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诗解读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新诗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⒈新诗教学“走过场”的现象 ⒉新诗解读“去专业性”现 象 ⒊新诗研究“不敢碰”的现象 ⒋新诗写作“受打压”的现 象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诗歌:
⒈情感本能的需要
“诗”与“歌”。诗歌原本是内心的歌唱,与生 命 节奏、内心节律的相呼应。 感情和情绪是诗歌的灵魂。
我的诗便是我的生命!我能把我的生命,把我
对新诗解读的几点思考
舟山定海五中 包国华
2011.8.5
人教版初中阶段要求教学的诗歌: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想》(流沙 河)、《秋天》(何其芳)、《金色花》(泰戈 尔)、《纸船》(冰心)、《天上的街市》《静 夜》、(郭沫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 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河颂》 (光未然)、《雨说》(郑愁予)、《星星变奏曲》 (江河)、《蝈蝈与蛐蛐》(济慈)、《夜》(叶 赛宁)、《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 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祖国》 (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共19首)
语言的隐喻性和非逻辑性是现代新诗的两大 特征。
无论诗歌如何超越语言常规,诗歌中的诗句总体上
还是按语言规则构建其意义的,因此理解诗歌意义
首先需要理解诗句。
只要在阅读中不能马上读懂的诗句意义,就必须对 该诗句进行推敲。 而对于那些非常突兀甚至感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搭 配尤其要特别关注,因为这样的诗句往往在看似
非逻辑性的表达中体现出作诗者的匠心。
谁不愿意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到海里。 节选自《纸船——寄母亲》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到海里。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人性向最细腻、最深厚、最高尚、最美丽处发 展需要借助诗歌。
当诗人走进人的精神世界深处的时候,他的美 也就成为永恒了。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戴望舒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诗歌:
⒊语文教学的需要
文学艺术的极致是诗歌 诗歌是文字的舞蹈,灵魂的舞蹈
两类诗歌阅读方式
妈妈,那个海呢?
戴望舒、废名、艾青等人认为,新诗的 韵律不在字词表面的抑扬顿挫,而在情绪的 抑扬顿挫。为表达内在精神的反复立体,不 一定过于讲究声韵、格律、句法、章法。应 该如同散文一样不加修辞的本色,使语言的 自由与情感的自由完美统一。于是就有新诗 语言的散文化追求。
戴望舒、废名、艾青等人认为,新诗的 韵律不在字词表面的抑扬顿挫,而在情绪的 抑扬顿挫。为表达内在精神的反复立体,不 一定过于讲究声韵、格律、句法、章法。应 该如同散文一样不加修辞的本色,使语言的 自由与情感的自由完美统一。于是就有新诗 语言的散文化追求。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新诗一定能懂,只是不能人人都懂而已。 因为能懂的读诗者一定要有和做诗者同样的 智慧程度。(金克木)
“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 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 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声声不息的,一首诗的 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 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就不 能有欣赏。” (朱光潜)
⒈经验式阅读
完全凭个人阅读经验,直接感受到诗歌之 美。在大量的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积累诗歌阅读 的“经验”。
⒉专业性解读
借助诗歌研究的成果,掌握诗歌赏析的基 本要素,通过训练指导,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 方法。
诗歌解读的方法
现代解诗学认为,一些善于“从敏锐的感觉
出发,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的诗
人”在作品里“以敏锐的感觉为抒情的骨子”,又 用暗示的方法来表现情调,便脱离了一般读者 了解和欣赏的习惯,使得那些“只在常识里兜圈 子”的一般读者,不免产生“隔雾看花之憾” 。
妈妈,那个海呢?
这是我的《在山的那边》一诗的开头部
分,虽然在今天读来我自己颇不好意思,但它
却真切地写出了一个山区孩子的幻想,写出了 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年代的希望和失望。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从前有个少年》
诗歌解读的方法
⒉解读诗歌语言的非逻辑搭配现象
新诗具有明显的散文特性:比如重视诗句脉 络,语序连贯,表现时空因果关系的虚词大量使 用,体现白话文明白晓畅、平易亲切的特点。 诗歌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极致,试图探索有别 于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诗歌创作的追求。
至可宝贵的生命,拿来自行蹂躏,任人蹂躏吗?我
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
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 我驰骋风云雷电,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 可泛滥乎宇宙。……我有血总要流,有火总要喷, 不论在任何方面,我都想驰骋!
——郭沫若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诗歌:
⒉人性培育的需要
诗歌解读的方法
⒈解读诗歌的表达形式,如节奏、韵律、 语调等
诗歌是与生命节奏、内心节律相呼应的的 生命的歌唱,那么自然有其内在的韵律节奏、 独特的语言魅力、独具的意境与神韵。 诗歌是一定适合朗读的,诗歌的朗读不仅 有悦耳的功能,更是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歌内在的节奏、韵律是诗歌有别于散文 等其他文体的的重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