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 厝,通“措”放置. ➢ 荡胸生曾云。 《望岳》 曾,通“层”,一层层. ➢ 百余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记》 僇,通“戮”,遭到贬谪. ➢ 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依. ➢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 村居》 亡赖,通“无赖”,顽皮、淘气.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竦,通“耸”,高.
➢ 所识穷之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感激;与,通“欤”,相当于“吗”. ➢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乡(xià ng),通“向”,从前.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徧(bià n),通“遍”,普及、普遍. ➢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惠,通“慧”,聪明.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通“无”,没有.
➢ 数值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裁,通“才”,仅仅. ➢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交期》 不(fǒu),通“否”,表疑问. ➢ 《兑命》曰:“学学半”。 《虽有嘉肴》 兑,通“说”,指傅说. ➢ 沿河求人,不亦颠乎? 《河中石兽》 颠,通“癫”,癫狂. ➢ 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 《伤仲永》 扳,通“攀”,牵、引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甫,通“父”,古时对男子的美称. ➢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与(jǔ),通“举”,推举.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外。 《三峡》 阙,通“缺”,中断.
➢ 余拏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 拏(rá o),通“桡”,撑船. ➢ 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 华,通“花”,花朵. ➢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转,通“啭”,鸟叫声. ➢ ①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反,通“返”,返回. ➢ ②如一反焉。 《愚公移山》 反,通“返”,往返.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食,通“饲”,喂.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通“现”,显现. ➢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支,通“肢”,人的胳膊、腿. ➢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穿. ➢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具,通“俱”,全、都.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 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馈之。无钩大 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 衣褐斑文,鹑也。翁鳞而尾隹,鹑也。刀啄而剑距,鹑也。鹑则鹑矣,求 能格者几何?虽然,此不足道也。国中圆冠方屦,尧行舜趋者皆士也,能 与君排难解纷者复几何?能否在君,不在物也。”
➢ 得鱼腹中书,国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以,通“已",已经.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错,通“措”,置. ➢ 要离职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仓,通“苍”,灰白色. ➢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信,通“伸”,伸张. ➢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已,通“以”,表时间.
➢ 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陇,通“垄”,土埂. ➢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著,通“着”,遭受. ➢ 村南村北想缲车。 《浣溪沙》 缲,通“缫”,抽茧出丝. ➢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距,通“拒”,抵御.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通“叛”,背叛.
➢ 子墨子守圉有余。 《公输》 圉,通“御”,抵挡. ➢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通“增”,增加. ➢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通“弼”,辅佐. ➢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辩,通“辨”,辨别.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答案】B(说:读shuì,劝说。易误认为通“悦”。A.涂:通“途”,道路。C. 郤:通“隙”,隔阂,嫌怨。D以记之。 《岳阳楼记》 属,通“嘱”,嘱托. ➢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直,通“值”,价值. ➢ 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览,通“揽”,摘取. ➢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涉世家》 適,通“谪”,强迫征发. ➢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唱,通“倡”,首发.
初中文言文词语考点 之
通假字
•
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 “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 字来表达意思。
通假字:
• 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
“蚤”与“早”;如“当”与“倘”。
•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帖,通“帖”,粘贴. ➢ 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邪,通“耶”,语气词. ➢ 满坐寂然。 《口技》 坐,通“座”,座位.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仅仅.
➢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要,通“邀”,邀请.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有,通“又”,链接整数和零数. ➢ ①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诎,通“屈”,弯曲. ➢ ②公输盘诎。 《公输》 诎,通“屈”,理屈. ➢ ①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通“横”,与地面平行的. ➢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不顺.
• 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 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 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 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 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 祸首之一。
•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 彘。”(《曾子杀彘》)
• 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 本字
常用通假字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 强(jiāng),通“僵”,僵硬.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说(yuè ),通“悦”,愉悦. ➢ 由,海女知之乎! 《论语·为政》 女(rǔ),通“汝”,你.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zhì),通“智”,聪明. ➢ 既而风定天晴,一切乌有。 《山市》 乌,通“无”,没有.
(节选自宋濂《择鹑》)
A.如胶,弗之解
B.遂挟以行
C.君说之
D.刀啄而剑距
【答案】C(“君说之”中的“说”通“悦”,意为“高兴,喜悦”。) 【参考译文】楚国多产鹌鹑,它善于格斗,(格斗时)纠缠在一起如同
被胶粘住一样,无法分解开。黎大夫嗜好斗鹌鹑,偶然出使韩国,就带着出 行。手下的人(把这事)说给韩国的国君听了,国君很高兴,命令国内搜罗 鹌鹑来和黎大夫的鹌鹑格斗,都不能取胜。国君认为韩国没有(善斗的)鹌 鹑,要求黎大夫将鹌鹑赠送给韩国。(韩国)无钩大夫说:“鹌鹑,大陆上 都有的,难道唯独韩国没有吗?但是是否能格斗,在于选拔啊。凡是身上羽 毛褐色且花纹斑驳的,是鹌鹑。颈毛像鱼鳞且尾巴短的,是鹌鹑。刀一样的 嘴且剑一样的爪,是鹌鹑。鹌鹑都是鹌鹑,但是能格斗的有几只呢?诚然, 这(鹌鹑)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国家之中戴圆帽穿方鞋的,行动举止像尧舜 的都是儒士,但是能够为君王排忧解难的人又有几个呢?能否有(这样的人 才)在于君王,不在于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