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才能更“懂你”——浅谈家庭教育的小处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你”才能更“懂你”——浅谈家庭教育的小处方
发布时间:2023-05-11T08:39:36.831Z 来源:《教育学》2023年3月总第315期作者:黄振玲[导读] 一般来讲,青少年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听课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东西不理解、学习拖沓等。

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山东济南271104
一、孩子遇挫时,家长该咋办
一般来讲,青少年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听课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东西不理解、学习拖沓等。

其次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问题。

这些问题给青少年带来的压力很多时候比学习的问题还要大。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好的,会引发他们的自卑、讨好或愤怒,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自恋受损、厌学、拒学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一些挫折是社会、家庭带来的。

一个争吵不断的家庭,孩子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胆小、安全感不足、时不时地想离开家去外面寻找温暖等等。

当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伤害,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发心理甚至是精神问题。

二、孩子叛逆期,家长该咋办
首先要找到孩子叛逆的心理原因,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对他是很有信心的。

其次是家长要停止唠叨,把孩子当做大人来看待。

因为叛逆期的孩子渴望主宰自己的生活,家长要换位思考,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孩子叛逆的情绪。

第三点,给孩子多一些信任,不要像小时候一样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和孩子多交流、多讨论,接受孩子不好的方面,多倾听孩子的内在需求,满足孩子被信任、被认可的需求,这样孩子才会减少叛逆的行为。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三、孩子考前紧张,考试考不好,家长该咋办
孩子考试前紧张是一种正常现象,主要表现在注意力无法集中、晚上失眠等。

那父母应该做点什么?首先,父母要传递给孩子一个信念,紧张是对考试的重视,不是对考试的恐惧。

所以当父母发现考前一天或前几天出现紧张情绪时,父母的态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建议父母告诉孩子方法不在于消除紧张,而是跟紧张共存。

四、孩子想要放弃学习,家长怎么办
孩子想要放弃学习,一般情况下是孩子学习压力积累到某个时间点,爆了。

那种怎么努力也记不住知识点的挫折感泛化到了其它方面,令他觉得自己做什么也做不好,什么都不如意,进而思考人生:我为什么要这样的生活!父母却觉得是孩子不够努力的结果,让孩子很崩溃,甚至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候,建议父母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同理孩子的辛苦。

爸爸可以这么说:“孩子,我看你起早摸黑的,睡觉都不够,你真的很辛苦,爸爸很心疼你啊。

你要不要歇歇呀?”这样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他的处境、看到他的努力,会让孩子情绪平静下来,有利于理性思考。

通常,人有很大情绪的时候,理性会偏弱一些,理性脑和情绪脑没有办法同时高效地工作。

五、教育理念引领成长
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现在不都挺好?”这是我听过最多的话,可当孩子真遇到问题,可能已经晚了。

因此,孩子成长中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养育越早开始越好。

2.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考虑自己在哪些问题上能调整。

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应讲究“同进步”,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改正错误。

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父母爱孩子,大多体现在物质上,买名牌、报私教、国外游……但这些都抵不过“心理抚养”。

心理学里有一个试验叫做“感觉剥夺试验”,说的是把试验对象囚禁在一个房间里,然后满足他所有物质需求,但禁止他交流,也不给他阅读权,结果没有一个人挺过一周,出来后纷纷表示快要疯了。

这说明,当人被剥夺“感觉”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心理抚养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孩子情感,要给他感觉,不要只靠丰富物质生活。

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抚养和人性教育是互通的,我在研究犯罪案例时常常听到大家评论某些犯罪人员毫无人性,其实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家庭生活的。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高校投毒杀人事件,罪犯智商很高,却缺乏人性。

这说明有些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人性的培养。

5.良好的性格决定孩子的好命运。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公认的观点。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坚韧的性格,助他日后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规矩的人。

这些性格品质是生存、为人处世、赢得机遇的基石。

6.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尊重”不只是说话要有礼貌,而是孩子在成长中要拥有一些必需的权利。

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要让他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命令他们。

当孩子不愿意练琴时,就告诉他:“现在有2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如果你尽快把曲子练完,就能下楼玩久一些;如果磨磨蹭蹭,玩耍时间就会少了。

你可以自己选择。


六、打好“心理疫苗”,孩子茁壮成长
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境很难预料,为了幼儿健康成长,我们要给刚出生的幼儿打各种疫苗,疫苗就是用微量的“病原”让孩子形成免疫力。

而家庭内正常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孩子打“心理疫苗”,可以让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各自情况都能坚强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