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少年初识人生事 满腹情怀都是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初识人生事满腹情怀都是诗教案
浙江宁波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朗诵、感知、体悟和理解的能力。
2、通过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画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爱好。
活动准备
1、搜集并背诵几首有名的现代诗歌。
2、积累有关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写作素材。
3、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读写交流。
设立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对活动进行评议。
活动步骤
导入:
诗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诗是春天,诗是大海;有人说诗是一首乐曲,诗是一幅素描;还有人说诗是一抹微笑,诗是最厉害的武器。
每个人对于诗歌都有不同的理解。
但爱诗的你一定会发现那些让我们魂绕梦牵的诗歌所描写的往往都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感觉到的,就像我们刚学完的闻一多笔下的死水,徐志摩眼中的康桥,其实,诗离我们并不遥远,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什么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诗歌。
对于在坐的每一位来说,正处于如诗的年龄,我们激情洋溢,纯真浪漫,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世间万物在我们的眼中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正所谓少年情怀都是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国度,去聆听诗歌的旋律,感受诗歌的魅力,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吧。
一、朗诵PK——你吟我诵,诵出激情
老师: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
朗诵要注意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能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要能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加以变化。
同学们可以根据诗歌朗诵的技巧,选择原创诗歌或经典名诗进行个人擂台或小组PK,评议小组要根据朗诵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并评定选手的朗诵成绩。
学生:(朗诵)
《向日葵》
白天仰着脸,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
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
夜晚低着头,
那么好奇?
思来想去……
[点评]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想象新颖、奇特,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在朗诵时要充分表现出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一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这既是“我”的疑问,又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
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白天”“夜晚”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二、鉴赏接力——你析我品,品出精彩
1.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歌(个人自由发言,抒发感悟。
)
学生:我喜欢戴望舒的《雨巷》。
首先,这首诗具有绘画美,它让我想象到一幅画面:天下着绵绵细雨,小巷潮湿而幽寂,给人一种凄凉阴森的感觉。
但是有个美丽而忧郁的姑娘出现了,她的气质与小巷相融洽,同时又给小巷增添了几分生气。
其次,这首诗节奏悠长婉转,结构整齐,还具备了音乐美和建筑美。
学生:我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因为这首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结构,又连用了几个“轻轻的”、“悄悄的”的迭词,很有节奏感。
而且作者用跟情人依依惜别的心情和笔调来写与康桥的离别,给我很多想象的空间,觉得回味无穷!
2.我们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歌(小组合力推荐,阐述理由。
)
学生:我们喜欢舒婷的《双桅船》。
《双桅船》是当代女诗人舒婷朦胧诗的代表作。
有人认为它是写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有人认为是写对理想的追求;有人认为是写在挫折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有人认为是写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还有人认为是写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喜欢诗中所表达的多样化情绪与心态,这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
学生:我们喜欢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正值国难当头之时,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诗人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诗人满含激愤,“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语),以“假如”开头,突兀而新奇,不禁令人驻足观望,凝神沉思。
诗人把自己比作祖国大树上的一只小鸟,虽已喉咙嘶哑,仍然歌唱不已。
乃至死了,也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达了对民族的无比眷恋,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情。
教师点评:诗歌鉴赏的过程就是鉴赏者对诗歌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所渗透的思想感情的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理解的审美认识过程,它是通过对语言的了解而感知形象,通过对形象的认识而体验思想感情,通过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而把握生活意蕴的过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同学们的鉴赏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学们所具备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原创发布——你创我写,写出才华
1、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一个句子描述你喜欢的或有所感悟的事物。
尽可能让你的语言形象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冰心
学生:池塘的水,你贪图安逸时,生命就停了
学生: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世界就窄了
学生: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教师点评:选取常见的事物,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一定的感情,寄寓一定的哲理,就可以成为诗。
2.从自己的画册中选取一张照片或图片,为它配上一首小诗。
示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的《春江晚景图》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不过
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
学生:
《自题小像》
假如生命只给我九十个春秋
路,我已经走过了五分之一的行程瞬间里我生长在黑夜之中
忘却了儿时的笑声
夜间那永留的面容也与世界告别曾经的伤痛是沉重
是那棵矗立在我心中的松
不要嘲弄我如墨的面孔
我爱我的丑陋
生活在海底的生命
但谁能知道
那层层被包裹的心灵
才更希望拥有光明
应该感谢,你我的相逢
沉沦中问过苍穹
苍穹却没有回声
沉淀出一脸的愁丝
是你让它相信
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
学生:
为照片《八月的海》配诗
为你贮一海的思念
恬静而透亮
为你蓄一海的柔情
温婉而缱绻
我的思念
是那月色下绵长的水草
温情默默
宛如海底闪闪发光的珊瑚
亲爱的
难道你还没有觉察吗
这微微起伏的心海
满满溢出的爱意
只有你的臂弯
是我梦想中的城堡
只有你的爱怜
才是我最美的守候
学生:
为《纤夫石》配诗
过尽千帆
历经沧桑
纤夫的驿站
无尽的辛酸
累累的伤痕
岁月的结晶
艰辛的雕刻
像是石化成的人
也似人化成的石
无字的天书
铸成的诗魂
可是当年纤夫的见证
(说明:三峡纤夫石,是纤夫拉纤时拴船的石柱,上面深深的纤痕记载着纤夫千百年与大自然搏击、与命运抗争的历史。
它是长江水运苦难史的见证,也是长江三峡一带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文物价值。
)
教师点评:为画配诗,是绘画与文学的结合,这种形式汉代就有。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子作诗如见画”。
可见苏轼提倡诗情画意。
诗画结合,从苏轼一提倡,就成为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
为画配诗,使学生在不同艺术之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这是一种创新的读写训练形式。
3、自拟题目,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并在诗社和班级内交流。
(展示自己的诗作,要求大声朗读,然后解释诗意,并谈谈创作感受)
示例:
《青春岁月》
我们带着共同的理想来到这里,苍白人生,绽放光彩。
这世上总有太多事情不尽人意,不要总将悲伤埋藏。
整个世界的光芒,全部捧在我们的手心中。
一切黑暗都可以照亮,我们不会,不会迷失方向。
不管有多少困难等在前方,我们的斗志依然那样激昂。
成长的路上不要怕受伤,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人生有多少滋味我们没尝,就算失败了我们也不惆怅。
成功的喜悦我们共分享,天气是那样晴朗,人生路上一片光芒。
(这是为我们班写的一首班歌。
升上高中,我们从素不相识到成为一家人,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也有伤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大家始终都团结在一起,为我们的梦想努力。
这首班歌记录了我们这一群少年的“心情故事”和少年情怀。
)
四、评奖揭晓——你评我选,选出最佳
评选最佳朗诵奖、最佳鉴赏奖、最佳创作奖各一名,活动积极分子若干名,优秀原创诗歌若干篇。
教师小结:
少年的天空,是多彩的世界;少年的心海,荡漾着无限的波澜;少年的纯真,充满着烂漫的幻想。
把属于我们的快乐,属于我们的忧伤,属于我们的故事用心去感受,用笔去
记录,就是少年的诗!今天,我们通过一次审美的旅行,情感的旅行,个性的旅行,把诗歌的朗诵、鉴赏、创作活动组合在一起,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爱上诗歌,爱上文学,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