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I篇:艺术空白美主题阅读与答案解析(2022梅州二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I篇:艺术空白美主题阅读与答案解析(2022梅州二
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空白美可表现在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

就我的理解,艺术空白的意思就是对那一些能够激发人们想象的地方进行
画龙点睛的提示,通过暗示或隐喻这一中介,将真正艺术想象的空间及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艺术内涵和意蕴留给欣赏者、接受者,以最少的笔墨从侧
面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国国画的“疏可走马”、影视的“空镜头”和书法的“飞白”之说等等,就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同时
也是一种对艺术空白美的表达。

其基本手法恰如司空图在其《诗品?含蓄》中概括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不著一字”之处正是艺术想象的空
间之所,“尽得风流”也就是艺术空白美的获得。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费尽笔墨直接描写美女的篇什,使用诸如“柳眉杏眼”“樱桃小口
”之类的语言加以铺写,而它们往往事倍功半,艺术效果并不理想,还往往被讥为落入俗套。

而真正成功的能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则是那种具
有艺术空白美质素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式的描写。

在具体创作中,东汉乐府诗《陌上桑》对秦罗敷形象的刻画,算得是佼佼者之一。

诗中写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里,作品巧妙布“白”,从侧
面烘托了秦罗敷的美貌。

对秦罗敷的身材面貌未作直接的描绘,而其艺术效果却令人十分满意,可谓事半功倍。

其妙就妙在作品对真正所要表现的东
西不“说”不“写”,留下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让欣赏者、接受者尽情领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空白美的特别风味。

(摘编自周莹洁《
艺术空白美的几个问题》)材料二:艺术创造性地运用空白,能使主体创造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这里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作家和艺术
家的创作主体,二是作为欣赏者的接受主体。

空白效果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共同创造分不开,但从逻辑上看,空白首先应是创作主体创造的产物。

空白产生大致有三种情况。

其一,作家对自己脑子里形成的意象已经有了较为确定的把握,但囿于特定形式的限制,难于充分表达;或是认为过于
完备的表达,反而不利于显现意象的丰富性,于是宁可留下一点空白,让欣赏者结合已经描绘出的意境去体会。

这种空白是作家计划之内的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

其二,作家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观察和体验,结合他既往的经历,开始意识到了出现在脑海中的意象的丰富内涵,但此时的认识仍朦胧,
于是宁可留下一点空白,让“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规律充分发挥作用。

其三,作家估计到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反应,有意识地在
作品的某个部分留下一点空白,以作为诱发这种心理活动的催化剂。

从艺术空白产生的三种情况看,足见空白都是作家为某种艺术目的有意为之的,
是作家创造性本质力量的显现。

艺术美,得力于作家创造性本质力量的物化。

空白引入作品,增加了作家对他手中材料施以主观性、情绪性再处理的
自由。

在构思时,他就不受自然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打破时序,拓展空间,依主体的需要和特定的时空观,将不同时间、地点的场景情节集中起
来,加强时空跳跃的连贯性。

于是,作家便扩大了艺术创造的回旋余地,能开放思路,以自由空灵的审美创造为核心,寻找新颖独特的富有魅力的表
达方式。

如果说作品中的有墨处还不足以显示作家的创造性,那么作品中那些无墨处最能淋漓尽致地把作家的创造性展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
品中的空白正是作家的“智慧之窗”。

八大山人的画,世人公认最有个性。

研究者指出,其个性多在构图中。

他的构图特点在于空间多变、开阔,计
白为墨,不着一笔而景象万千,空白之意都落在画的主体上。

从八大画以留空白取境见长的构图特点中,可以想见空白在他手里,成了他抒情写意的
自由空间。

一部作品的诞生,当然得力于作家创造性劳动,但其价值的显现,必须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

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对作品提供的意象进
行理解,再作新的组合。

理解和组合,要参入欣赏者的补充。

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内容的展开、情节的推进都不断作出期待、预测和判断。


果一部作品中的每句话都符合欣赏者的预测,情节发展完全在意料中,读起来毫不费力,言尽意尽,创作就意味着失败。

作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将作
品化为想象的种子,播入欣赏者的心田,诱发欣赏者的审美创造,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作家共同完成创作。

要能够让欣赏者的审美创造性得以充分
自由地发挥,就作品而言,应该留空白。

这些空白是一些未定点,有着内涵上的多值广泛性,是欣赏者心灵之鸟自由翱翔的空间,它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欣赏者二度创造的需要。

(摘编自吴道文《漫话艺术空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
空白美存在于各个艺术门类中,比如中国国画的“疏可走马”、影视的“空镜头”和书法的“飞白”等。

B.“不著一字”不是一字也不着,而是用
最少的笔墨从侧面着笔,激发欣赏者领略“尽得风流”的艺术美。

C.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脑海中的意象没有确定的把握时,会留下相应的空白,此
类空白属于计划外的空白。

D.作品中的空白可以让欣赏者的审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对作品的二度创造,丰富作品的内涵。

2.根据
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从侧面烘托蜀道之“高”“险”,获得了艺术空白
美。

B.空白首先是创作主体创造的产物,如果艺术家不留下空白,欣赏者的主体创造性将无从谈起。

C.空白是作家创造力的展现,越是优秀的作
家,作品中留下的空白越多,激发读者想象的空间越大。

D.八大山人的画以空白取境写意,这与《陌上桑》塑造秦罗敷的美貌从侧面着笔有着本质
的不同。

3.下列选项不具有材料中所说的“艺术空白”的一项是()(3分)A.《琵琶行》中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的诗句描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后的情景。

B.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希腊大理石雕塑,在出土时双臂遗失,获得了让人想象无数双手的神秘美。

C.《老
人与海》中老人三次梦见狮子。

小说结尾,老人将鱼骨架拖回港口,在窝棚睡着了,他“正梦见狮子”。

D.《长津湖》中新兵在开往朝鲜的列车上
闹情绪,准备跳车离开,拉开车门后,电影展现了数秒长城的画面。

4.材料二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4分)5.《红楼梦》第九十
八回,林黛玉得知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消息后,暴病不起,临终前她突然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话未说完就气绝身亡。

作者有意留下
了一个空白。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空白在发挥主体创造性的作用的角度谈谈其妙处。

(6分)【参考答案】1.C【解析】“此类空白属于计划外的
空白”说法有误,空白是作者为了某种艺术目的有意而为之的,并非计划外的。

2.A【解析】B.“如果艺术家不留下空白,欣赏者的主体创造性
将无从谈起”推断错误。

材料二中“艺术创造性地运用空白,能使主体创造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要能够让欣赏者的审美创造性得以充分自由地
发挥,就作品而言,应该留空白”,空白并非欣赏主体创造性产生的决定因素,而是影响其充分自由发挥的因素。

C.文中“作品中那些无墨处最能
淋漓尽致地把作家的创造性展现出来”表明“空白是作家创造力的展现”但不能推出“越是优秀的作家,留下的空白越多”,且不能推出空白多少与
激发读者想象空间的大小之间的关联性;D.“以空白取境写意”跟塑造罗敷美貌的手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不“说”不“
写”,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

3.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艺术空白是创作者有意而为之的,维纳斯出土时双臂遗失不是艺术家的创
作。

4.①论证结构清晰,为总分结构,先提出“艺术空白使主体创造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的观点,然后分别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角度论证观点。

②论证层次清晰、严密。

分论点一先写创作者创造空白,而后论证空白对创作的作用;分论点二先论证欣赏者的再创造的价值,进而揭示空白对再
创造的作用。

③段落衔接严密,中间段的首句承上启下。

如第2自然段首句承接中心论点,引出空白的产生,第4自然段段首句从创作者过渡到欣赏
者。

(1点2分,答对2点即可)5.①从创作者的角度看,(过于完备的表达,不利于显现意象的丰富性)留下空白可以让读者结合前面的故事情节去揣摩黛玉的心情,更有利于体现其内涵的丰富性。

②(有意识地留下空白,可以诱发读者产生心理反应)作者估计黛玉临终前的话语会激起读者的期待,特意留下空白,诱发读者去体会和想象。

③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这个空白可以满足读者对《红楼梦》二度创作的需要,更好地显现作品的价值。

(1点2分,括号内的内容非必答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