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009年高考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 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 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 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 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碧云寺秋色》)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马缨花》《绵绵土》)
外形 与 胡杨 相似
(4)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 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 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 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 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 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 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 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 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 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 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 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 精神 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 与胡 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常见的线索有:
⒈ 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⒉ 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 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 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 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 中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2.对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 体是解题的关键。 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 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 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的关系的基 础上理解词语。 4.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 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了解一些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词语或短语 的结构特点等.
㈢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 音乐感。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 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 示出深远的意境。
理 解 B
考 纲要 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 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怎样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
文章中的指代词往往运用于同一事物的反复出现之 时,所以代词的出现,多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 。因此代词指代的内容在本句中往往难以找到,而要从 上句或上文甚至下文入手,由近及远地去寻找。还要注 意上下文对指代内容的限定或提示。
准确把握文中指称词的称代内容注意以下三方面: 首先,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搞清称代词语替代对象 是实词还是短语,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句群还是段 落,是一段还是数段。 其次,要确定是近指还是远指,是指代一方还是指 代双方。一般来说,“这”、“这些”、“这里” 等是近指,“那”、“那些”、“那里”等是远指, “相互”、“相与”之类则指向双方。 再次,要明确是向前还是向后找。通常情况下,代 词往往出现在所称代的对象之后,因而必须由近及 远地从上句上文中寻找。不过,如果是起提示作用 的代词,就必须看下文,向后找。例:“自然科学 有两门近亲:一门是哲学,一门是文学”。
活得顽强 死得悲壮 英雄胡杨!
胡杨的英 勇顽强来 自于艰苦 恶劣的自 然环境, 人若目睹 其境,也 会深受感 染,变得 坚强,成 熟起来。
(7)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 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 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 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 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 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 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 一层情思。 (8)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 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 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 对比 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 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 会重新平衡。 (9)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光溶罩,珠圆玉润,沉鱼落雁。
三(8)畅想大西北的未来---------------重新平衡
1.文章开头说大西北失去了平 衡,是一个倾斜了世界,这里 的”平衡”是什么意思?
分析:这是一个考查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题。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方面的知识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1、文中哪些词语属于重要词语?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散文知识网络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 写作自由,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 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 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内 容,离不开人、事、景、物,表达 方式一般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 论融合在一起。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 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
㈠记叙性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 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的精神风貌, 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日月行色》)
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 可以归为四类:
一、词语理解型 二、句子理解型 三、表达手法型(含形象、语言、艺 术手法)
*湖南卷中此题体现在赏析短文写作中
四、主旨理解型
总想为你唱支歌。
(07全国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07全国2)
总想为你唱支歌
(1)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 拟人 块上。 壮哉,左公柳! (2)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大美,左公柳! (3)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 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 比喻 震 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 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 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 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 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 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 义或隐含义。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 阐述词语的含义。
㈢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 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 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哲理散文重 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既有生动的形象, 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 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杨相 同
(5)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 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 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 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 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 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 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 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 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 总使我热泪盈眶。 (6)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 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 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温室里培养不出耐寒的 松柏,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戈壁石来自大西北,它美不 可言,我与他再不分离,我 听到大西北的呼喊。我对它 的感情就是对大西北的感情。
文章结构 一(1-2)对大西北的总体感觉—失去平衡
伤痕斑驳,身躯倒伏,顽强 (3)左公柳 拼搏,绽放美丽 二 (4)民勤人—脸手黑皱,向命抗争 大 疤痕累累、粗壮结实死亡的胡杨 西 (5)胡杨林 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一片 北 呐喊的海洋 的 景 (6)走大西北的体会 体不盈握,状苦鹅卵,通体赤红,沁 象 (7)戈壁石 着淡淡乳白,石纹如涌动的江湖。月
1.文章开头说“大西北失去了平衡,是一个 倾斜了世界”,这里的“平衡”是什么意 思?
2.文章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结尾又一次说“总想为你唱支 歌”,读了文章,你认为为谁 唱歌?为什么唱?唱什么歌? 这是考查代词的指代意义的题
2.指代词(包括有指代意义的词语)的解 题思路。
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 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 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 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 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三、散文的特点。
㈠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 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 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 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为更好 地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非常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 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
分析:环境何等恶劣,左公柳生存何等艰难,左公柳 本应得到良好的生存条件,而事实却如此,上帝啊, 这公平吗? 左公柳生存的环境————大西北失去了平衡,是一 个倾斜了世界;那么,平衡的,不倾斜的世界应当与 现实的大西北相反,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1答案。大西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风大沙多,干 旱缺水,无数顽强拼搏渴望生存的生灵却被大西北戈 壁沙漠的恶劣环境无情的夺去了生命,这个世界太不 公平了,这是一个失衡的,倾斜了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07全国2)
壮哉,左公柳! 总想为你唱支歌 大美,左公柳! (1)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
块上。 (2)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3)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 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 震 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 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 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 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 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 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鉴赏评价 E
命题走向
从命题材料看: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 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散文为材料设题。
从文章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 高文学品位的。 从考点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 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 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 (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