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化湿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 “去恶气,疗霍乱,止痛。”
《本草图经》: “治脾胃吐逆,为最要药。”
《本草化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 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 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 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佩兰
佩 兰 《本经》 ※
为菊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佩兰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地上部分。主 产于江苏、河北、 山东等地。夏秋 二季两次采割。 鲜用或晒干切段 生用。
湿病的治则
1. 温化水湿:适用于湿从寒化,阳虚气不化水,如水肿、 痰饮、寒湿脚气等,常用药物如桂枝。
2.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俱盛或湿从热化,如黄疸淋症、 脚膝肿痛等,常用药物如黄连。
3. 攻逐水湿: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腹的水肿重症而体质强 壮者,药如甘遂、大戟等。
4. 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湿邪在表或筋骨关节,常用药物 如防风、羌活。
行气宽中 白豆蔻
芳香而气清,能温 中止呕,且入 肺
经,适用于中上二 焦寒湿气滞之证。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1.广藿香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 醇、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薁醇、 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以及多种倍半萜;此 外尚含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本品挥发油能 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 广藿香酮有抗真菌作用。本品还有抗菌、发汗、 止泻、扩张血管作用。
燥湿
燥性较烈, 其燥湿健脾作用较强 又能去风湿,明目。
砂仁
砂 仁 《本经》 ※※
为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或海南砂 A. Iongiligulare T. L. Wu 或缩砂 A. xanthioides Wall. 的干燥成熟果 实。阳春砂主产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海南砂主产于广东、海南岛 及湛江地区。缩砂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均于夏秋间 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用时打碎。
临床应用:
明目
此外,尚可用于夜盲症及眼目干涩。 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
应用特点
本品芳香温燥辛烈,内能化湿浊, 外能祛风湿,为治湿要药。凡湿邪为病, 无论表、里、上、下皆可随证配用。寒 湿尤宜,湿热也可用之。
故前人说“但见苔腻者,即可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苦温燥烈
临床应用:
芳香燥烈,燥湿 健脾力强,为治湿 阻中焦的要药。
1.湿阻中焦证;泄泻;水肿、痰饮。
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者,最为适宜。 湿浊泄泻---可配茯苓、金银花。 水肿、痰饮---配茯苓、泽泻、猪苓等。
以其燥湿力强,又
临床应用: 内每化配湿清浊热而之发燥品汗湿以解治表、胜湿 健脾湿;热外为散患肢风之体寒证酸湿。痛明显者多用 而祛湿除痹发汗。
豆 蔻
豆蔻《本经》 ※※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白豆蔻 Amomun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泰国、柬埔寨、 老挝、越南等地。我 国云南、广东、广西 等地亦有栽培。秋季 采收。晒干,生用, 用时捣碎。
处方用名
白豆蔻 豆蔻
带壳打碎
去壳用
白蔻仁 白豆蔻仁
5.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留,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 泻等,常用药物如猪苓、泽泻等。
6. 芳香化湿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 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化湿”。
同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 滞,以解除湿浊引起的脾胃之气滞。
部分药物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 作用。
临床应用:
燥湿化痰 下气平喘
3.痰饮咳喘
常与麻黄、杏仁、半夏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
此外,还常用于治疗痰气交阻之梅核气---每与半夏、紫 苏、茯苓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古有“多用则破气, 少用则通阳之说”。
气虚津亏及孕妇应慎用。
厚朴与苍术比较
厚朴 苍术
燥湿行气, 除满消胀之力为佳 又能下气平喘
胎动不安者,可配人参、黄芪、白术等,如泰 山磐石散。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现代药理研究
缩砂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d-樟脑、 一种萜烯、d-龙脑、乙酸龙脑脂、芳樟醇、 橙花叔醇。阳春砂仁亦含挥发油,油中成分 与缩砂仁相似,但另含柠檬烯、皂甙等成分。 砂仁煎剂可增强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 泌,可增进肠道运动,排除消化管内积气。 砂仁能明显抑制因ADP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 对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显保 护作用,同时有明显的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 素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作用。
阴虚内热,津液亏虚及多汗者不宜用。
文献摘录:
1.《珍珠囊》:“能健脾安脾,诸湿肿,非 此不能除。
2.《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 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 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 之。
现代研究:
1.苍术挥发油少量对蛙有镇静作用,同时 使脊髓反射亢进,较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终致呼吸麻痹而死。
辛散芳香
解暑化湿又能解 表
夏令要药
3.暑湿证及湿温初起。
暑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胸脘 胀闷,呕恶吐泻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 藿香正气散。 夏伤暑湿,头昏胸闷恶心---可与佩兰同用。 湿温初起---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 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处方用名:
苍术、茅苍术、茅术、炒苍术、 炒茅术、焦茅术、制苍术、制茅术。
制苍术
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 减少它辛燥之性。
炒苍术
用麸皮拌炒至味黄色为度,也是减少 其辛燥之性,但较制苍术稍强。
生苍术 用米泔水浸润,切片,晒干。药性较
辛燥
苍术《本经》※※※
药性: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除湿,解表,明目。
适应范围
1. 湿浊内阻 2. 脾胃气滞
3. 暑湿 湿温
配伍方法
每与行气药配伍,以增强化湿的作用--气行则湿化。
如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 伍温中祛寒药;
如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常 配伍补气健脾药;
如用于湿温、暑热、暑湿者,常与清热 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使用注意
处方用名:
产广东阳春县,质 佳。打碎用。
缩砂仁 西砂仁 春砂仁 阳春砂
带壳的 西砂仁, 打碎用。
产于越南、泰国、印 度尼西亚等地,质较差。 去壳,打碎用。
砂全 壳砂
砂仁
药性: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
辛散温通,气芳香, 善化湿行气、醒脾
和胃。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暑湿证及湿温初起。
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口腻纳呆等,多与藿香、黄 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苍术
苍术《本经》※※※
为菊科草本植物茅 苍术(茅术、南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或北苍 A. chinensis (DC.) Koidz 的根茎。前者 主产于江苏、湖北、 河南等地。后者主产 于内蒙古、山西、辽 宁等地。春秋季采挖。 除去泥土、残茎。晒 干,水或米泔水润透 切片,晾干,生用或炒 微黄用。
第十二章
化湿药
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碍气机; 湿性重浊,粘腻不爽,病多缠绵难愈; 脾喜燥而恶湿,湿邪侵犯人体,易伤脾; 湿性趋下病多见下部症状; 湿为长夏主气,暑多挟湿。
湿病的治则
由于湿邪为病的这些特点,故对湿病的治则 也就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湿阻中焦证。
用之每获捷效!
脘腹痞闷,恶心呕吐,体倦便溏,苔白腻----常与
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呕吐。
湿浊内停---可配半夏、丁香等,如藿香半夏汤。
偏于寒者---配丁香、白豆蔻。
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
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
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临床应用
豆蔻《本经》 ※※
药性:
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常与苍术、厚朴、陈皮、砂仁等同用。
2.湿温初起 。
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湿邪偏重者, 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汤;热邪偏重 者,配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
临床应用:
处方用名:
鲜佩兰
新鲜者 切碎用
佩兰 陈佩兰
晒干 切碎用
佩 兰《本经》 ※
药性:
辛,平。归脾、胃经。
功效:
芳香化湿,解暑辟浊。
临床应用
1.湿阻中焦证。
寒湿中阻,脘腹痞闷,少食吐泻,身重体倦等证, 常与藿香、苍术、厚朴、半夏等同用。 湿热中阻,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可单用,或 与黄芩、白芍、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
藿香
晒干 切碎用
广藿香
鲜藿香
新鲜者,切 碎用。主要 用于解暑。
产于广东,一般 认为功效较好。晒 干,切碎用。
藿香《别录》※※※
药性: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解暑、发表 。
临床应用
本品为芳香化湿 为化湿和浊中的止要呕药的。要恶药心
以脾胃湿呕浊吐引、起苔者白尤腻宜者
偏湿阻者,常与苍术、厚朴、白豆蔻等同用。
偏气滞者,常与木香、枳实、白术等同用,如 香砂枳实丸。
若脾虚气滞者,多配党参、温茯中苓止等泻药、,止如呕香。砂
六君子汤。
寒湿或虚寒多用。
2.呕吐泄泻。
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
临床应用:
行气和中安胎
3.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妊娠恶阻呕逆不能食,可单用本品抄熟研末服, 如《证治准绳》缩砂散。
本类药物多属辛香温燥之品,易于耗气 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 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别录》※※※
为唇形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广藿 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地上 部分。主产于广 东。夏、秋季枝 叶茂盛时采割。 鲜用,或阴干切 段生用。
2.对大鼠应用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 诱发的肝细胞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3.苍术、艾叶烟薰消毒,对多种病毒均有 杀灭作用。
厚朴
厚朴《本经》※※※
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 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或凹叶厚朴 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皮、根皮 及枝皮。主产于四川、 湖北、安徽等地。4~6 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 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 微煮后堆置阴湿处, “发汗”至内表面变紫 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 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姜汁制用。
湿阻中焦---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肠胃积滞---常与枳实、大黄同用,即厚朴三物汤。
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
食积不化,嗳腐腹胀---配山楂、神曲、麦芽等。
脾胃气滞---单用,或与枳壳、陈皮等同用。
2.泄泻痢疾
常与黄连等同用,用于湿浊泻痢。
厚朴能燥湿、散 寒,常用于湿盛、
寒湿泻痢。
2.风湿痹证;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足膝 肿痛、痿软无力;湿温、暑湿证等。
风湿痹证---常配秦艽、苡仁、独活等同用。
风寒挟湿之表证---与羌活、白芷等同用。
湿热下注,足膝痿软---常配黄柏。 辛散苦燥,长
于祛湿,痹证湿
湿温、暑湿证---配石膏、知母。盛者尤宜。 湿浊带下,湿疹、湿疮---配清热燥湿药。
处方用名:
用生姜、苏叶煎汁, 趁热拌入,烘燥后用, 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厚朴《本经》※※※
药性: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临床应用:
苦燥、辛散、性温,能行
气既、去燥有湿形、之消积实、满温,中, 尤又长散为于无消行除形气胀之消满胀湿之。满要。药!
1.脘腹胀满、或疼痛
3.呕吐。
可单用为末服,或与藿香、半夏等同用。 小儿胃寒吐乳,可与砂仁、甘草同研细末,常 掺口中。
此外,本品尚能解酒毒。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砂仁与白豆蔻比较
砂仁 化湿醒脾
芳香而气浊,能温 中止泻,适用于中 下二焦寒湿气滞, 尚有安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