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梨业待名山寿,桑梓情因故国亲”——晚清以来“藏书纪事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系“江苏文脉工程”之《江苏藏书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WMB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清末学者、金石学家、藏书家叶昌炽在晚清首创“藏书纪事诗”体式,为其后多位学人所效仿,因之保存下来众多近现代藏书家的藏书事迹。

本文在概述叶昌炽以来“藏书纪事诗”编撰情况的基础上,对其所收录的江苏藏书家的数量、区域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见出江苏藏书家大多来自“书香人家”,或致力于古旧书的鉴赏,或热心于乡邦文献的集藏,或据以著书立说,或刻书以求青史留名,或藏书以教子孙求取功名等种种人文特色。

关键词 藏书纪事诗 叶昌炽 江苏藏书家 书香人家分类号 G259.29
引用本文格式 蔡思明.“枣梨业待名山寿,桑梓情因故国亲”——晚清以来“藏书纪事诗”中所见江苏藏书家群体风貌[J].图书情报研究,2019,12(2):30-37.
A Study of the Bibliophiles in Jiangsu Recorded in Various Annalistic
Bibliotheca Poems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Cai Sim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artic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bliophiles in Jiangsu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book-collection resources by studying the condition of bibliophiles in Jiangsu recorded in various annalistic bibliotheca poems. Through stating the conditions of various annalistic bibliotheca poems since Ye Changch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umber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bibliophi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bibliophiles came from a family of scholars, including people appreciating old books,collecting local literatures, writing books and setting up a theory, engraving books in order to leave their names to posterity, and teaching the descendants to earn fame by reading.
Key words annalistic bibliotheca poem; Ye Changzhi; book collector in Jiangsu; a family of scholars
“枣梨业待名山寿,桑梓情因故国亲”
*
——晚清以来“藏书纪事诗”中所见江苏藏书家群体风貌
蔡思明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1 “藏书纪事诗”概述
受《南宋杂事诗》《金源纪事诗》等诗集的启发,清末学者、藏书家叶昌炽(1849—1917年)
创立了一种以七言绝句咏怀并记述五代以来藏
书家的体式,称为“藏书纪事诗”。

问世以来,受到近现代藏书史家的欣赏和模仿,其综合性续作
补撰者有三种,反映广东、上海、扬州三地藏书家者也有三种,具体内容信息如下所述。

1.1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叶昌炽,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晚号缘督庐主人,原籍浙江绍兴,后入籍江苏长洲。

其所创设的“藏书纪事诗”,在诗注中,搜集、引用源自正史、笔记、方志以及官、私书目等文献中的资料,并将记述一位或相关多位藏书家的文献史料进行汇集,用一首七言绝句进行总括,附以叶氏“案语”,实际上是一部资料汇编式的藏书家辞典。

叶氏《藏书纪事诗》共计收录藏书家739位[1],起于五代末期,迄于晚清,被后世学人誉为“书林之掌故,藏家之诗史”。

传世以来,其“领以绝句,缀以事迹,必要时殿以按语”[1]的典范体式吸引了后世学者予以效仿,多个续作、仿作问世。

1.2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伦明(1875—1944),字哲如,广东东莞人,其于1935年撰成《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其所关注的藏书家时间上限是辛亥年(1911年)。

伦明在自序中自述,其与叶氏《藏书纪事诗》的差别在于:“叶书但纪私家,此则凡属于书者无所不纪,所重在书之聚散”[2]4。

伦氏将时间上限定位1911年,则其所关注的藏书家与其同属一个时代,相关文献史料中对于相关藏书家的记载尚少,其侧重于阐述自身和藏书家的交游往来以及其所了解的书林掌故。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共存诗155首,收录藏书家150位、附录28位,共178人。

伦氏另有《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草稿》44首,主要是对诸多藏书轶事的记载,并不是为特定藏书家立传。

故下文在藏书家的统计中,并未将此纳入其中。

1.3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王謇(1888—1968),字佩诤,江苏苏州吴县人。

其所撰《续补藏书纪事诗》,共存诗126首,收录藏书家126位,附录8位,共134位。

该书收录多为江、浙、沪一带的藏书家。

“虽然此书篇幅不大,但由于所记多为近现代藏书中心地区的藏书家,且书中保留了大量为他书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故颇为人看重”[3]。

1.4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1913—1977),字蒲庼,安徽泾县茂林人。

其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编撰的《续藏书纪事诗》,共十二卷。

至2016年8月,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分上、下两册正式出版。

据笔者统计,共收录藏书家424位(包括5位外籍藏书家)、藏书纪事诗283首,多为晚清至近现代以来的藏书家。

据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周生杰《吴则虞与<续藏书纪事诗>》一文的考证,“2015年11月,赖好友相助,笔者获得《续藏书纪事诗》部分书稿,该书后有吴则虞先生跋……跋语撰于1964年,而‘稿成十五载’,故该书撰成当在1949年”。

又据《续藏书纪事诗》卷七《叶昌炽鞠裳》注文“则虞案”中记载:“鞠裳为《藏书纪事诗》写订之年为四十三,余续诗脱稿适亦同岁。

”周生杰认为,“稿成”当指1949年初稿之成,而“脱稿”则指1956年作者进行文字润色之后成稿。

而尚有文字显示,1956年之后,作者仍然有对文稿作润色修改之工[4]。

1.5 徐绍棨:《广东藏书纪事诗》
徐绍棨(1879—1948),字信符,祖籍浙江钱塘,生于广东英德。

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效仿叶氏《藏书纪事诗》,撰成《广东藏书纪事诗》。

共收录54位广东籍藏书家及其藏书处。

和前文所介绍的四种稍有不同的是,撰者突出显示藏书家的藏书处,以“藏书家·藏书处”的格式作为标题予以标目。

本书稿以《广东藏书纪事诗稿》之名,首刊于1949年3月3日《广大学报》复刊第一卷首期;1963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子徐汤殷先生整理增补后的手稿影印本;1975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将《广东藏书纪事诗》作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丛书之一出版;198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亦收录了《广东藏书纪事诗》。

1.6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
《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由周退密撰诗、宋路霞纪事。

周退密先生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宋路霞女士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该书以纪事诗体为上海近代六十位藏书家立传。

有学者评介道,该书“基本囊括了近代一百年来出生或寄居于上海一地的主要藏书家,但还有遗漏……该书又是对上海这个中国近代最大出版中心、古
籍聚散中心的私家藏书活动所作最详细最系统
的调查总结”[5]。

1987年12月,《近代上海藏书纪事诗》[6]一文刊载于《图书馆杂志》当年第6期上,仅收录6首纪事诗作。

1993年4月,《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有郑逸梅、胡道静、潘景郑三位学者为之作序。

1.7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蔡贵华(?—2009)所撰 《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以“茨艾”笔名首刊于《扬州史志》1989年第2期,又刊于《扬州文学》1999年第6期。

两个版本所收录的纪事诗、藏书家数量未变,一共是15首纪事诗、29位藏书家。

其中,有9首纪事诗是对扬州九个藏书世家的记载,涉及了有关家族中的多位藏书家。

相较《扬州史志》版,《扬州文学》版的不同之处在于:(1)纪事诗排序不同。

《扬州文学》版整体上藏书世家在前、个人在后,之后又大致按照藏书家出生年代的先后进行排序;(2)纪事诗内容略有更新。

青溪书屋刘氏、城南草堂陈氏、石研斋秦氏、翁长森、李盛铎等五首纪事诗,都有部分文字的修订和更新;(3)小传内容有新的信息增补。

《扬州文学》版在小传内容方面叙述更为详细,尤其是对各藏书家生卒年、字号等个人信息的补充。

蔡先生出生于维扬世家,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晚年执教于扬州市基础教育系统。

以倾慕傅增湘先生《藏园群书题记》而以“绍湘斋”自名藏书室,颇富藏书,多有珍本。

自撰自印有《绍湘斋诗词》,并自费出版有《中国文献学资料通检》(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据周生杰教授介
绍,“1987年,《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已经定稿,胡道静先生为之撰序,率先刊出,扬州学者蔡贵华看到后,触动很大,于是搜辑资料,撰写《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收录传主15家,对近代扬州藏书世家、藏书变迁及藏书流传等,都作了有益的探索”[7]。

1.8 其他类别除了以上皆有成书的七种之外,还有一些散
见的纪事诗。

在徐雁、谭华军整理出版的《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中,除了伦明、王謇、徐绍棨所作三种之外,还增辑了若干首,有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和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凡六首,即王修、袁克权、袁克定、叶恭绰;陈君隐所作《王謇藏书纪事诗》、《吴则虞藏书纪事诗》和《张
宗松与王彦威藏书纪事诗》三首;另外还搜录了
《锡山风土竹枝词·大公图书馆》一首。

2 各类“藏书纪事诗”所收录的江苏藏书家
在本文中,笔者拟对以上各种“藏书纪事诗”中所收录的“江苏藏书家”别裁出来,进行必要的统计,并以之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江苏”作为一个行政省的名称,是在清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1760年10月6日)确定下来的,并由江宁布政使司、苏州布政使司分工管辖,故取两衙门的首字合称为“江苏”,以江宁府(今南京市)为省会。

具体来说,江宁布政使司统辖范围是四个府、二个直隶州、一个直隶厅,分别为: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通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海门直隶厅;苏州布政使司统辖范围是四个府、一个直隶州,分别是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
江府、太仓直隶州。


因而,本文所指的“江苏藏书家”,包含以下两类:一类是江苏籍的藏书家,而“江苏”范围的界定,以上文所述清代确定下来的区域为准。

如金山、松江等地虽然现在已不属于江苏辖内,但在清代属于江苏管辖范围内,本文中仍将其纳入江苏藏书家的范围;另一类指原籍贯不属于江苏,但其主要藏书活动在江苏境内且影响较大的藏书家。

如原籍福建晋江的黄居中(字明立,1562—1644)、黄虞稷(字俞邰,1629—1691)父子,黄明立在南京任国子监丞时,建“千顷斋”,藏书达六万余卷,其子俞邰能守护遗藏书并增益
①各州、府、厅所统辖的地区如下:江宁府,领县七: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淮安府,领县六:山阳、阜宁、盐城、清河、安
东、桃源;扬州府,领州二、县六:高邮州、泰州、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徐州府,领州一、县七:邳州、铜山、萧县、砀山、丰县、沛县、宿迁、睢宁;通州直隶州,领县二:如皋、泰兴;海州直隶州,领县二:赣榆、沭阳;海门直隶厅,无属县;苏州府,领厅二、县九:太湖厅、靖湖厅、吴县、长洲、元和、昆山、新阳、常熟、昭文、吴江、震泽;松江府,领厅一、县七:川沙厅、华亭、娄县、奉贤、金山、上海、南汇、青浦;太仓直隶州,领县四:镇洋、崇明、嘉定、宝山;常州府,领县八:武进、阳湖、无锡、金匮、江阴、宜兴、荆溪、靖江;镇江府,领厅一、县四:太平厅、丹徒、丹阳、金坛、溧阳。

(参考:张华,杨休,季士家.清代江苏史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下文表1即据此进行统计。

之,撰《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其家族藏书事迹在江苏藏书界影响较大,故将其一并纳入“江苏藏书家”的范畴。

本文所据以统计分析的七种“藏书纪事诗”的著述及其版本是:
(1)叶昌炽撰《藏书纪事诗》,王锷、伏亚鹏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吴则虞撰、吴受琚增补《续藏书纪事诗》,俞震、曾敏整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8月版;
(3)伦明撰《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及《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草稿》,见东莞图书馆整理《伦明全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4)王謇撰《续补藏书纪事诗》,见《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外二种)》,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蔡贵华撰《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先后刊登于《扬州史志》1989年第2期及《扬州文学》1999年第6期;
(6)周退密、宋路霞合撰《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
(7)谭卓垣、伦明等著《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徐雁、谭华军整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

该书汇集有徐绍棨《广东藏书纪事诗》、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并增辑了部分藏书纪事诗和纪事传。

2.1 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江苏藏书家的数量统计
据统计,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所收录的江苏藏书家数量如下:
表1 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江苏藏书家”的数量
版本藏书家总数江苏藏书家数量叶昌炽《藏书纪事诗》739325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424100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13467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17830
蔡贵华《近代扬州藏书纪事诗》2929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6020陈君隐《王謇藏书纪事诗》4∗1
合计1568572以上文所介绍的各版本“藏书纪事诗”所收录的藏书家总量来看,上表中的七种,所收录藏书家总共是1 568位,江苏藏书家有572位,占全部藏书家总数的36.48%。

其中有44位藏书家,同时出现在两种以上“藏书纪事诗”中。

具体信息见表2:
表2 同时被多种“藏书纪事诗”收录的藏书家
藏书家被收录的“藏书纪事诗”
丁士涵(泳之)
丁祖荫(初我)
胡玉缙(绥之)
王颂蔚(芾卿)
翁同龢(叔平)
吴 梅(瞿安)
王同愈(胜之)
孙毓修(星如)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顾 至(于山)
王鸣韶(鹗起)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沈应奎(羮梅)
刘 鹗(铁云)
缪荃孙(筱珊)
孙人和(蜀丞)
屠 寄(敬山)
王仁俊(捍郑)
叶昌炽(鞠裳)
董 康(绶经)
邓邦述(孝先)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瞿 镛(子雍)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李 详(审言)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章 钰(式之)
曹元忠(君直)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刘师培(申叔)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陈本礼(素村)
陈逢衡(穆堂)
翁长森(铁梅)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秦恩复(敦夫)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方尔谦(地山)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蔡贵华《扬州近代藏书纪事诗》韩应陛(鸣唐)
盛宣怀(杏荪)
丁福保(仲祜)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冒广生(疚斋)
王植善(培荪)
柳弃疾(亚子)
顾颉刚(诚吾)
王大隆(欣夫)
潘承弼(景郑)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
赵诒琛(学南)
潘承厚(博山)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封文权(庸盦)
高 燮(吹万)
陶 湘(兰泉)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王 謇(佩诤)
陈君隐《王謇藏书纪事诗》
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按:各类“藏书纪事诗”所收录的藏书家,皆是撰述者根据其个人交游、阅历以及所收藏的文献史料等各方面而进行的撰述,其收录范围与
*陈君隐共作三首藏书纪事诗,分别是:《王謇藏书纪事诗》《吴则虞藏书纪事诗》及《张宗松与王彦威藏书纪事诗》收录藏书家四人。

撰述者个人的交游和藏书范围有很大的关系。

如“藏书纪事诗”的首创者叶昌炽,本为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自身也是藏书家、文献学家;王謇亦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氏,参与过《吴县志》的编撰,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编目主任,对苏州地方文化、藏书文化多有研究。

因着地缘优势和专业特长,在《藏书纪事诗》所收录的739位藏书家中,有将近一半的江苏藏书家(325位),占比43.98%;《续补藏书纪事诗》也多收录江浙沪藏书家(共134位),其中一半为江苏藏书家(共67位)。

2.2 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江苏藏书家”的区域统计
根据上文对各类“藏书纪事诗”所收录的江苏藏书家所作的数量统计,共有572位;经合并被多种“藏书纪事诗”皆予收录的藏书家后,尚有518位。

若据清代江苏的行政区划统计,则其区域分布如下:
表3 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江苏藏书家的区域分布
衙门州/府/厅藏书家数量
苏州布政使司
苏州府298松江府50常州府54镇江府16太仓直隶州16
江宁布政使司
江宁府25淮安府5扬州府46徐州府4通州直隶州4海州直隶州0海门直隶厅0
合计518
表3基本呈现了江苏藏书家及其所藏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

其中,苏州府藏书家的数量远多于其他地区,占了一半以上(57.52%)。

范凤书在《中国私家藏书史》[8]中对所查得的5 045位中国藏书家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统计,江苏以998位居于第二,仅次于浙江。

而中国藏书家数量最多的十个市县中,苏州以277位排名第一、常熟以146位排名第三、南京以67位排名第十。

对比范先生之统计所呈现出来的数据,则有关“藏书纪事诗”中共有518位江苏藏书家,占范氏统计数量的52%。

而在本文的统计中,“苏
州府”实则包含了常熟一地,其藏书家总数量为325位,相比范先生所统计的苏州、常熟藏书家总数423位,占比为76.8%。

两者之间的占比差距,大抵反映了“藏书纪事诗”的作者们在收录藏书家时,受其时代先后、社会交游、地域见闻及资料文献所局限的客观事实。

3 “藏书纪事诗”语境中的江苏藏书家群体特色
关于藏书家的种类,古今学者有进行过多种区分。

清代学者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和掠贩家五类(《北江诗话》);清末学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将其发展为著述家、校勘家、收藏家、赏鉴家和掠贩家;近代藏书家缪荃孙直接分作赏鉴和收藏两类(《古学汇刊序目》),将书籍贩卖者们排除出了藏书家的行列;当代图书馆学家程焕文先生则将藏书家的类别归纳为学问之藏书家、收藏之藏书家以及掠贩之藏书家,并继而总结为开放派和保守派[9]。

以上学者实则上均是根据藏书家的藏书目的和藏书活动来进行分类的。

从各类藏书纪事诗中几位作者对江苏藏书家群体的评诗及案语,不难发现,江苏藏书家大多产自书香之家,其中学者型藏书家突出,不乏大量的著述家、校勘家、收藏家、赏鉴家。

笔者从中梳理、概括出江苏藏书家群体的五个主要人文特色,并各择选一二藏书事迹予以阐述。

3.1 致力于古旧书鉴赏的江苏藏书家
江苏藏书家群体能在全国藏书家中占据数量上的极大优势,并且涌现出众多藏书世家,形成独居特色的“苏州派”“虞山派”等藏书流派,首当其冲地得益于一批致力于古旧书鉴赏的藏书家。

洪亮吉认为“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为赏鉴家”(《北江诗话》);叶德辉则称,“钱曾述古堂、也是园,季沧苇振宜,赏鉴家也”[10]174。

此处的“赏鉴家”主要指精于古籍版本知识,致力于善本、珍本等珍稀古籍文献的收藏。

洪氏所提及的“吴门黄主事丕烈”指的是清代吴县(今苏州)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

黄氏藏书注重珍稀版本的搜集,尤其热衷于宋本书,其藏书室之一
名为“百宋一廛”,专门收藏宋本书。

因其对宋本书的爱好,还得了“佞宋主人”的称号,他有藏书印“佞宋主人”“宋廛一翁”等,也显示其对宋本书的喜爱。

叶昌炽评诗:“得书图共祭书诗,但见咸宜绝妙词。

翁不死时书不死,似魔似佞又如痴”[11]461。

一个痴迷藏书、愿与书籍共存亡的形象,跃然纸上。

与黄丕烈齐名并称“黄跋顾校”的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藏书家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薲),善于校雠,经其手所校的书籍,因质量精湛,被后世学界所珍视。

叶昌炽评诗:“不校校书比校勤,几尘风叶扫缤纷。

误书细勘原无误,安得陈编尽属君”。

“黄跋顾校”是乾嘉时期藏书活动的高峰,从二人的藏书活动可一窥当时江南一带藏书家的交游往来和古旧书业的活跃情景。

再如明代弇州山人(今江苏太仓)藏书家王世贞(1526—1590)也喜爱宋本书,曾以一座园子来换取宋版《两汉书》,轰动书林。

叶昌炽的评诗是:“得一奇书失一庄,团焦犹恋旧青箱”[11]192。

顾千里从弟顾之逵(1753—1797,字抱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藏书处名为“小读书堆”,多藏宋元善本,好校书。

瞿中溶《挽顾抱冲茂才》诗:“宋刊元印与明钞,插架堆床娱心目……黄金散尽为收书,秘本时时出老屋”[11]461。

还有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历经五代而不衰,得亏其子孙世代持续从事古旧书的搜集和鉴赏工作。

正是因为有众多致力于古旧书鉴赏的藏书家,古旧书业市场才能如此繁荣,才能涌现出众多爱书如命的藏书家,这是江苏藏书家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3.2 热心于乡邦文献集藏的江苏藏书家
江苏藏书家热衷于乡邦文献的搜集。

“藏书纪事诗”的首创者叶昌炽便是热心于乡邦文献集藏的“江苏藏书家”典范。

叶氏为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收藏特点是“以苏州先哲遗书为收藏重点,苏州人著作三百五十余部,占其收藏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明代文集又占半数以上”[11]1。

“叶氏还计划把这部分地方文献、先贤著作中的一部分整理之后加以出版,为此他还写过一篇题目很长的诗,以题代序,提作《硕果堂中藏吴郡先贤撰述颇有人间未见本拟仿武林掌故丛编之例集赀付刊拈此以为喤引》。

诗有两首,其中第一首写道:‘学至荀扬始大纯,等闲敢说著书身。

枣梨业待名山寿,桑梓情因故国亲……’”[12]213由此也可见叶氏致力于乡贤文献搜集和研究的故土情怀。

叶氏同时还精于版本、目录、校勘之学,与江南一带诸多藏书爱好者有着众多交往。

因此,叶氏《藏书纪事诗》中所收录的730多位藏书家中,江苏藏书家有284位,也是各类“藏书纪事诗”中收录江苏藏书家最多的。

伦明评诗:“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观”[2]5。

吴则虞评诗:“诗纪藏书垂范型,童乌无命受《玄经》”[13]265。

《续补藏书纪事诗》作者王謇亦潜心苏州史志文献的搜藏和考订工作,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苏州史志笔记》中称王謇“其搜罗近人整理古籍之著作及论文丰富之甚”[14]。

再如江阴藏书家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号艺风),其藏书楼有艺风堂、联珠楼,私人藏书非常丰富,他特别重视对江南藏书的搜罗,尤其致力于江阴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编撰有《江苏通志》、《江阴县志》等,筹建了江南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

伦明评诗:“一册垂为学海津,毕生事业与书亲。

伟哉雕木破前例,几许刊传近代人”[2]42。

还有诸如南京陈作霖的可园藏书、邓邦述的群碧楼藏书,苏州顾湘舟的艺海楼藏书,常熟丁祖荫湘素楼藏书等,皆搜集和保存下来大量乡邦文献。

3.3 据以著书立说的江苏藏书家
江苏藏书家中著述家众多,如身为藏书家的叶昌炽,首创“藏书纪事诗”,为古代藏书家立传,便是著述型藏书家的典范。

各类藏书纪事诗中,作者们对于藏书家的著述皆记载得十分详细。

如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记载了其和江苏武进(现常州)藏书家屠寄的一段交往。

屠寄(1856—1921,原名庾,字敬山),精于元史,花费毕生精力撰写《蒙兀儿史记》,伦明问之何时能完成,其言“余今年六十矣,再须六十年可成,然余固不期其成。

家中雇一刻工,成一篇即刻一篇,死而后已”。

伦明诗曰:“日日先生住醉乡,生平不逐著书长”[2]40。

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亦为屠寄作诗传,案语亦指出屠氏著述丰富,“敬山号归甫,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