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本常识 美术基本名词解释 美术术语解释_文档1

合集下载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美术基础常识

美术基础常识

美术基础常识美术基础常识关于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基础常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最新大全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最新大全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最新大全【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常识基础知识最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设计艺术一、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越大,反之则光圈越小。

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越大,反之,则光圈越小。

二、快门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

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

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可以定格瞬间,也可以记录过程三、镜头镜头根据其焦距的长短,也即拍摄时的视角,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等。

焦距接近底片对角线长度的为标准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为广角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为长焦镜头。

根据其焦距的长短,也即拍摄时的视角,可分为标准镜头一一约50度左右广角镜头——75度(鱼眼镜头)长焦镜头——小于28度。

四、景深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

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或浅景深)。

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影响景深效果的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

与被摄体的距离越远,景深也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也就越小。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1、美术 : 艺术得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语义多变得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与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得教育门类。

其目得主要就是:延续与发展美术得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与文化得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得基本美术素质与能力,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与艺术作品中美得因素与形象进行非功利得直觉与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得心理体验.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得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与风格得信息、阐释与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得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得作品得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与谐等.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得存在方式与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得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 构成美术作品得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与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与认知相联系得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得丰富与微妙,并产生独特得情绪与认识。

1、美术创作: 通过感受、体验与构思,运用一定得物质材料,采用一定得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与情感。

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与意义得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得基础上对美术作品得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与判断.1、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得具有代表性得独特面貌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就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得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得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得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就是指通过感受、体验与构思,运用一定得物质材料,采用一定得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与情感。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01笔触笔触,是在绘画中的笔法,又被称为肌理,常指作画中运笔的痕迹。

绘画者运笔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及借助其他工具形成的痕迹,不同的笔触表达的效果有所不同,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02投影投影指的是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称为“投影”,比如你的走在路上的影子,也称为“投影”,它可以交待物体的体积空间,物体没有投影,就是飘起来的,你想想要是人没有投影,那岂不是飘起来的,所以画画的时候记得交代好物体的投影。

03高光作为一张画里面画龙点睛的部分,高光是非常重要的哦~高光是一种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时,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高光不是光,而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

画画的时候要注意高光的位置、形状、大小,高光画好了,一张画会更好看哦~04三大面、五大调三大面:是指物体受光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大的明暗区域划分。

亮面:受光线照射较充分的一面称之为亮面,暗面:背光的一面称之为暗面,灰面:介于亮面与暗面之间的部分称之为灰面。

五大调子指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想要画出立体的效果,这五个缺一不可。

05构图平时无论我们画什么的时候,都会去想该怎么构图,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张画的开始,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摆放位置都组织好,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哦~06虚实一张好的画里,肯定是虚实关系做的不错的画,虚和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模糊和清晰,这两者是不可以分开的,就像冷暖,虚和实都是互相去对比的,虚不是不画,而是对物体处理的明暗对比弱,比较概括的去画,通常视觉中心点实,其他虚。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1、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基础知识详解

美术基础知识详解

美术基础知识详解目录一、美术概述 (3)1.1 美术的定义与范畴 (3)1.2 美术的功能与价值 (4)二、美术基本元素 (5)三、美术技法 (7)3.1 绘画技法 (8)3.1.1 写实绘画技法 (9)3.1.2 表现主义绘画技法 (10)3.1.3 抽象绘画技法 (11)3.2 雕塑技法 (12)3.2.1 圆雕技法 (13)3.2.2 浮雕技法 (14)3.3 建筑与设计 (15)3.3.1 建筑结构与形式美 (17)3.3.2 设计思维与创意表达 (18)四、美术风格与流派 (20)4.1 中国美术风格与流派 (21)4.1.1 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22)4.1.2 中国民间美术 (23)4.2 西方美术风格与流派 (25)4.2.1 欧洲古典主义绘画 (27)4.2.2 现代艺术流派 (28)五、美术欣赏与评价 (29)5.1 美术欣赏的方法与途径 (30)5.1.1 观察与感知 (32)5.1.2 分析与思考 (33)5.2 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35)5.2.1 主题与内容 (36)5.2.2 技法与风格 (37)六、美术历史与发展 (39)6.1 世界美术历史概述 (40)6.1.1 古代美术 (42)6.1.2 中世纪美术 (43)6.1.3 近现代美术 (44)6.2 中国美术历史概述 (46)6.2.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47)6.2.2 隋唐时期 (49)6.2.3 宋元明清时期 (50)一、美术概述定义与特点:美术是以视觉形象为载体,通过造型手段表现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直观性、表现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美术分类:美术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艺术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美术与社会文化:美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美术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包豪斯: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成立,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是传播现代艺术教育新思想的学校,强调绘画、建筑、工艺三者的结合,它专门以培养新型的建筑和工业设计人才而闻名于西方。

其主要建筑思想有:1、建筑功能因素突出;2、建筑的格局变化丰富;3、建筑的材料对比明显。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学科的名词解释

美术学科的名词解释

美术学科的名词解释美术学科是一门研究创造、传达和鉴赏视觉艺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几乎所有形式的视觉艺术。

本文将详细解释美术学科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包括创造、传达、鉴赏、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

创造是美术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艺术家通过创造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观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创造包括选择合适的媒介、构思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技巧将其具象化。

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家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传达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象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和语言障碍的沟通方式,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艺术家运用形式、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观众能够与作品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鉴赏要求观众具备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观众通过欣赏、品味、分析和批评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思考的启示。

鉴赏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情感反应,还需要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传记等知识的了解,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绘画是美术学科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通过使用颜料、墨水、铅笔等工具在纸上、布上或其他媒介上创造图像。

绘画可以表现现实或想象中的场景、人物或事物,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绘画作品可以以抽象、写实、印象主义等不同风格来呈现,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雕塑是美术学科中用于创造立体作品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在金属、木材、陶瓷、石膏等材料上刻、堆砌、塑造等手法来表现形体。

雕塑可以是人物、动物、物体等具象形式,也可以是抽象、符号化的形式。

雕塑既具有立体特征,又以其形态、比例和空间布局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摄影是一种通过相机捕捉和记录光线在感光材料上的图像的艺术形式。

它充分利用光线、景深、焦距等技术与艺术构图和表达要素来创造视觉效果。

美术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美术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中国画以独特的笔、墨、颜料、宣纸、绢等为工具,注重以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民族特色极为鲜明,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成为东方绘画体系中的主要代表2.补色对比色轮中成180°相对两色的对比称补色对比,它是色彩对比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系。

3.结构素描结构素描是主要以线的形式突出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省去对象表面的光影和颜色的深浅变化的素描方法4.平行透视客观物象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线上有一个中心消失点的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

因为只有一个消失点,也称之为一点透视。

基本规律: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这一点5.动态线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所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的变化6.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7.晕染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

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至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8.环境色光线、环境以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色彩,称为环境色9.成角透视客观物象(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但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线上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现象,称为成角透视。

由于这种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也可称为两点透视。

10.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是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成11.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的艺术。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美术,即艺术,是利用绘画、雕塑、文字、篆刻、摄影、织技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神思想,体现人类优秀文化的艺术形式。

在美术作品中,有很多各种美术术语,并且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特定的美术名词,如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摄影家等,以及画作、雕塑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美术的一些常用名词解释。

画家:画家是一位绘画家,用笔创作绘画作品,展示出自己的艺术审美,通过绘画来表现神情感受。

画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物体或景象之美,化作画作来呈现给大众。

雕塑家:雕塑家是一位创作有形的艺术家,他以金属、石头、木头、玉石、陶瓷等质料制作出各种不同的雕塑作品,以展示自己的艺术审美,彰显自己的艺术能力。

书法家:书法家是以二十四字,也就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创作书法作品的艺术家。

他们通过掌握书写、古文翰林规范、古文篆刻等技巧,将书法美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自身的内心世界,化作书画作品来呈现给大众。

摄影家:摄影家是一位以摄影技术为主,以记录现实世界、拍摄实景、表现情感为主要方向,以及通过把握影像技巧等来创作摄影作品的艺术家。

摄影家能够将视觉效果融合到他们的摄影作品中,来传达他们所表达的情感,让被拍摄的景物变得更生动、更具有诗意。

画作:画作是指通过使用画笔、油画颜料、水彩等画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构图,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审美的作品。

画作可以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现代画等多种形式中选择,每一种形式都有特有的风格,其中也包含了艺术家自身的个人艺术表现。

雕塑作品:雕塑作品是指采用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质料来创作的经过雕刻、雕琢的艺术作品,它可以是静物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神话造像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出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理解,并彰显艺术家的艺术水平。

书画作品:书画作品是指以书法艺术为主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楹联、联落、诗文、图画等形式。

书画作品表达艺术家对文化精深传统的理解,并展示出艺术家个性特点,也通过书画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1. 素描(Sketch):指使用铅笔、炭笔或其他画材对对象进行轻微勾勒或描绘的艺术手法,常用于快速捕捉形态和轮廓。

2. 静物(Still Life):指绘画、摄影或雕塑中描绘的静止的生活用品、食物或其他物体的艺术题材。

3. 风景画(Landscape):指以自然景色或城市景观为题材的绘画或摄影作品。

4. 肖像画(Portrait):指以一人或多人的脸部和肖像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旨在表达被描绘者的形象、性格和个性特征。

5. 油画(Oil Painting):指使用油性颜料进行绘制的绘画作品,油画具有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质感。

6. 水彩画(Watercolor):指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绘制的绘画作品,水彩画表现力强,色彩透明、清澈。

7. 壁画(Mural):指在建筑物的墙壁上进行绘制的大规模绘画作品,常用于装饰公共场所。

8. 雕塑(Sculpture):指通过刻削、造型、雕琢等方式进行塑造的三维艺术作品。

9. 写实主义(Realism):指追求真实、客观地描绘对象的艺术风格或艺术思想。

10. 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指不再追求真实、客观表现的艺术风格,通过形状、色彩、线条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11. 极简主义(Minimalism):指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简洁、纯粹的风格,剥离一切多余的元素。

12. 立体主义(Cubism):指一种艺术风格,以几何形状和角度的重组来描绘对象,打破传统单一视角的约束。

13. 波普艺术(Pop Art):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流行的一种艺术运动,以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为题材,强调大众消费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14.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指一种追求通过情感、个体经验和内心感受来表达的艺术风格或运动。

15.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指一种追求揭示潜意识和梦境的真实性的艺术运动,以非逻辑和超现实的方式表现作品。

这些只是美术史中的部分名词,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词可以进一步探索和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1. 线条:是指在作品中由点到点、点到面所构成的线的形态和排列。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折线等,能够表达出形象和线条运动的特性。

2. 形状:是指在平面上有明确的边界和外形的图形。

形状可以分为几何形状和有机形状,它们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组织和构成的作用。

3. 色彩:是指通过颜料、颜料调配和色彩运用所表现出来的色彩效果。

色彩可以分为主色、辅助色、明暗色等,能够给作品带来丰富的感觉和表现力。

4. 纹理:是指在作品中通过画面细节所表现出来的物体质感和触感。

纹理可以分为表面光滑的纹理和粗糙的纹理,能够给作品带来真实感和立体感。

5. 平面: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二维空间。

平面可以分为水平平面、垂直平面等,能够影响作品的布局和构图。

6. 空间:是指在画面中通过透视、投影等手法所营造出来的三维感觉。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能够给作品带来深度和立体感。

7. 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技巧所表现出来的远近关系。

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等,能够使作品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8. 阴影:是指作品中由光线所投射在物体上形成的暗部色调。

阴影可以分为浅阴影和深阴影,能够给作品带来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9. 画面构图: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元素的选择、排列和组织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图是美术作品设计的基础,能够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效果。

10. 装饰: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图案、色彩等装饰元素来美化作品。

装饰可以分为几何装饰和有机装饰,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11. 素描:是指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形态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12. 水彩画:是指使用水彩颜料和水来绘制的画作。

水彩画具有透明、轻盈的特点,能够表现出柔和的色彩和流动的质感。

13. 油画:是指使用油性颜料和油墨绘制的画作。

油画具有浓郁的色彩和质感,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纹理。

14. 临摹:是指通过模仿大师作品来学习和提高绘画技巧。

美术理论的名词解释

美术理论的名词解释

美术理论的名词解释在美术创作与研究中,有许多的名词术语,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内在表达。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美术理论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术领域的相关概念。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概念。

主观性指的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主导作用。

通过主观性,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理念。

相比之下,客观性则强调作品的客观存在和独立性。

艺术作品需要回应社会、时代和观众的需求,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客观性。

二、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是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形式指的是作品的视觉元素和艺术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纹理等。

而内容则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

形式和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艺术家通过形式来传达内容,形式上的抽象化或象征化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三、表现与实质表现与实质是美术作品的两个重要方面。

表现指的是艺术家对事物的描绘和再现,通过表现,艺术家可以通过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而实质则指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内涵和意义。

实质不仅仅存在于作品的形式之中,更体现在作者对事物的思考和理解上。

四、审美与情感审美和情感是美术作品中重要的感受和体验。

审美是对美的感知和评判,是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观赏与赏析。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美感触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与体验。

情感是艺术家创作中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五、艺术流派与风格艺术流派和风格是美术作品所属的具体分类。

艺术流派指的是一些具有特定特征和风格的艺术创作传统,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等。

而艺术风格则是艺术家在个人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鉴赏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美术作品。

六、美术史与艺术史学美术史和艺术史学是对美术作品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美术史是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创作和发展进行叙述和分析的学科。

初中美术知识点深度解读

初中美术知识点深度解读

初中美术知识点深度解读一、美术基本概念与术语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美术,是指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

它可以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建筑四大类。

其中,绘画和雕塑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水彩画、油画、国画、版画、泥塑、木雕等。

1.2 美术的基本元素美术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空间等。

这些元素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单元。

1.3 美术的基本技法美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素描、水彩、油画、雕塑等。

这些技法是实现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

二、美术史知识2.1 美术史的基本脉络美术史可以分为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现代美术和当代美术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2 重要美术流派与代表作品从古至今,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美术流派,如古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派、后现代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和艺术家。

2.3 美术家的生平与创作了解美术家的生平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

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毕加索等。

三、美术鉴赏与批评3.1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美术鉴赏可以从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方面进行。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3.2 美术批评的基本原则美术批评应遵循客观、公正、理性、深入的原则,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3 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创意、技巧、表现力、感染力等方面进行。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四、美术创作与实践4.1 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美术创作的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这些灵感转化为美术作品。

4.2 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美术创作的过程包括构思、草图、制作等阶段。

艺术家需要运用各种技法和材料,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

4.3 美术实践的意义与价值美术实践不仅可以培养艺术素养,还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也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含绘画、之老阳三干创作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含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来源根基理,包含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识别、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发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采取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示: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发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采取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常用术语

美术常用术语

美术常用术语
1、色阶(深、浅), 色调(冷、暖). 美学方面:艺术,就是和谐.和谐,就是对立物的相似,相似物的类比,即色阶、色调、线的相似和类比,它们得到统治物的重视,被置于快乐地,安静地或悲伤地结合起来的光的影响之下.对立,就是: 对于色阶来说,更亮一点(浅)对立于更暗一点. 对于色调来说,对立就是补色关系,即某种红与其补色的对立等(红-绿;橙-兰;黄-紫). 对线来说,色阶的快乐即是要明亮;色调的快乐即是要暖;线的快乐即是要位于地平线之上.色阶的安静就是明与暗的均等;色调的安静是冷与暖的均等,线的安静就是地平线.色阶的悲伤即是阴暗,色调的悲伤即是冷,线的悲伤即是垂下. 技巧:承认光感在视网膜上停留一段的现象,将综合作为效果.表现手法是色阶、色调(每个部分的颜色和发光物体:太阳,油灯,煤气等的颜色)的光学混合,即是说光及其反映(阴影)要遵循对比的规律,渐弱的规律,光渗的规律.
2、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

即便是同一类颜色,也能分为几种色相,如黄颜色可以分为中黄、土黄、柠檬黄等,灰颜色则可以分为红灰、蓝灰、紫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基本常识美术基本名词解释美术术语解释【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

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

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

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

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

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

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

”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

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

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

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

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

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

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

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

②写汉字的方法。

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

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

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

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

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

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

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

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

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

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

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

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

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

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

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

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