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新教材的处理与实施——以“植被”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BERAL ARTS FANS
2021年第30期教育教学5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于2019年6月正式出版。
其中“植被”一节为新增章 节,其内容“植被与环境”中的“植被类型”与人教版老教材必修一中“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里的“自然带”有相似之处。
结合课标要求深究新教材的内容安排则会发现,两者立意大不相同。
以下是笔者结合本次课例的处理过程、实施过程,突出对新教材“植被”章节的理解和反思,以期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
一、教学思路
具体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思路图
二、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选用高中《地理》(2019版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笔者经过研读课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人地协调:认识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植被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理解环境对植被的生态特征、种类、垂直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能够综合分析植被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实际案例,认识区域植被分布特征,提高对区域环境的认知水平。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不同植被图像的观察、识别,探究植被与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实施方案
结合重难点,查找资料,确定以澳大利亚的植被作为主线贯穿整课。
理由如下:①澳大利亚的植被典型多样,可让学生认识各植被类型及特征。
②澳大利亚的植被分布差异明显,可突破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这一难点。
③澳大利亚发生的火灾,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可引导学生掌握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里?图示中的是什么现象?(PPT展示澳大利亚2019年火灾分布遥感合 成图)
师:澳大利亚持续4个月之久的大火,有600万公 顷土地因山火被毁,对该国野生动植物而言是灭顶之灾。
山火烧毁了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超2万只考拉死亡;5亿多只野生动物丧生;许多森林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大火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物种灭绝危机。
今天我们就以“澳大利亚的植被”为主题开展学习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过渡:占澳大利亚森林面积70%的树种是生长快、富含油脂的桉树,这是此次火灾严重的原因之一。
能说桉树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植被吗?阅读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植被的理解。
(二)联系实际,明晰概念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植物和植被?
生:教室外的那一棵树就是植物,树林应该就是植被。
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新教材的处理与实施
——以“植被”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杨 莹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高中部,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在新高考新教材的大背景下,笔者参与了苏州市优质课比赛活动。
本文就参赛课题——高中《地理》(2019版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展开。
区别于老版教材,这一课是新教材新增的一节,教学这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重点阐述笔者在这次活动中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实施及反思。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教材;植被;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59-02
师:说的非常对,植被其实应属于植被群落,不是一两棵或一两种。
那我想问大家,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亚热带地区),自然情况下,会有热带植被存在吗?
生:应该不会。
师:那是为什么呢?那植被和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对澳大利亚的植被的考察来一探 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交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明晰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植被与环境关系密切。
(三)学生主导,探究展示,突破重难点
师:一个植被考察团走过线路一(凯恩斯—布里斯班—墨尔本)和线路二(阿德莱德—澳大利亚大盆地—艾丽斯斯普林斯),考察到了六个地区的六种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但在拍摄景观照片的时候没有标示地点,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到各地区对应的植被景观照片,并粘贴在地图中的相应位置(教师为学生提供景观照片和澳大利亚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将景观照片贴在考察路线相应的位置,并展示讲解。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植被景观应该与当地的气候类型一致,所以,凯恩斯的植被是热带雨林,布里斯班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墨尔本是温带海洋气候,所以该地的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线路二的阿德莱德是地中海气候,所以这里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往内陆走,依次是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
师:两个小组说得很好,并且认识到气候影响着植被类型。
那么这些植被在其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
教师引导结合六幅景观图片,认识植被的种类和生态特征的差异。
生:我们发现雨林植被种类和层次比温带地区的要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叶片要大。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
我们来看到澳大利亚植被分布图,植被的分布规律几乎与气候类型是一致的。
而且植被的形态体现了其生存环境的特点,如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被的叶片面积更大,种类更丰富,分层现象明显。
而在降水少的地区,植被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少蒸发,其叶片会更小、更硬,根系也会更发达。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条考察线路的植被变化有些许不同?
生:我发现了,线路一由热带的森林变成亚热带的森林,线路二由沿海的森林变成内陆的草原荒漠。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分别是气候中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吗?
生:线路一是热量,线路二是水分。
师:这真是一个大发现。
两条线路上引起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
线路一从热带到温带,是热量主导;线路二从沿海到内陆,是水分主导。
师:同学们,环境影响着植被的生长,那么植被的存在又会对环境中的其他圈层有何影响呢?
生:我觉得植被在山区可以保持水土,城市里的植被可以美化环境。
生:我认为植被还可以涵养水源,为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和粮食。
师:同学们讲的很棒,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植被深刻地影响着各大圈层。
拓展延伸:植被在环境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大家能否预测一下,山火之后的澳大利亚可能会发生什么?(PPT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山火之后的新闻报道)师:澳大利亚火灾后的种种现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植被的重要。
更值得关注的是恢复植被需要很长时间(PPT展示植被演化图),这种演化可能需要上百年!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植被的责任。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
设计意图: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一)关注新课标,新教材,新思考
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对新教材的分析研究,确定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切实指向地理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1]。
特别是在高一阶段,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内容的范围,把握教学难度,重构知识体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同区域不同情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教师可利用同一区域的不同情境突破课堂的多个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这一地区形成完整的、深层次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形成。
(三)取长补短,完善课堂
笔者通过学习反思发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课后制作“校园植被观察记录表”,以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植物类型和特征,思考当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新教材中增设了“问题研究”模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所以,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可利用案例,结合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研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雨潇,刘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模型搭建及应用[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2020(11). [2]曾广伟.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比
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杨莹(1985~),女,江西宜春人,硕士。
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