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湖北荆门风土人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风土人情
1、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

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

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

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

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

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

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

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

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

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

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

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

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

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

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

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

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

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
调节出不同的音色。

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

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

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

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

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

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

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

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

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

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

独特、鲜艳的服饰。

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

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

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

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

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

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

木叶传情。

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

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

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荆门简介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

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总人口近300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水域贯穿全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以207国道、荆潜路、汉宜路为主线运输网四通八达,荆门机场的空中客运直达北京,如今,荆门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又有管道运输线和航空运输线,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织、交相辉映。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

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

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市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磷矿石、煤、石膏、大理石、累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磷矿石开采量和累托石储量均为全国第一,石灰石、石膏储量居湖北省之首,为发展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位置】
荆门市地处荆山余脉、大洪山南麓的汉水流域,行政区域形似三角,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东望武汉,南连荆州,西临宜昌,北接襄樊。

中国南北交通第二大动脉--焦柳铁路贯穿全境,三峡铁路组成部分长(江埠)荆(门)铁路在荆门城区与焦柳铁路相接;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以襄(樊)荆(州)高速公路、荆(门)宜(昌)高速公路、207国道、皂当公路、荆潜公路、汉宜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通车里程2204公里,荆(门)东(西湖)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建设;焦柳铁路、荆沙铁路、长荆铁路穿过市境;汉江贯穿全市南北,与名列全国八大水库之一的漳河以及长湖一起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水运体系,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条件也十分优越,全省543公里输油管道,全为我市所用。

荆门机场民航已开通北京航线。

【行政区划】
荆门市辖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屈家岭管理区。

全市辖57个乡镇街办。

其中沙洋县辖沙洋、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等13个镇;京山县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孙桥、永隆、雁门口、钱场、石龙、杨集等14个镇;钟祥市辖郢中、洋梓、长寿、丰乐、胡集、双河、磷矿、文集、冷水、石牌、旧口、柴湖、长滩、东桥、客店、张集和九里回族乡等17个乡镇;东宝区辖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仙居、石桥驿、牌楼和龙泉、泉口等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掇刀区辖团林铺、麻城和掇刀石、白庙等4个镇和街道办事处。

年末,全市有村民委员会1529个,村民小组10648个;居民委员会50个,居民小组404个。

全市总人口299.02万人。

其中,沙洋县59.44万人,京山县63.46万人,钟祥市103.26万人,东宝区38.12万人,掇刀区21.67万人,屈家岭管理区6.46
万人,沙洋监狱管理局6.61万人。

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53.06万人,女性人口145.96万人;城镇人口106.07万人,乡村人口192.95万人。

全市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千米242人。

其中,沙洋县每平方千米298人,京山县每平方千米194人,钟祥市每平方千米231人,东宝区每平方千米250人,掇刀区每平方千米338人,屈家岭管理区每平方千米294人,沙洋监狱管理局每平方千米274人。

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

年底,全市有23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297.54万人。

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衣族、满族、侗族、彝族、瑶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白族、朝鲜族、黎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土族等22个。

少数民族人口为1.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

【自然资源】
荆门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荆州、襄樊、随州5市间。

东通孝感下汉沪与安陆、应城接壤,距武汉市217千米;南连荆州通湘粤,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千米;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北望襄樊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樊市111千米。

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
30°32′~31°36′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

全市国土面积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6.67%。

其中,京山县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6.48%;沙洋县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6.12%;钟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6.18%;东宝区15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2.32%;掇刀区64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5.18%;屈家岭管理区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77%;沙洋监狱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95%。

荆门地貌,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

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
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高程1051米;西北部的东宝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逶蜿迤延形成荆山余脉。

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

最高海拔为东宝区栗溪镇境内的偏观寺山,高程673米;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京山部分和沙洋大部分,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

最低海拔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潘家湾河床,高程27米。

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土地资源:全市各类土地面积1219257.43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396081.28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2.49%;园地19470.37公顷,占1.6%;林地380795.36公顷,占31.23%;草地775.67公顷,占0.06%;交通用地20556.18公顷,占1.69%;水域18526.21公顷,占15.19%;其他(城镇、乡村建筑物占地和未利用土
地)216314.36公顷,占17.74%。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非金属矿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和开发利用前景广泛等特点。

全市探明矿种50多种,矿床(点)543处。

已探明储量并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炭、石膏、磷块石、累托石、石炭石、硅石、生产电石用石灰岩、重晶石、白云岩、生产砖瓦用粘土和地热、矿泉水等23种。

其中,累托石储量673万吨,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石、白云岩、水泥用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分别为11亿吨、36亿吨、12.5亿吨和6亿吨。

水资源: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泉眼、水库星罗棋布,地下水和地表水十分丰富。

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形成以汉江中下游、漳河、内荆河和府环河为主的四大水系,连接着58座湖泊518座大中小型水库和12.15万口堰塘,全市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

据测算分析,辖区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7.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4亿立方米,除去重复计算量12.94亿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

入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汉江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464亿立方米,漳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5.12亿立方米。

全市58座湖泊,正常蓄水位容积2 64亿立方米。

较大的湖泊为长湖,水面达15340公顷,借粮湖、彭冢湖,南湖、虾子湖、贺吕湖、黄荡湖、莫愁湖、林湖、高湖次之。

蓄水工程有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524座,总库容41.3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2.12亿立方米。

引水工程主要分布在汉江沿线,有大小引水闸12处,引水流量106秒立方米。

提水工程有大中型电灌站77处,年提水能力3.17
亿立方米。

机电工程35处,装机97台,容量2657.5千瓦。

森林资源:境内森林树木有136科251属485种。

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栎树、刺槐、苦楝、枫杨、榆树、旱柳、泡桐、冬青、黄连木、皂角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桐、桑、核桃、板栗、银杏、柿、桃、李、杏、枣、梨、桔、石榴等;城市及庭院绿化树种有女贞、映山红等;引进树种有杉木、水杉、池杉、湿地松、火炬松、意杨、美杨、加杨、雪松、笔柏、广玉兰、枇杷、石榴、黄杨、油茶、油橄榄等。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2.2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4%,其中有林地面积32.67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3%。

活立木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

其中马尾松590万立方米,外松75万立方米,栎类167万立方米,杉木50万立方米,其它树种238万立方米。

【基础设施】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

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重点实施了竹皮河、南城区东区、凤凰旅游区、天鹅广场周边四大亮点建设及老城区道路新改扩建工程,中心城区共完成城建项目投资2.28亿元。

竹皮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夏家湾污水处理厂一期(5万吨/日一级处理)基本完工。

南城区东区开发建设迅速启动,首期2.2平方公里开端良好,龙井大道(北段)、关公路(西段)2条道路的上下水、顺路管沟及快车道已建成。

凤凰服务中心一期主楼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海慧西路、荆石路、江山路、杨湾路、月亮湖南路、果园一路、蔡湾路等老城区新改扩建道路工程及凤袁路建设如期完成。

天鹅广场周边改造、园丁二期、园丁三期、荆门数码港、葡萄园小区等综合开发项目超计划完成任务。

月亮湖广场续建提前完工。

东宝山隧道、管道液化气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厂、白石坡道路基础工程、葡萄园路、葡萄园桥的建设进展顺利。

通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亮点逐渐增多,道路网络逐步配套并上档升级,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南城区东区开发,几条道路的建设拆迁量大,需协调方方面面,城建投资公司克服了不少的困难。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较好地完成了月亮湖南路、果园一路、荆石路等道路工程的施工任务。

民营企业的参与建设,为市政道路施工注入了新的力量。

监理、质监、质检等单位都实行了跟班作业,使工程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荆门交通条件良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均十分便利。

焦柳、长荆、荆沙铁路在荆门交汇。

207国道、汉宜、皂当、荆潜公路穿境而过。

现有宜黄高速公路荆门段,在建的襄荆高速公路和东宜高速公路一横一纵贯穿全境。

汉江通过江汉运河和长江联为一体,构成了畅通的水路运输通道。

荆门市航空运输四面逢源,给您的商旅解除了后顾之忧。

城区距宜昌三峡国际机场115公里、襄樊机场116公里、沙市机场55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45公里,交通便利,往来快捷。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将修筑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与现有的焦柳铁路在荆门交汇;修筑澳门至太原、杭州至兰州两条高速公路干线也在荆门交汇,荆门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日益显现。

荆门市水电供给充足,市区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华中电网主力电厂之一的荆门热电厂,以及荆门煤矸石电厂等具有足够的发电能力,加上全市各类变电站137座,低压线路3万多千米,为在荆门兴办企业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荆门邮电通讯网络发展迅速。

国家两条干线、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

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90万门,可与世界15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话。

移动电话总容量达50万门,在乡镇以上区域巳实现光纤入户,其中,城区均为12芯以上光纤。

【经济建设】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荆门建设,努力克服生产要素紧缺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
面进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1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8.07亿元、112.47亿元、119.75亿元,分别增长2.3%、16.2%、 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25.2:36.2:38.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上升0.4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1.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9%。

年内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数1.76万人,比上年增长3.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末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受生产要素紧缺制约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和完善。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3.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52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5.8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5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4.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7千公顷;蔬菜面积48.6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2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10.76万吨,比上年增产9.75万吨,增长4.9%;棉花总产量4.34万吨,增产0.07万吨,增长1.6%;油料总产量36.66万吨,减产2.45万吨,下降6.3%;蔬菜产量165.21万吨,减产7.21万吨,下降4.2%;水果27.68万吨,减产0.9万吨,下降3.2%。

全年生猪出栏271.14万头,增长9.5%;家禽出笼2803.18万只,增长18.0%;肉类总产量25.97万吨,增长10.2%;禽蛋产量8.60万吨,增长11.3%。

全年水产品产量24.02万吨,增长3.3%。

农机运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2.50万千瓦,增长12.8%。

大中型拖拉机6534台,增加196台,农用排灌机械达27844台,机耕面积220.29千公顷,增长3.7%。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重点工程21项,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44.3万立方米,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6千公顷。

兴建人畜饮水工程134处。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0.16亿元,增长21.1%。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8家,本年新增38家。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22.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8.0%;工业品出口交货值9.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36,比上年提高13.8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4.98亿元,增长27.2%;实现利税18.82亿元,下降9.5%,其中利润3.75亿元,下降39.0%。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8.06亿元,增长2.6%。

建筑施工工程竣工产值27.45亿元,增长5.9%。

房屋施工面积223.82万平方米,下降 4.3%;房屋竣工面积151.04万平方米,下降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81.43亿元,增长32.1%。

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73.75亿元、5.31亿元,分别增长28.9%、19.6%。

在城镇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分,投资主体自筹资金50.24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58.3%;按资金投向分,工业投资48.0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59.0%。

当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完成投资28.98亿元。

其中:宝源纤维板二期、永兴水泥、中粮油脂、县城网改造、洋丰五期、丰禾化工、钟荆输油管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泥170万吨/年、纤维板15万立方米/年、硫酸122万吨/年、磷肥55万吨/年、棉毛纺锭2.5万锭、食用植物油478吨/日、平板玻璃50万重量箱/年、化学原料药500吨/年、中成药210吨/年、改建公路259公里、学校面积12.2万平方米、学生席位6950个。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0.21亿元,增长18.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1.80亿元,增长11.0%。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11亿元,增长14.1%;餐饮业零售额15.49亿元,增长18.3%;其它行业零售额9.41亿元,增长6.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1107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

其中,出口9566万美元,增长5.6%。

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701万美元,下降12.9%;三资企业出口3787万美元,增长8.2%;非国有企业出口4078万美元,增长12.9%。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6个。

全市全年利用外资8377万美元,同比增长14.1%。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016万美元,增长17.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2798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234689万人公里,增长3.7%。

货运量4089万吨,增长4.7%;客运量4240万人次,增长2.6%。

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576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18.7公里/万人。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其中电信业务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