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OH HCl NaCl H2O
40 36.5
18
5.6g y
x
40 36.5 18 5.6g y x
解得:x=2.52g y=5.11g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 z,
KOH HCl KCl H2O
56
18
5.6g
z
56 18 5.6g z
解得:z=1.8g。 【详解】 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 2.52g,错误; 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 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 1.8g,则说明在样 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 C、根据 B 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 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 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 1.8g,而单独的氢氧 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 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 的质量必然大于 1.8g,错误; 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 m 可以小于或等于 1.8,错 误。故选 B。
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 a 物质的溶解 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B. 降低温度,c 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 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 t2℃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只能 溶解 25g,能形成 75g 饱和溶液。D.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 t2℃时,ab 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 数不变;c 在升温时,溶解度变小,析出固体,成为 t2℃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 a 的溶解度小于 b,t2℃时 c 的溶解 度比 t1℃时 a 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选 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 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 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 跟 8gO2 完全反应,可得到 10gH2O B.用含 Fe2O385%的赤铁矿 160t,理论上可生产 100t 含杂质 4. 8%的生铁 C.各取 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 H2 多,说明镁的金属 活动性比锌强 D.将 l0gCuSO4·5H2O 与 90gH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 CuSO4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
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 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
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 C 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
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 D 错误.故选C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x=95.2t 可炼得含杂质 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
D、l0gCuSO4·5H2O 中 CuSO4 的质量为:10g× ×100%=6.4g。与 90gH2O 混合,固体完
全溶解,可得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 B。
聊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 100g 一定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 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设 5.6g 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 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 y,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
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 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Ⅰ CaCO3、稀 HCl Ⅱ KNO3
B Na2CO3、稀 H2SO4 NaCl
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氢气、氧
气和水的质量关系 4:32:36=1:8:9,则 1gH2 能与 8gO2 完全反应生成 9g 水,反应后氢 气有剩余,错误; B、160t 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 136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 x。
C Zn、稀 H2SO4 BaCl2பைடு நூலகம்
D Cu、稀 H2SO4 Ba(OH)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I 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
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
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 A 错误;B、I 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