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
作者:章俊立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4年第03期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其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爱默生《勇气》
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

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

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

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轶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

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

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

’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

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

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文段解读】
怎样赐予一个人勇气?当你害怕无助的时候,有一个人走过来告诉你,他也曾与你此时一样恐惧,然而他挺过来了。

这时的你是不是觉得:哦,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曾经像我一样怯弱,然而他还是战胜了自己,现在他就站在我的面前。

于是,你有了面对孤独与困难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得像克尔律治那样,先接纳那个懦弱的自己,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拾取勇气的前提。

史铁生《病隙碎笔》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

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

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

我有时想,可否据此也去作一回演讲,把今生的惩罚与前生的恶迹一样样对照着摆给——比如说,正在腐败着的官吏们去做警告?但想想也就作罢,料必他们也是无动于衷。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經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文段解读】
我们都感佩于史铁生面对厄运的勇气。

这样的勇气,源于他对生命的深邃思索,源于他对不堪命运的豁达对待,也源于他对厄运的幽默解读。

这是一种大智慧,非洞察人生者不能为之。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什么也看不见,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

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旋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

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下。

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海水中散出一大团鲜血。

海水受那疯狂得不可形容的鲨鱼的击打挣扎,汹涌地激荡起来。

尼德·兰达到了他的目的。

这是鲨鱼的最后喘息了。

【文段解读】
此文段对人鱼对战的场面描写可谓精彩。

其中既有对尼摩船长和尼德·兰的动作的细腻描写,也有对鲨鱼疯狂反击时的凶猛场面的描摹,甚至还有对“我”这一旁观者的心理刻画,这些文字从正面和侧面全面地展现了尼摩船长和尼德·兰的英勇顽强和不畏艰险。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文段解读】
作者并未参与这次伟大的探险,然而,这丝毫不影响茨威格完成这篇精彩的作品。

这与茨威格天才的文学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

基于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等资料的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人类探险史上斯科特上校的英雄形象。

有了想象,这场伟大的悲剧才愈发显得震撼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