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_谢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3期2010年6月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J O U R N A LO FI N S U R A N C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L L E G E (B i m o n t h l y )V o l .24 N o .3
J u n . 2010
作者简介:谢 云(1985-),女,湖南人,07级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华侨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保险精算,计量经济建模。
程细玉(1964-),男,福建人,教授,华侨大学商学院,主要从事计量经济建模分析和应用的研究。
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 云 程细玉
(华侨大学商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摘 要]冰灾,地震,台风,流感等灾害的发生,使得保险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确、科学的分析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保险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保险需求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在不同的保费收入水平下,各个因素对保费收入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而通货膨胀和利率对保险需求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保费收入水平下,这种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保险需求;分位数回归;分位点
[中图分类号]F 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60(2010)03-0005-06
[A b s t r a c t ]I n s u r a n c e i s p l a y i n g a ni n c r e a s i n g l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s o c i a l h a r m o n y a s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i c e d i s a s t e r ,e a r t h q u a k e s ,t y p h o o n s ,a n do t h e r d i s a s t e r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a f f e c t s t h e d e m a n d o f i n s u r a n c e i s a n u r
g e n t r e q u e s t t o i n s u r e t
h a t t h e
i n s u r a n c e i n d u s t r y c a n d e -v e l o p e r a p i d l y a n d h e a l t h i l y .U s i n g t h e q u a n t i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i n s p e c t e d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t h a t p r o m o t e o r i n h a b i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s u r a n c e i n d u s t r y ,i n c l u d i n g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i n f l a t i o n ,i n t e r e s t r a t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s u r a n c e i n d u s t r y ,w h i l e i n f l a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e s t r a t e s h a v e a 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i n s u r a n c e ,a n d a t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p r e m i u mi n c o m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i s d i f f e r e n t .
[K e y Wo r d s ]T h e d e m a n d o f i n s u r a n c e ;Q u a n t i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Q u a n t i l e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自从1980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7036亿元,2004年底保险业率先结束了入市过渡期,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阶段。
历经三十年的对外开放改革之路,中国保险业逐步实现了与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顺利接轨,保险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约在4%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达到20%,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巨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冰灾,地震,台风,流感等灾害的发生,更彰显了保险的重要性,也刺激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
二、影响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因素,社会文化结构,和保险供给三个方面。
宏观经济因素方面有经济增长,利率,通货膨胀等;而社会文化结构包括教育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程度,人
口结构等;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些保险供给方面的因素,如保险承保能力的大小、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保险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需求、保险市场结构及市场竞争度等对保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探讨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可以帮助我国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再加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利率对寿险和财险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预选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作为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
近年来,一些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瑞士等的人均寿险和非寿险保费增长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像希腊,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中等收入的国家的保费增长率确成增长趋势,我国从1985年到2008年的保费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从图1上可以看出,从02年开始,我国的保费增长率一直是上升的。
但是有些发达地区却也出现了保费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可见,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证明了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有拉动作用。
如肖文和谢文武(2001)认为保费收入与G D P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保险业的超常规发展,完全依赖于G D P的增长;林宝清在1993年证明,在外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 N P)、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G N P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并在1996年验证了G N P与保费收入增长在数量上呈同步相关关系等。
我们总图1也可以看到1985年到2008保费增长率和G D P的增长率基本保持着同步关系。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保险需求的影响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提高价格水平从而减少未来任何固定金额给付的真实价值,从而降低保险需求,特别是对人身寿险的需求。
二是通货膨胀还会产生收入效应,它使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实际增长速度慢于名义增长速度,甚至会出现收入的负增长,而且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产生替代效应。
一些实证结果显示,通货膨胀会对寿险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如李隽(2007)得到了我国寿险需求与通货膨胀成负相关等。
从图1也可以看到1986年到1988年,通胀
膨胀增长率同保费增长率成负相关,我国1993年高达14.7%的通胀率,保费增长率明显降低。
图1 保费增长率和G D 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相关关系图
6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0年第3期
(三)利率
一般而言,利率与保险需求的关系难以确定,但是利率对人身寿险的影响较大,主要在于我国居民还是倾向于储蓄,保险和储蓄属于替代品,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会降低保险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利率的变动又会对保险基金产生影响,特别是现在很多保险产品属于投资型的,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高永标(2006)建立了V A R 模型分析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得出我国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同保费收入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二、模型与思路(一)方法选取
本文考虑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的线性关系,利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估计。
线性分位数回归的理论最早是由K o e n k e r 和B a s s e t t (1978)提出的,当时由于分位数回归本身计算的复杂性,所以它没能象经典的回归分析那样迅速普及,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分位数回归软件包现已是主流统计软件R 、S A S 等中的主要构成之一。
分位数回归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经济、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常用分析工具。
分位数回归的估计通过使如下方程完成最小值线性规划得以实现的m i n {i y i
≥x i
β}τ y i -x ′i β +{i y i <x i
β}
(1-τ) y i -x ′i
β 定义检验函数 ρτ(
μ)=τμμ≥0
(τ-1)μμ<0
则上述方程可写成 m i n β∈R
k i
ρτ(y i -x ′i
β(τ))…………(*)分位数的样本分位数的线性回归即为求解满足方程(*)的β(τ)
当τ=0.5时,即为中位数回归。
由于受到参数估计方法的制约,一般线性回归实际上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平均水平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即刻画的是研究对象的均值(即样本平均数)或者说长期平均水平,与一般的线性回归方程相比,分位数回归能够更加全面的描述研究对象的全貌,而不仅仅是均值分析,因为它描述的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位数,这些不同分位数代表了处于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
而不同分位数下的参数估计量往往也不同,这就代表同样的影响因素对处在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的作用大小不同。
(二)数据处理
本文取1985到2008年全国的保费收入(以变量I N C 表示,单位亿元)来衡量保险需求,通货膨胀以全国零售商品消费价格指数(C P I )来表示,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 D P ,单位亿元)表示,利率水平(R A T A ,单位%)用一年定期存款来衡量。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保险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局。
我们把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性。
(三)模型建立
建立线性模型如下:L I N C i =c 1L G D P i +c 2L C P I i +c 3L R A T A i …………(*)三、实证分析(一)估计结果
利用e v e w i s 6对模型(*)式进行分位数回归估计。
在这里,选取几个具有到代表性的分为点0.25,0.3,0.4,0.5,0.6,0.7,0.75,0.8。
估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
7
2010年第3期(总第130期) 谢 云 程细玉: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 分位数回归和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L G D P L C P I L R A T A 残差检验
保险需求L I N C
分位点
回归
0.25
1.795498
(0.
877525)[2.046093]-2.021331(1.745428)[-1.158071]-1.10169(0.421455)[-2.614027]平稳*0.3
1.592369
(0.554952)[2.869381]-1.665418(1.105647)[-1.506283]-0.749913(0.261890)[-2.863466]平稳***0.4
1.672799
(0.531341)[3.148258]-1.82084(1.0597)[-1.718242]-0.725575(0.256612)[-2.827521]平稳***0.5
1.789982
(0.399127)[4.484747]-2.073330(0.795179)[-2.607375]-0.542736(0.190834)[-2.84401]平稳***0.6
1.937081(0.350989)[5.518924]-
2.348944(0.700010)[-
3.355584]-0.530886(0.170200)[-3.119192]平稳***0.7
1.900699
(0.332861)[5.710188]-2.282362(0.664066)[-3.436949]-0.500555(0.164694)[-3.039298]平稳***0.75
1.852243
(0.303689)[6.099152]-2.182628(0.606424)[-3.599177]-0.511736(0.153721)[-3.328999]平稳***0.8
1.852243
(0.336441)[5.505401]
-2.182628(0.672288)[-3.246566]-0.511736(0.169259)[-3.023388]〗平稳***最小二乘法估计
1.478416(0.595606)[
2.482208]
-1.401176(1.187144)[-1.180291]
-0.946617(0.263936)[-3.586544]
平稳*** (说明,最上面的数据表相应变量的系数,()表标准差,[]表对应的T 值,*表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表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表在1%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
(1)最小二乘法下估计残差 (2)0.5分位点回归残差 (3)0.8分位点回归残差
8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0年第3期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分位点,各个因素对保费收入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除了在0.25,0.3,0.4的分位点,L C P I 的T 检验值不显著外,其他的分位点各个因素的T 检验值都是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
对各个残差进行单位根检,在10%的置信水平下,各个残差都是平稳的。
对残差进行Q-Q 图残差检验,以验证残差的同方差性。
在这里只对分位点0.5和0.8和O L S 估计列出残差图。
如上图(1),(2),(3)。
从图中可以看出,检验点分布下y =x 附近,说明分位数回归和最小二乘法估计都不存在异方差性。
(二)结果分析
将在各个分位点估计下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利率随对应的系数做图如下
图4 图5 图6
(不同保费水平下G D P ,通货膨胀,利率对保费收入水平的影响差异,分别对应图4、5、6)
从表二,和图(4)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这跟以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分位点从0.25到0.3,经济增长关于保费收入的系数随着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少,而从0.3到0.7分位点开始,经济增长关于保费收入的系数随着分位点的增加而增加,从分位点0.7又开始下降,并逐渐趋向于稳定(0.75和0.8的分位点系数系数相同)。
我国保险业从1992年开始保险业开始逐渐对外开放,现在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我国保险业应该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潘海英(2002)做过中美两国寿险需求做了系统分析,也表明了中国的寿险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还处在生长期阶段(这也就对应了分为点0.3到0.7这个区间),且居民收入对保险需求的增长的影响要明显强于美国,这跟本文的结论是一致的,在0.3-0.7的分位点之间,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是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增强的;但是在比较高的分位点,即保费收入水平很高的时候,说明保险业的发展已经趋向于成熟,因此,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拉动作用会降低,随着经济的增长,保险需求的增长会趋向于稳定。
潘海英(2002)通过比较也得到现在美国的寿险业处在稳步增长的阶段。
从表二可以看到而利率与我国保险需求是负相关的关系,但是从图5中可以明了的看到这种负面的影响是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减弱的。
利率与保险需求的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了我国保险和存款之间是替代关系,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居民还是倾向于储蓄,因此,当利率提高时,人们更乐意将钱存进银行,但是随着保费收入水平的提高,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也会发生改变,不仅会注意日常的消费,而且注重投资方面的消费,而现在的很多保险产品即有储蓄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因此保险和投资的这种替代作用会减弱。
而通货膨胀对保险需求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到,这种负面的影响先是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降低,而后又加强,然后又减弱。
人寿保险具有储蓄和保险的特点,这使得寿险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也就降低了人寿保险的实际保障能力,从而抑制了人们的需求。
因此通货膨胀与人寿保险负相关。
比较图4和图6可以发现,随着分位点的提高,通货膨胀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跟经济增长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的变化趋势是正好相反的,而且在低分位点的时候,通货膨胀所对应的系数不显著,这可能因为是G D P 跟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9
2010年第3期(总第130期) 谢 云 程细玉: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10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0年第3期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对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的保费收入水平下,变量对保险需求不同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都对保险需求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分位点(即不同的保费水平时),这种影响随着分位点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
而且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我国保险市场的特点是基本相符的。
G D P与人身寿险保费收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说明经济增长是推动寿险业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我国现在的人身寿险业还处在生长期阶段,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通货膨胀对人寿保费收入有负面影响,稳定的经济增长将对我国人身寿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广大的空间。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险和储蓄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特别是一些长期人身寿险产品具有储蓄的功能,储蓄和人身寿险又可以相互转化,较高的储蓄也意味着较高的保险需求。
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也意味着较高的寿险需求潜力,再加上为促进经济复苏,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利率有所降低,因此将刺激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保险业也应该抓住时机,拓宽保险渠道,开发多种保险产品,以适应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促使保险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K O E N K E RR,B A S S E T TGJ.R e g r e s s i o nQ u a n t i l e s[J].E c o n o m e t r i c a,1978(46):33-50.
[2]B r o w n e J,K i mK.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l i f e i n s u r a n c e d e m a n d[J].J o u r n a l o f R i s k a n d I n s u r a n c e,1993,60:616~634.
[3]C a m p b e l R.A.T h e D e m a n df o r L i f e I n s u r a n c e:A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n o m i c s 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J].J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e,1980,(35):1155
~11
[4]D a l e B,L i l a.J.T h e D e m a n d f o r l i f e I n s u r a n c e i n M e x i c o a n d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 R i s k&I n s u r a n c e,J u n e,
1990.
[5]L e w i s,F.D.D e p e n d e n t s a n dt h e D e m a n d f o r L i f e I n s u r a n c e[J].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1989,(79):52~67.
[6]李育安,分位数回归及应用简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5)
[7]徐为山,吴坚.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6,(2)
[8]潘海英,中美两国寿险需求计量经济分析与比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02(12)
[9]吴江鸣,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
[10]陆幼辰,东西部保险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江苏广西两地保险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金融观察,2006,(11)
[11]肖文,谢文武,中国保险费收入的增长模型分析[J].上海金融,2001
[12]陆秋君,施锡铨,中国保险需求区域差异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13]徐东炜,我国财产保险需求地区差异性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
[14]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局
(责任编辑:吴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