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
考试题(含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A。

拊.心(fǔ)寥.廓(liáo)峥.嵘(zhēng)以药淬.之(cuì)
B. 颓.圮(tí)阙.秦(quē)彷.徨(pánɡ)以飨.士卒(xiǎng)
C. 河畔.(bàn)漫溯.(sù)刀俎.(zǔ)星辉斑斓.(lán)
D. 火钵.(bō)瞋.目(chēn) 长篙.(hāo)夜缒.而出(zhuì)【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B项,“颓”应读tuí,阙秦(quē)—-jué;C项,“畔” 应读pàn;D项,“篙”应读gāo。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 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

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

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沧-—苍;B 项,候—-侯;C项,和-—合。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谁才是中流砥柱
....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B. 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
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 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

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
,外交部D. 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
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和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使用正确。

B.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使用正确。

C水乳交融:形容关系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使用正确。

D.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此题考核成语,选项D“危言危行”望文生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

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担当”与“文化精神”搭配不当,可在“文化"前加入“传承”;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后横线上的语句,顺序妥当的一项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爱它们的“清”和
“远”.,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晃动
A. ②④⑤③①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③⑤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注意前一句含有先后顺序的两个条件:“我爱”“也爱”告诉我们要先说“小池",后说“溪流”;再注意按第二小句的“清”、“远”顺序排列即可.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C.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发现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发"结合“图”分析,译为“打开”.句意: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7.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失其所与,不知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项,“蚤”通“早”;B项,“卒”通“猝”;C项,“知”通“智"。

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分类能力。

①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

②怪: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认为……奇怪。

③小: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

④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⑤迟: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迟.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⑦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仪。

⑧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⑨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

⑩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

故选C。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认为.D项,①介词,趁机;②副词,于是。

故选B。

10.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此亡秦之续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A.是寡人之过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D.此亡秦之续耳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
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
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
..
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 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和其他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这篇诗词的字数、句数格式和写作内容。

C. 《鸿门宴》中的座次有一定的规范:按古代的礼仪,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D. 《荆轲刺秦王》中:卿,是对他人的敬称;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13. 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

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 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 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14. 翻译下列句子.
(1)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11。

C 12. B 13. B
14. (1)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征求
樊将军的首级,您将(打算)怎么办?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洗刷)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荆轲。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怒”“叱”的主语都是“荆轲”,排除A项、D项。

“所以留者”的主语是“仆",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
规定“写作内容”错,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错误,应为“悲壮的气氛”.“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刺秦”准备中的高潮。

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闻",听说;“购”,悬赏征求;“之",助词,的;“首”,首级;“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将奈何”,您将怎么办。

(2)“然则”,这样那么;“而”,连词,表并列;“见"被动句式;“陵",欺侮;“之”,助词,的;“除”,消除、除掉.(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衣冠”,穿着、戴着(名词活用为动词);“以”,连词,来;“之”,代词,指荆轲.
【点睛】参考译文: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早晚都会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可敬的人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

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既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又可以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样对付这件事情?”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才得以听闻(您的)教诲!”于是就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
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人名)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

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7年7月25日
15。

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16.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礁石"象征着什么?通过“礁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意象:浪、礁石、海洋。

海洋中的浪无休止地冲击礁石,并在礁石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

但礁石却将浪“打成碎末、散开”,并且以含笑的姿态“看着海洋”。

16. 礁石象征着乐观、永不屈服的精神。

诗人通过塑造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来表达自身不向命运低头,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情感。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作者)“意”和客观的(景物)“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借物抒情.诗的第一节先描述“浪”:“一个"“一个"无休止地扑过来,一个“扑"字凸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然而,这样的敌人,却“每一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照应诗题,“它"对“浪”的粉碎,就是礁石的胜利。

诗的第二节聚于礁石,对此作出了明确答复.“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这是礁石搏击海浪留下的伤痕,也就是礁石胜利的代价。

更可贵也更具鼓舞力的,不是这些伤痕,而是礁石战斗的精神状态。

诗人用一个“但”字转出了礁石那并不留连于伤痕,也不趋于消极的精神:“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站”昭示着立场的坚定,“微笑"显示着对敌的从容,“看着海洋”,那是时刻不松懈的警惕啊!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

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礁石屹立在海上,为了生存,它顽强地同海浪进行搏斗,
总是把“扑过来"的每一个海浪都“打成碎沫”;尽管伤痕累累,仍巍然屹立。

“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默写
17。

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
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6)《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真的猛士,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是夕阳中的新娘(2)。

在我的心头荡漾(3)。

指点江山(4)。

粪土当年万户侯(5). 怅寥廓(6). 问苍茫大地(7). 谁主沉浮(8). 在雨中哀怨(9). 哀怨又彷徨(10)。

雄关漫道真如铁(11).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12)。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漾”“怅"“苍”“漫”“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