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
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电工电子实训”
课程为例
[摘要]“电工电子实训”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思维、引向工程应用和创新打下基础。

劳动教育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必须跟上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更是迫在眉睫。

通过深入分析现状,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使之更加适应新要求。

[关键词]劳动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2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21-8-19);2021年南昌航空大学校级教改课题(JY21105);2019年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课题(SY2007)。

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开放基金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李华英(198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研究。

[中途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收藏日期]
一、前言
“电工电子实训”是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通过综合训练和实习操作,让学生掌握生产实践与电工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并且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
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部分明确“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
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要求“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
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这一规定明确了学校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即“劳动教育融入课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
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
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
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
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源于1989 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6 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共同发起和签署。

这个协议主要
是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教育学位(其学制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并且由各签约
成员确认已认证的工程教育学位,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国已认证专业的人员
均应当被其他签约国(或地区)承认已获得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

2016 年6 月2 日,我国成为第18 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
量得到国际认可。

二、研究现状分析
教师们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与探索,举办了较多的研讨会、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论文、撰写了许多高质量
的专著。

在外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以关键词“Electrician and
Electro nics Training”文献检索,共找到370条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数据库
文献检索,以“电工电子实训”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33632条结果;以
“劳动教育”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79370条结果;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573583条结果。

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整合与
更新实训内容,二是完善实训考核制度,三是优化实训教学模式,四是改进实训
教学方法,五是丰富实训教学方式。

结合两者或三者一并开展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劳动教育”
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2595条结果;以“劳动教
育”和“电工电子实训”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316条结果;以“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和“电工电子实训”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找到4932条结果;以
“劳动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电工电子实训”为关键字进行检索,
共找到107条结果。

主要内容上涵盖了相关内容,但并不完全具有针对性。

例如
当前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已有不少成熟经验,但是劳动教育在课程中的有机
渗透、融合尚研究不足,同时还存在教师对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以及如何把握劳动教育渗透课程的度等问题,以致劳动教育融入课程还始终停留
在政策和学术主张层面。

三、劳动教育与“电工电子实训”实训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电工电子实训”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
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训,使学生
建立起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概念和工程意识,同时使学生基本具备电子
产品装备和维修的常识,培养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
手实践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思维、引向工程应用和创新打下基础。

课程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可作为劳动教育的探索先锋课程。

要达到良好的劳
动教育效果,就不能生硬硬套地将劳动教育机械地添加到教学过程中,而是要根
据课程的知识体系挖掘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的知识点找好融入点,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以灵活自然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课程劳动教育。

1、挖掘“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蕴藏大量的极具劳动教育意义的知识点和教学元素,这些都是开展课程劳动教育
的优质素材。

广泛收集和深度挖掘所蕴含的优质劳动教育元素并设计相关的劳动
实践活动是首要内容。

细致审视教学内容,深度发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劳动教育
元素并进行系统整理,讨论分析当下的学科研究前沿、社会热点与最新的国内外
时事变化中适合用来教学的劳育案例,收集案例的相关文字或影像资料。

在此基础上,不拘形式、巧妙而灵活地将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社会
热点问题等劳动教育内容与一个个课程知识点相结合,使劳动教育元素“基因式”
地融入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以“润物无声”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浸润于劳动教育的氛围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探索劳动教育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实践的路径
以课程大纲为基础,探索建立实训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路径。

在基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各教学模块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课前知识预习,课中实施实训专题内容与劳动教育融入的五步教学法:老师讲一讲、学生想一想、学生动手实践(做一做)、项目实践完成后自行测试(测一测)、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对学生实践成果评价(评一评)。

3、劳动教育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优化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劳动教育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于所在学校理工类各专业,围绕“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教学效果”五个方面以及“效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四个维度,构建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评价问卷、教师反馈、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评价劳动教育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电工电子实训”实训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目的在于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作为导向的一种合格性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在于注重毕业生的质量,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是学生走进大学入门级面向工程的实践环节,不光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培养良好的工程素质、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启蒙阶段。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电工电子实训的有机结合
传统电工电子实训的教学内容、考核和形式等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教
育专业认证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
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都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一方面不能被新工具、新学科所淹没,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被淡化;对于实训教师来说,一方面不能放弃
阵地,另一方面也不能固守以往教学模式和结构,解决的最优路径只有一条,只
能主动作为、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为技术发展和专业需求传授方法,为学生志
趣改内容、建模式。

建立起一套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新体系,使电
工电子实训能辅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2、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实践的路径。

希望对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之前,
就要思考实训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如何着手解决,经过对一系
列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掌握实训的相关知识。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
文献资料,阅读所包含的背景知识,了解实训的来龙去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在课堂上,先让同学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自己讨论,逐一解决,实现学生由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

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
是简单的完成学实训内容。

下课前,再由同组同学互相打分,实现教学中以“教
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能更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学
生参与互评打分,让他更清楚实训的培养目标,能指导学生后续的实训准备和操
作过程。

通过落实预习、课堂模式改革、学生参与评价体系,使学生思考实训方法、掌握操作、学会数据处理。

五、劳动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背景下的“电工电子实训”实训课程改
革实施路径
1、培养目标的一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就在于大学生毕业后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劳动者,最终目标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

就此角度而言,劳动教育在工程
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

2、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采取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与劳动教育融合模式,能够树立大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了解并掌握劳动
的伟大意义,促进未来文明创新工程开发与建设。

对大学生来说,学习与实践锻
炼是其主要劳动表现形式。

高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工程文化要素与劳动
教育的融合,即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工程劳动与成果的尊重,认识自身工程实践
的价值,热爱所学专业。

可采取增加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工程项目实际工作体验
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机会,提高职业修养,促进工程技术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戢小亮,徐静萍.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J].物联
网技术,2022,12(04):130-132
[2]阎伟,刘学柱,冯俊尊.互联网时代电子电工技术发展路径[J].数字技术与
应用,2022,40(04):92-94.
[3]宋冬萍.基于OBE的电工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电子技
术,2022,51(03):202-203.
[4]陈灵敏,万频,陈安,刘银萍,杜宇上.基于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
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01):144-147.
[5]吴东,杨桂华.新工科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众科技,2022,24(03):129-13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