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政治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政治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海南省司法厅、普治办在儋州木棠镇搭建普法大舞台开展“新春普法大集汇·万人同唱法治歌”活动唱响海南法治好声音这首《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
①规范、引导着海南人民的行为
②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③只要实施法治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法律规范引导公民行为没有从《普法歌》中体现出来
②正确分析材料“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说明法律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③只要就表达绝对化错误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缺一不可
④正确“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说明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故选D
2.有关部门在对安全事故的调查中发现 80%的学生发生意外的原因是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身处火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顺楼梯通道向无火或火势较弱的地方转移
②面对洪灾应尽快向高处转移
③熟记一些求救电话号码如火警119、报警110、急救120
④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是正确的火灾现场毒烟呛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行走避免烟熏看不见要沿着楼梯通道向无火或火势较弱的地方转移
②是正确的水向下流水灾时要向高处转移
③是正确的要熟记救生电话关键时候打电话寻求专业救助
④是错误的雷雨天气雷电易攻击空旷处突起物所以大树下躲雷雨不安全
故选B
3.面对金钱的诱惑中学生应该()
①取之有道
②小偷小摸不算大事
③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
④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向小同学索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良诱惑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于金钱我们要做到取
之有道用之有度通过正当的途径和合法的劳动来获得所以排除②④ 正确答案选
①③.
故选C.
4.2017年9月济南市各中小学为学生提供“人文式”课后服务实现了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此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B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四个方面的保护判断是对未成年人哪一
方面的保护关键是看实施保护的主体
在本题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济南市各中小学属于学校保护的要求 B是正确
的选项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5.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依宪治国依法行政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D
【解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D说法正确
ABC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6.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遭遇意外险情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②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不良诱惑
③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
④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漫画主要说明了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不良诱惑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因此选项②③④正确选项①不符题意因为题干涉及的是不良诱惑
7.“三点半放学难题”是指小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所导致的接管难题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协商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在此过程中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强调学校担当这体现了()
①家庭保护
②社会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司法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施主体包括国家政府、企事业组织、机关团体以及社会人士学校保护的实施主体为学校等教育机构题干中“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强调学校担当”体现了社会保护和学校保护的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
8.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下列属于实体法的是()
①刑法②刑事诉讼法③婚姻法④物权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根据定义可判断出刑法、婚姻法、物权法都属于实体法故①③④正确
②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而非实体法排除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9.(1)材料一漫画中的行为违反了什么社会秩序?
9.(2)请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谈谈为什么电动自行车上路要有所限制
9.
(3)材料二的《条例》和《办法》引起了许多市民的赞成但在施行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对此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上述一位同学的角度向市民发出几点倡议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0.
2019年4月9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一位身穿交警制服的人员分别给两辆停在马路边上的警用中巴车开罚单而且地点就在盐田公安分局门口
深圳交警随后回复
经核实今天中午盐田交警接到群众电话反映下梧桐路因违停车较多导致拥堵情况交警随即出警对违停在路边的11辆违停车进行拍摄警用中巴车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尽快恢复交通秩序交警还联系了中巴司机将车辆移开
深圳交警给警车开罚单的做法在网络上赢得了一片赞誉大家认为此举体现了执法一视同仁也提高了执法部门的权威
请你结合有关法治知识说明大家给深圳交警纷纷点赞的理由
【答案】
【解析】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被从胡同口跳出的持刀青年黄某威胁逼迫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见状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慌
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
后经查验黄某已死亡事后法院判决认定田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请结合材料分析法院判决的理由
【答案】①从起因条件看田华的人身权利确实受到黄某的不法侵害
②从时机条件看田华的行为是针对黄某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
③从主观条件看田华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④从对象条件看田华的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者黄某本人的
⑤从限度条件看田华的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法院判决的理由属于对正当防卫知识的考查既考查学
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结合
材料分析可从起因条件、时机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看等方面分析回
答即可
12.(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2.(2)从积极举报上看群众不再只是环保工作的旁观者与指责者更是参与者与贡献
者请举两例你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12.(3)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法治
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请结合本年度《时事》试举两例依法治国的实例
【答案】1
【解析】1
【答案】1
【解析】1
【答案】1
【解析】1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3.法治的发展会影响道德的重要性道德的提高会削弱法治的力量
判断()
理由 ________
【答案】× 依据教材知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
是法治的基础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更加遵守法律道德的实
施需要法律的保障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
法治的基础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4.只有实行法治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________(判断
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从严惩处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和贪污贿赂等
腐败犯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只有实行法治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故答案为正确
15.国家“扫黄打非”部门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护苗2018”行动在线教育涉及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都被列入整治的重点范围
判断 ________理由 ________
【答案】正确,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未成年人的
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解析】该题考查社会保护的表现、作用结合材料国家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护苗2018”行动在线教育涉及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都被列入整
治的重点---做法正确属于社会保护“护苗2018”行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为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讲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