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自制陀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自制陀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掌握制作陀螺的步骤并能够独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陀螺。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A4纸
•塑料杯
•纸夹
•按钮电池
•枕头棉
•塑料片
•胶带
2.教学环境准备:
•大班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
•教师讲台
•展示台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讲师使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陀螺”的概念并说明其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如何制作一个陀螺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一个自己的陀螺?
第二步:知识讲解
1.讲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陀螺的构造。
2.讲师讲解陀螺的工作原理:陀螺通过转动的过程产生角动量,使得陀螺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3.讲师讲解陀螺的制作材料及步骤。
第三步:制作陀螺
1.分发制作陀螺所需的材料给每个学生。
2.讲师逐步指导学生制作陀螺的步骤:
•取一张A4纸并将其卷成圆筒形,固定住。
•将纸夹插入圆筒中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在塑料杯的底部粘贴按钮电池,并将塑料片剪成合适的尺寸粘贴在杯壁上。
•将枕头棉放入杯中,固定电池。
•将制作好的陀螺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用手指旋转并观察其转动过程。
第四步:实验观察
1.讲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陀螺的转动情况,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觉得陀螺会不断旋转下去吗?”、“陀螺是如何保持平衡和稳定的?”
2.学生们分组进行小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对陀螺运动的影响。
例如,改变枕头棉的厚度,或在尖端添加不同形状的物品等。
第五步:总结讨论
1.讲师带领学生总结陀螺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引导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陀螺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师生互动
•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互动,询问问题或寻求帮助。
•在实验观察环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五、教学延伸
1.拓展陀螺的应用领域:陀螺不仅可以作为玩具,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陀螺仪、陀螺定位等。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科学展览或科技馆,加深学生对陀螺原理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反思
通过制作陀螺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陀螺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与陀螺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