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共130篇
司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 马 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迁
鲁迅:史家之绝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 政绩。
30世家
史 记 70列传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 出人物的事迹。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 事迹。
1 0 表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 事件。
7、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
办?
设计智取: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
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
欢,不可。
誓死捍卫: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8、相如“归璧于赵”的考虑和策略是什么?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迎合秦王的虚荣心 赵王诚意斋戒,要求秦王也要斋戒,并设大礼, “臣乃敢上璧”——拖延时间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计未定”和“求人,未得”对相如 的出场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
1、何以知之? (介词宾语“何”前置)
2、窃计欲亡走燕(古今异义 古:私下打算 谦词
今:偷 古;跑 今:走)
3、臣舍人相如止臣曰(阻止)
4、君何以知燕王?(介词宾语“何”前置)
5、臣语(yù)曰 6、而君幸于赵王
(告诉) (被动句)
7、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却 省略句 )
第五段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而:如果
2、曲在赵
曲:理亏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担负
4、王必无人 必:实在,果真
5、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璧完好
4、王召见时,相如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这里可以看到相如怎样的形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 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 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明确]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 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 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第一、二段 廉蔺简介
(1)“者……也”,判断句式 (2)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8 书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二)掌握出自本文的成语。 (三)分析人物性格并积累写作素材。
1.读——动口以培养语感 文言文学法 2.译 ——动手以掌握知识点
3.思——动脑以积累写作素材
背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 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 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 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 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 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 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 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 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 的。
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 强国,称为合纵,随从 强国去进 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 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 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 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 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 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 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 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 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 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 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重点词句
(3) 为赵宦者令缪闲舍人 是,作为 动词
(4)伐齐 (5)拜为上卿
伐:讨伐,攻打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 某种名位或官职
内 容 分 析第一部分(1-13段):
1、 故事开始时,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分别如何?
廉 人蔺 颇相 者如 ,者 赵, 之缪 良贤 将舍 也
一、人物简介
(第1-2自然段)
章台见相如——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得璧传美人——戏弄臣 左右皆呼万岁———骗璧到手的群臣狂喜
这些细节相如看在眼里,了然在心里,说明相 如很细心,富有洞察力。
第七、八、九段重点词句
①睨 nì ② 辞谢: 委婉道歉
③ 舍相如广成传 动词,安置住宿
④度duó : 揣测 ⑥亡: 逃走
⑤衣褐 :yì 动词,穿
3、缪贤的推荐可不可以简略成“臣舍人 蔺相如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矣。
借此认识史家笔法。叙事的详略是紧扣人物的塑 造的。借缪贤亲历突出蔺相如的智谋,虑事的全面深 刻,计策的可行有效。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与前文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对照,衬托出相 如的胸有成竹的果断和勇气,胆识。
①指示
第六段
古:指给……看 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重点词句
②布衣
古:平民 今:布衣服
③大王必欲急臣
必: 倘若 急: 使动,使发急 逼迫
5、秦庭之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 城”,结合前后文,他从哪里看出的?
出场身份:一贵一贱 课文介绍:一详一略
第三段
重点词句
①使人遗赵王书: 送给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拿 请:敬辞,表请求,可不译,易:交换 ③徒见欺: 被动句,被 ④即患秦兵之来 :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句,想找一个可
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家 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 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 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 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武帝天汉三年 (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 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 受宫刑。自此发愤著《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