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南麓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山南麓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昭峰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
摘要森林火灾易造成巨大的自然危害和经济损失,而且森林火灾的发生尚无法完全杜绝,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简要分析了千山南麓中西部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林区森林防火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林区;森林防火;问题;对策;千山南麓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18-02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1]。
森林火灾的发生很难预见,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从古至今造成无数的灾难。
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它可以烧毁树木,烧毁林下植物资源,危害野生动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生民和财产安全。
由于森林火灾易造成巨大的自然和经济危害,而且森林火灾的发生尚无法完全杜绝,所以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2-3]。
现针对千山南麓林区的基本情况,对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千山南麓林区基本情况
千山南麓林区地处渭北高原千山南麓,属薄层黄土低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主梁由西北走向西南,支梁纵横交错,起伏明显。
气候类型属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凉,秋季多雨,春季少雨干旱。
全年平均气温12 ℃。
平均降雨量663.5 mm,雨量主要集中在7—9月。
平均无霜期214 d。
最大风速为13 m/s,风向春夏多为东或东南,秋冬多为西北。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森林植被受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够明显,森林植物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针阔混交林带,目前大部分是原生植物破坏后的次生林类型和人工林。
森林植被主要以人工引种栽植的油松、侧柏、刺槐为主,部分地区有一些天然次生森林植被群体,树种以栎类为主。
据调查,本区共有35科60属117种,其中针叶树种3科10种,阔叶树种32科107种。
针叶林中有天然分布的白皮松、侧柏,及人工引种栽培的油松、黑松、赤松、华山松等。
阔叶林中天然分布的主要有槲栎、辽东栎、槲树、栓皮栎、山杨、小叶杨、核桃、漆树、臭椿、白蜡等,及人工栽培的刺槐、北京杨、杜仲、黄柏等。
灌木主要有榛子、胡枝子、马蹄针、黄蔷薇、山桃、绣线菊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茅草、蒿类、羊胡草、野棉花、地榆等。
2 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一是林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山峰叠峦,沟壑纵深,人烟罕至,因此一旦有森林火灾的发生也不易被发现,从而造成较大的危害。
二是由于目前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火措施配套不到位,林区道路和通讯不畅,防火瞭望台建设少;专业扑火队员少,扑火工具落后;防火隔离带建设严重滞后。
三是林内可燃物多。
森林抚育资金少,抚育面积小,措施不到位,林内杂灌、枯树、落叶等可燃性附着物增多。
四是气候变化。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由于异常的高温、大风、干旱等天气原因,造成森林火灾频繁发生。
据统计,高温和干旱天气长时间持续,其持续的时间与火灾发生的频率成正比。
五是雷击导致火灾的发生。
2.2 人为因素
一是森林防火意识淡薄。
一方面宣传不到位,全民防火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责任意识不强,造成了火灾隐患。
二是火源管理难度大。
林区村民居住点分散,范围大,人员多,火源难于管理。
夏、秋收后的柴草沿林地边随意堆放,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林区村民有烧地头、烧秸秆的作业习惯,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上坟烧纸遗留的香头、烛火,尤其在冬季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进山旅游休闲、探险等活动的开展,进山人员逐年增多。
由于森林防火知识的缺乏,野外烤火、野炊、抽烟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药民、放牧者冬季烤火、抽烟也易引发森林火灾。
还有“五类人”(痴、呆、傻、残疾、精神病人)易引发森林火灾。
进山小路较多,错综复杂,主要道路设立检查站较少,检查力度不强,野外生产用火审批制度不严,很难杜绝火种上山,造成火种流入林区,引发森林火灾。
林区加油站、矿场、养殖场、汽车运输经营者防火意识不强,操作不当间接造成森林火灾。
三是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从护林人员来看,区域大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程度高,防火资金短缺,工资报酬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意识淡薄。
从山区扑火队伍组织上看,林区人少分散,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火人员很难在短时间组织到位,延误扑火时间。
四是工作措施不到位。
有的地方领导不重视,对存在的问题未及时解决,忽视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森林防火的氛围,防火监督惩戒措施不到位,责任制度落实及追究不够严格。
3 森林防火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层层落实
建立防火的问责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级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度,具体措施落实到地块、山头和个人,实行防火与工资、报酬挂钩,一旦发生火灾,要严肃追究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2 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实行联防联保制度
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使宣传教育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通过标语口号、警示标牌、防火宣传册、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增强护林防火意识。
实行护林防火联防联保,建立健全信息网络,设立护林防火信息员,
实行“周二、周五报平安”制度;以林场行政辖区为界,成立林场及辖区内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周边村社集体的森林防火联防指挥部,形成互联互防机制,本着“守土有责,管护无界、扑火联动”的方针,主要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火情监测、防火检查、技术交流、森林火灾扑救等任务。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在明确护林人员职责权利的同时,将防火与报酬挂钩,真正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组建专业和业余的防火队伍,进行必要的扑火知识和业务培训,配备扑火机具和通讯工具,强化防火训练,提高实战水平。
3.4 强化火源管理,预防措施到位
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从消除隐患的角度抓好源头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4]。
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规定经过政府或森林防火办事机构批准,用火期间严格遵守“六不烧”(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规定。
二是防火期间加强检查力度,对进山入林的人员、车辆严格进行检查登记,并要求车辆戴防火罩,进山人员上交火柴、打火机等火源。
三是建立特殊人群的监控制度,对“五类人”人员实行重点监控,并造册登记,落实监护人责任,以防引发火灾。
3.5 强化基础建设,应急扑救到位
一是加快森林防火生物林带和隔离带建设。
二是准备充足的扑火工具,如二号工具、割灌机、风力灭火机等扑救工具。
三是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保证突发性的森林火灾能迅速调集队伍和物资设备,迅速灭火。
四是在重点防火期实行24 h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火警,在第一时间启动扑火预案。
4 参考文献
[1] 徐小彬.对五华县棉洋镇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4-225.
[2] 陈剑文.小议我国山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96.
[3] 管德兰.对山区森林防火对策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43.
[4] 王俊明,黄三财,李山军.秦岭林区森林抚育过程中的防火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