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填空。
(16分)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光、温度和。
3、生物之间有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 ___。
4、“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 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 ___。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
7、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8、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二、我会判断。
(24分)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我会选择。
(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
B、黑暗、潮湿
C、干燥、明亮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四、我会连线。
(6分)
1、连线。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五、我会分析。
(10分)
1.用箭头来表示下面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最少写出3条)(9分)
枯叶小草蚜虫蝗虫瓢虫小鸟蛇兔子老鹰蚯蚓
2、如果草原上的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少了呢?草少了呢?(4分)
六.我会研究:(16分)
1、下面是501班同学在研究绿豆种子是否需要温度获得的资料:(4分)
绿豆种子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记录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
(12分)
七、我会阅读(10分)
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
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
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
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①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
到,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②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
③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
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我会填空。
1.种子 2.水分 3.食物链 4. 2 水稻 5.适应 6.许多种 7.生态系
统 8.威胁
二、我会判断.1.× 2.× 3.× 4.√ 5. × 6.√ 7.× 8.√
三、我会选择.1.C 2.A 3.B 4.B 5.A
四、我会连线
五、我会分析。
(1) 1.小草→蝗虫→小鸟 2.小草→瓢虫→小鸟 3.小草→兔子→老鹰
4.枯叶→蚯蚓→小鸟→蛇→老鹰
(2). 鹰少了,兔子没了天敌加速繁殖种群数量增加,草变少,兔子会打洞,草原会被破坏。
兔子少了,鹰也会变少,草变多。
草少了,兔子和鹰都变少。
上述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六.我会研究
(1).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应的温度.
(2). 2、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
(12分)
七.我会阅读:
考试中答题策略和几个答题窍门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终都要参加升学考试,而考试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于两小时的“经验”不足。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的都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
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考场之后,他的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常数,而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
答题得分到底有什么技巧,这也许是所有中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也许中考状元们能给我们答案。
经过中考实战,中考状元们都展现出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良好心态、踏实的知识基础和应试技巧。
下面是他们在备考应试阶段总结出的“四先四后”应试技巧。
1.先易后难
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先做那些简单的题目,然后再做困难的题目,先做A 类题,再攻B类题。
当然,容易和困难是因人而异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虽然试卷本身的编排已经在原则上考虑到从易到难,但这仅仅是命题组的主观认识,而且数学试卷常常被设计为“两个从易到难的三个小高潮”(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从易到难;每类题型本身又从易到难),就是说,选择题的难题完全可能比填空题的易题困难,而解答题的易题又完全可能比选择、填空的难题容易。
所以,进入第二遍答题时,就无须拘泥于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被跳过的题目其实还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特别是不能在低分值的题目上耽误过长时间,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
2.先熟后生
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位、题型结构比较熟悉的题目
后攻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都比较陌生的题目。
先做在某些方面有熟悉感的题目,容易产生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登高。
3.先高后低
这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解答题),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比如:
(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
(2)到了最后一二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
事实证明,“大题拿小分”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先高后低”要与“先易后难”结合起来,不能不分难易,专挑高分题做,否则会造成“高分难题做不出来,低分易题没时间做”。
4.先同后异
就是说,可考虑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如同为函数题,同为方程题,同为不等式题,同为数列题,同为三角函数题,同为立体几何题,同为解析几何题,同为概率
统计题,同为微积分题等),这些题目常常用到同样的数学思想、类似的思考方法,甚至同一数学公式,把它们结合起来一起处理,思考比较集中,方法或知识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一般说来,数学中考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维活动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兴奋中心必须从这一章节跳跃到另一章节,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中心转移得过急、过陡和过频。
当然,在做到以上几点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要坚持到最后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试题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
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成绩,想真正获得知识,就必须要重视记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