,则排烟温度下降,并伴随一、二次风温下降;
通过DCS自动调节或手动介入(主汽压回落后介入较合理)可进入稳定阶段,操
作原则如下:
炉侧:
1、负荷由主汽压和产汽量决定,此时由于两者皆下降,可能甩去部分负荷;
2、严密监视MSP趋向,若各自动不跳,汽压线抬头,则无须操作,温度会滞
后跟随压力; 3、若汽压线下降趋势不改,而中间点温度逼近饱和温度,可通过偏
置修正增加煤量或将CM切手动增加;BM跳至手动后减少,目的减少给水量,保证
中间点温度不跌入饱和温度,直至汽压线抬头表明趋势改变,观察片刻后,可加水
加燃料,进入稳定阶段;
4、给水温度下降过程中,TWF也会自动修正减少;
5、整个过程中,监视好炉膛负压,吸风自动不跳,风量基本无须调节。
机侧:
查高加进水门关闭,出水门关闭,各抽逆门、进汽门关闭,关闭高加6疏除(可切凝汽器)、高加空气门。
个人看法,望给予指正。
直流炉高加解列后,1、负荷大概能加10,左右。
2、主蒸汽压力先因抽汽中断负荷上升调门快速关小而导致升高,3、主蒸汽温度因为蒸汽流量下降而先升高,3、再热汽压因为高压缸抽汽减少,高排蒸汽流量增大而先升高。
处理的要点就是1、在解列初期注意调整汽温,防止超温,可不用退机组协调,协调会自动减负荷,降给煤量,出现大的波动是干预一下即可。
2、随着机组负荷趋于稳定,给水温度下降导致蒸干点后移,主、再热汽温下降,此时应注意协调在初期的减煤后应手动干预增加给煤量,以保证主再热汽温。
3、凝汽器和除氧器水位可由除氧器水位调整站自动调整过来,不必要干预。
4、高加解列后应注意抽汽管道上疏水门开启,并监视抽汽管道温度不出现剧烈变化,防止汽轮机进水。
5、给水泵在高加解列瞬间小机进汽压力升高,给水压力升高、同时要求给水流量降低,此时应注意给水泵转速应不会有太大变化,注意监视即可。
如果要手动操作就是先打一台磨煤机,并立即着手启动该磨煤机,给水自动调节。
保证给煤量先短时下降后上升才是关键所在,这样即可有效防止超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