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的合成(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目标定位] 1.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根据等效替代法,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两个力F1、F2,使其伸长一定长度,再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同一点,使其伸长同样的长度,那么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可以研究F与F1、F2的关系了.
想一想:
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等效替代的思想.
2.实验器材:图板、白纸、图钉若干、细芯铅笔、橡皮筋、细绳套、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一、实验步骤
在水平放置的图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K点处,橡皮筋的自然长度为KE,如图1(a)所示.
让橡皮筋在互成120°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下沿KE方向由E点伸长至O点,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作出F1和F2的图示,如图(b)所示.撤去F1和F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着橡皮筋沿KE伸长到O点,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如图(c)所示,在同一张纸上作出F的图示.
图1
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的实验和作图.
实验结论: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们所夹的对角线线段与用一个力拉时F几乎重合,我们可以认为合力F可以用以两分力F1、F2的线段为邻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二、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误差.
2.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误差.
3.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筋的结点O没有拉到同一点会造成偶然误差.
4.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会造成偶然误差.
三、注意事项
1.结点O
(1)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不变.
2.拉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
(2)应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
3.作图
(1)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
(2)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
典例精析
一、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例1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图2
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解析由题设可知,F为F1和F2的合力,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所得,而F′是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拉力,显然F′的方向应在细线的方向上,因甲同学F′的方向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答案 甲
借题发挥 理解实验原理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误差分析等都必须依据实验原理来进行.
二、实验操作要求
例2 在“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 .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 .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3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将步骤B 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 、C 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 、C 的位置,使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2)若通过探究得到“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图乙中 cos αcos β
=________. 答案 (1)步骤B :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 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 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 步骤C :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 中结点O 的
位置重合 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 (2)34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3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 、最小刻度为0.1 N 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4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图4 图5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只需读到0.1 N)
(2)在图5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4.0 N,2.5 N.
(2)如图所示.根据测量结果,每小格代表0.5 N,将保证力的图示较准确,若每小格代表1 N,则2.5 N的力表达上容易造成误差,在确定合力大小时,更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力的图示应有刻度、箭头.
答案(1)4.0 2.5
(2)如解析图所示
1.(2013四川绵阳期末)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筋,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第二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筋.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贴近水平木板且与木板平行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两拉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两拉力的夹角越小越好
(2)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________.
A.第一次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之和等于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第一次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之差等于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橡皮筋伸长到同一长度
D.橡皮筋沿同一方向伸长到相同长度
答案(1)AB (2)D
2.如图6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筋的下端,橡皮筋长度为GE.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和橡皮筋的拉力F0,如图乙所示.(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1、F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记下________,以及O点的位置;
图6
(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 )
A.选用轻质小圆环
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
C.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D.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
(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________.
解析(1)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除了需要记录拉力F1、F2的大小,还要记录这两个力的方向;(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因此应为任意情况下的两个力与合力关系,D错误;选用轻质小圆环是为了减小水平方向偏移的误差,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以确保等效,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校零是为了使力的大小读数准确,A、B、C是必要的.(3)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因圆环为轻质小圆环,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拉力平衡,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拉力方向相反,即一定沿GO方向的是F′.
答案(1)两个力的方向(2)D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