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观课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课堂观课报告
观课点:媒体的使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小问题: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
观课人:辛娟时间:2012年10月12日
观课结果分析:
我们的观课点是媒体的使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拟解决的小问题是:课堂中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这是我们的观课表。
首先我对我们的观课表进行一番解读。
(1)“多媒体展示内容”填写白板的内容。
(2)“使用类型”非为四类,课堂中教师运用了哪种类型,就在相应的类型下,用“√”表示。
(3)“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属于积极方面的,就把相应的反应填在积极框中;反之,则把学生的反应填在消极框中。
从观课表来看,本节课中补充图片2次,出示文字或补充文字8次,补充音乐2次,补充视频2次。
从观课情况来看,上课时插入相关的文字、声像资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提高教学的效能;还能帮助学生扩充教材内容,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为增长课外知识服务,架设课内外沟通的桥梁,使教学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写到:“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所以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是语文教学获得高效的因素之一,也是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所必需的手段之一。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对于享受在幸福生活中的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也许他们见过开国大典的场面,但因为年代久远,在心灵上没有留下痕迹。
而通过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节课授课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补充图片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图片资料,有利于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一)作者的图片
解读文本,首先要解读作者,对作者的了解,能够使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
在授课导入环节,我出示了毛主席的照片,并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基本资料。
看着毛主席的照片,听着毛主席的资料交流,学生们对本文的作者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产生了初步的敬仰。
在学习典礼场面时,我出示课前搜集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视频,学生屏气凝神观看,发出了阵阵惊喜,脸上写满了自豪,同学们感受到大典主体部分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
之后学生们深情地读出人们群众欢欣鼓舞的样子,完全被人们群众的激动场面所打动。
(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文章中的很多关键词句的理解与突破,可以借助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为了让同学们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宣告,这不是普通的声音,这宣告,这声音来的不容易,我播放图片:长征中的小红军、雨来,五壮士、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我带领学生再次去走进那段苦难的岁月,看着这一切学生怎能不激动呢?再读课文,学生借助图片直观形象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还达到难以想象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补充文字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搜集或教师补充与文本相关的文字资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解文本。
(一)引用名言
一句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可以给学生在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授课时,我以毛主席不同时期的名言导入课题,青年时代的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争岁月的他:红军不怕远程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晚年时期的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让学生感受一下毛主席诗人的豪情和他博大的胸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收集与文本有关的文字资料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引入课文作者的相关文章或课文的其他部分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开国大典》一课为了让学生领略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于是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了毛主席的资料,以此来了解文本的背景。
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对毛主席产生了敬仰之情,对本文的基调把握准确。
结合自己所搜集毛主席一生所做贡献的资料,学生们理解为什么人们群众如此拥戴和热爱毛主席,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发。
(三)拓展课外内容
我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五到第十自然段,让同学们感受大典主体部分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点面结合,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哪些是点的描写,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面结合?和同位交流。
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出示学生打扫卫生的场面,让学生阅读并找出哪些是点的描写,哪些是面的描写?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学习本课作者的写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补充音乐、视频资源
在播放资料或指导学生朗读时插入合适的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释放,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一 ) 播放资料时插入合适的音乐
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感受大典的盛况,我用歌曲《东方红》来感染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感受到本次典礼的空前盛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为了让同学们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宣告,这不是普通的声音,我播放图片时,我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我带领学生再次去走进那段苦难的岁月,引导学生感受这声音来的不容易,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播放合适的音乐有助于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进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二)播放视频资源
在播放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的视频时,那轻柔、低沉的旋律将学生带入战争年代当看到董存瑞手举炸药包,一脸严肃坚定时,学生惊呆了,那视死如归的眼神令人难忘,学生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在授课过程中插入视频,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音乐的魅力能尽显其中。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既能丰富课程内涵,有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体来说,在本节课中,老师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身心是愉悦的,所以整个课堂是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