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G-12J安装使用说明书(上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G-12J型给水泵
安装使用说明书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2010.8
目录
一、技术范围
二、结构说明
三、安装
四、轴承润滑系统
五、轴封冷却密封系统
六、暖泵水系统
七、仪表
八、启动与停机
九、运行与备用
十、拆卸、装配
十一、故障与消除方法
一.技术范围
1DG-12J型给水泵,此给水泵可为火力发电机组锅炉给水之用,亦可作为其它高压给水使用。

给水泵技术规范(设计值)
1.流量: 165m3/h
2.扬程: 1470m
3.汽蚀余量:≤6m
4.转速: 2980r/min
5.给水温度: 158℃
6.效率:≥73%
7.轴功率: 823kW
8.配带功率: 1000kW
二.结构说明
1DG-12J型高压给水泵,为两端支撑、卧式单吸多级离心泵。

转向为从传动方向看为顺时针旋转,详细结构见装配图,其主要零部件说明如下:
1.定子部分
主要由轴承、端盖、进水段、中段、导叶、出水段导叶、出水段等用穿杠拧紧而成,进水及出水法兰均垂直向上。

泵的全部重量由进、出水段上泵脚所承担。

中段上的泵脚只是装配时承重用。

为了方便检修后找正中心,在泵脚上装有调整螺钉及泵脚垫片。

为提高泵的抗热冲击性能,确保进、出水段与中段之间的平面密封的可靠性,在金属面密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耐热胶圈辅助密封,并采用了特殊的穿杠及螺母。

为了提高泵的热对称性,在泵的进水段下部装有热涨限位销,在出水段下部装热涨导向键。

泵的动静部分可能产生磨损,所以均采用特殊材料并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增强了耐磨性,避免了泵的咬合现象,从而增加了泵的使用寿命。

2.转子部分
主要由轴及叶轮、卡环、平衡盘、机械密封轴套、推力盘等零件组成,为了便于拆装,轴的表面镀上了硬铬。

叶轮为逐级定位,除首级外每级都有定位卡环。

叶轮与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便于拆装。

平衡盘由中开环、压紧环及螺钉紧固在轴上。

平衡盘与推力盘处各有调整环,通过改变它们的尺寸可分别调整转子的对中和平衡盘间隙。

整个转子小装后,按规定进行动平衡试验。

3.平衡机构部分
平衡机构是由平衡盘、平衡套及平衡套压盖等零件组成,能平衡设计工况下基本全部的轴向力,灵敏度高,工况变化时自动调整平衡能力好。

在启动、停车及负荷变化时产生额外的轴向力可能引起平衡盘及平衡套等零件的磨损,故应尽量减少泵的启停次数。

4.轴封部分
密封型式为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装置具有密封性能好寿命长,消耗功率小
在液体的压力及弹簧力的作用下,迫使动环密封面紧密地压在静环的密封端面上,防止液体从动环、静环端面之间隙泄漏。

轴的转矩通过销、弹簧座、传动螺钉使动环随轴套旋转,静环靠与静环密封圈紧配合产生的磨擦力克服动环与静环密封端面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磨擦力防止静环旋转,这样就达到了旋转轴的密封作用。

该种型式的密封采取快装结构,拆装方便,能节约大量时间。

5.轴承部分
泵的进水段侧及出水段侧分别装有两个径向轴承,用来支承转子的径向载荷。

为了满足泵在启动、停车及负荷变动情况下可能产生的轴向力,在出水段侧轴承后加有可以承受两个方向轴向力的止推轴承。

止推轴承除可以承受平衡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残余轴向力外,还可以减少平衡机构的磨损,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叶轮对中性,满足了机械密封对转子串量的要求。

6.传动部分
采用加长膜片联轴器,在联轴器外加有联轴器护罩。

三.安装
安装尺寸见1DG-12J外形尺寸图。

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机组应有牢固可靠的基础,基础的自然频率应超出泵的工作转数范围的
20%。

(应注意工作转数可能变化的情况)。

2.基础用水泥浇好,根据图纸要求留出来泵座、电机座地脚螺栓位置。

3.泵、偶合器与电机应安装在一共同的钢架底座上,水平及垂直找正精度
应保证±1.•5毫米,挪动电机及泵、偶合器共同底座,使其两轴头的轴向间隙为规定值(测量此间隙时应保证电机确在磁力中心上)。

在每个地脚螺栓两侧放上楔形垫铁,拧紧地脚螺栓,•找正水平精度,在泵的吸入或吐出法兰及电机轴上,用水平仪测得水平精度为0.03-0.05毫米/米。

泵电机找正中心,面偏差<0.05毫米,圆偏差<0.08毫米。

注意两轴串动情况。

找正中心时泵体温度不应大于30℃。

4.泵与电机两次灌浆,注意把地脚螺栓的螺冒留出。

5.管路连接时需注意:尽量减少管路对泵的作用力,特别是垂直轴向的水
平作用力,管路对泵更不应产生“冷拉热推”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可以通过暖泵试验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冷拉热推”的作用力,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在未消除前严禁开车,否则将造成泵振动及磨损而使泵破坏。

四.轴承润滑系统
该泵轴承润滑型式为强制润滑方式。

电泵采用XYZ─63型稀油站进行强制润滑(详见稀油站说明书)。

汽泵润滑油来自于汽轮机,有汽轮机负责给水泵润滑油供给。

五.轴封冷却密封系统
轴封冷却密封水系统由滤水器、密封水管、密封过滤器冷却水管、进水管
六.暖泵水系统
暖泵水系统是用来自运行中锅炉给水泵或除氧器中的热水来加热新安装或处于备用状态的给水泵,使之可以立即启动。

暖泵水系统分低、高压暖泵,又有热态(即临时故障处理后泵体温度大于90 ℃时)暖泵及冷态(即泵体温度不大于50℃时)暖泵。

低压暖泵只适用于首次启动的暖泵。

暖泵水由除氧器来,经吸入口进泵,由进水段及出水段下部两放水门放水至低位水箱(应关高压联通管门)。

高压暖泵时水由高压联通管来,经泵后由吸入侧放水门放至低位水箱和由吸入母管回除氧器,应将出水侧下部放水门关闭。

冷态暖泵时间为1小时,热态暖泵时间为0.75小时。

暖泵的最终,泵的吸入母管入水温度与泵上任一测温点上的最大温差应小于25℃(此时泵的上下温差一般情况为10℃以下)。

暖泵时应特别注意,不论是哪种方式暖泵,泵在温升过程中,严禁盘车,以防转子咬合。

在低压暖泵结束时,关闭暖泵高压放水门后,如果其它条件具备既可启动。

在高压暖泵结束时,如果其它条件具备既可启动,启后关闭暖泵高压放水门及高压联通门。

七.仪表
八.启动与停机
1.启动
安装工作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后,即可进行启动的准备工作。

如果泵首次安装启动必须征得我厂同意方可进行启动。

管路应清洗干净,特别是密封水管路。

确认电机转向正确(从电机方向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已充分暖泵。

泵的进口压力不应低于该温度下汽化压力的1.13倍。

启动工作油泵。

改变各轴承的节流孔,可以调节各轴承的润滑油量、油压,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其它随机设备的启动准备工作,应按设备的技术文件和随机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初次启动后立即停机,记录惰走时间,不应小于50秒。

上述条件具备既可进行泵组的启动工作。

2.停机
发生下例故障时泵组必须停机:
A轴承冒烟
B电机冒烟或有火花或绕组发出嗅味
C热水管路法兰损坏
D泵发生汽化现象
E意外事故
F振动幅值超出规定值的2倍应停机
停机前必须打开给水循环门,泵组停机后必须检查逆止门是否关闭。

停机后,冷却水不应停,以防机械密封过热。

油站应继续供油直至泵停止转动。

九.运行与备用
1、运行
泵组启动后,调整轴封冷却密封水系统,使密封水压分别与泵吸入水压及平衡室水压差为0.02-0.05MPa。

倾听泵组声响及各部运转有无异常现象。

检测泵组振动情况,在轴承体处测量。

垂直≥0.05mm
水平≥0.06mm
电机的轴承振动情况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监视检测仪表的读数是否正确,并将启动时全过程发生的问题认真严肃细致地记入给水泵运行日记中,做为事故时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的依据。

为了保证泵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认真严肃细致地按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下例事项,做为事故时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的依据。

定期检测事项:
a、泵组振动情况
b、各管路是否有滴漏现象
c、润滑油质情况必须符合规定
d、润滑油第一次运行200小时后,全部放掉更换新油以后,每隔1000小时换
一次油,换油时整个润滑区(包括轴瓦)用汽油和苯清洗干净,每隔300小时补充一次油。

e、轴封冷却密封水系统工作情况
f、冷却水温度
g、进出口温差不应大于10℃。

h、滤水器应按制造厂规定检查清理
按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下列项目:
a、给水流量
b、泵进、出口压力
c、平衡室压力
d、泵进、出口密封水压力
e、润滑油母管压力
f、入口磁性过滤器两侧压差
g、泵进、出口水温
h、平衡室水温
i、各轴承润滑油回油温度
j、电机功率
k、电网频率
l、电机电流强度
2、备用
泵组处于热备用时必须:
检查逆止门有无泄漏、不允许排出管的大量水流回吸入管,严禁泵倒转。

打开压力表全部阀门。

泵处于暖泵状态。

泵吸入水温度与泵上任一测温点上的温差应小于25℃。

必要时为了保证泵的温度可以将密封水门关小,使泵处于热态启动的条件。

冷却水门全开
进口门开
出口门关
再循环门开
平衡水门开
泵组如果长期处于热备用,每隔15天应至少进行一次试启动,检查各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

如果泵组解除热备用时泵组温降过程中严禁盘车,以防转动部件咬合。

如果泵组所有零件及管路不拆除,则泵组可称为处于“备用状态”。

如果泵组解除热备用又长期处于备用状态,则每天要擦试泵组一次。

每十五天至少要试启动一次。

试车时要检查泵组控制盘上的控制仪表和发送器的工作情况。

十.拆卸、装配
1、拆卸
准备工作地点、工作台、铺板和胶皮等,以便摆放及修理设备零部件。

准备全套装配工具。

检查电机的电源是否切断。

将泵及管路中的水放尽。

放出轴承体中的油,并将孔堵好。

拆除联轴器护罩,检查转子中心,将数据认真记在检修记录上,以便与安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拆除泵组上的测量仪表,将孔堵好。

拆除冷却密封水系统、暖泵系统、润滑油系统的全部管路并将所有管口封好,以防异物。

解开吸入、吐出、平衡水及再循环管的连接法兰,并将所有管口封好。

检查中心情况,复核管路对泵中心的影响,记下数据。

注意泵完全冷却后才能拆卸。

零部件的接合面和密封面不能损坏和划伤。

不允许更换零件位置。

所有配合表面、密封面和止口面上,严禁标记及用锤敲打。

泵的拆卸
测量出水段两泵脚螺栓处的间隙,记下数据。

拆下止推轴承端盖。

用扳手松开两侧机械密封压盖,使机械密封不影响转子的串量的测量,但应注意不要把螺钉松掉,以防在测量串量时,将密封研坏。

将平衡盘推向平衡板,测量转子止推轴承后串量,记下数据。

拆下止推轴承座,测量转子的后串量,记下数据。

拆下两侧的轴承盖,分别取下上轴瓦,将千分表的触点放在轴承中心内80mm 处,使其垂直轴,测量进水侧及出水侧上抬轴量。

分别取下进、出水侧的下轴瓦,测量进、出水侧的总抬轴量,做好记录,注意不要动百分表。

拆下两侧轴承体。

拆卸机械密封时,应按机械密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拆下端盖部件。

取下平衡盘,测量转子的总串量。

拆下泵罩部件。

将穿杠螺母松开,取出穿杠,打好标记,再次装配时不得调换。

拆下出水段泵脚螺栓,用吊车把出水段部件慢慢吊开(包括出水段导叶)。

取下平衡盘的键。

取下每级叶轮、键、中段部件,根据装配位置,做好标记,以防换位。

当轴头露出太长时,应用支架拖住轴。

当中段部件全部拆出后,可将轴及前轴套,机械密封轴套等,由进水段一侧抽出,放好。

整个泵解体后,对泵的各个拆卸部件进行检查,所有密封用的垫及胶圈原则上都要更换,不能再次使用。

2、装配
清洗擦净所有零部件,修理或更换有缺陷的零件,使其达到规定要求。

转子结合部件的装配
将转子上所有零件紧固后,记录各处跳动允差。

其中,叶轮口环处径跳≤0.06mm;平衡盘及推力盘端跳≤0.04mm;平衡盘及密封轴套径跳≤0.06mm。

动平衡必须在工作转速下运行。

转子进行动平衡,使其满足规定。

动平衡后,转子部件所有零件,做好标记,不能随意更换。

端盖部件的装配
将机械密封衬套配合表面涂上二硫化钼,装入机械密封衬套用螺钉拧紧,再将胶圈及石棉垫放好,一起装入端盖,注意切勿把胶圈啃坏,检查冷却室的密封性。

中段部件的装配
使反导叶向上,将紫铜销装入导叶,使其高出导叶1mm,注意密封面不要碰坏。

将中段放平,在配合面和密封面上涂二硫化钼,将导叶压入中段。

出水段部件装配
将出水段放平,放好胶圈,将平衡板装入,再将平衡板压盖装好,把上螺钉。

将出水段翻过来,把末导叶压入出水段。

轴承部件装配
将轴承部件所有零件修除毛刺,刮研轴瓦的球面,使其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 点,接触率不低于70%,打好标记以防倒头。

止推轴承部件装配
将零件修除毛刺,推力瓦块应转动灵活,不应有卡涩情况。

泵的组装
将进水段部件吊在放好泵脚垫及限位销的泵座上,拧紧泵脚垫及泵脚螺栓。

将轴穿入装好吸入室的进水段,并将穿入的一侧用支轴架支好,最好用两个支轴架这样装起来比较方便。

依次放好键、叶轮、导叶、中段部件、吐出段,把好穿杠,注意用力均匀。

测量进水段及出水段之间的端面距离在四个方向上的长度误差应在0.1mm以内,如超差,可通过拧紧部分穿杠来保证。

测量转子总串
推力间隙的大小应以叶轮和导叶出水口对中为准。

向入口侧串量为4-1mm, 向出口侧串量为4-1mm。

总串量不应小于6mm。

平衡盘轴向间隙
平衡盘与平衡套间的轴向间隙应为0.2mm,可由推力盘前调整环来调节。

将尾盖部件装好,打入锥销均匀地拧紧螺栓。

装上机械密封。

装上进出水段上轴承体及挡油盘、轴承、密封环、下轴瓦。

调整找正中心。

装好轴承,拧紧机械密封压盖螺钉。

装好测温、测压仪表。

装好泵罩。

配好密封水管、冷却水管、暖泵水管、排水管。

十一.故障与消除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