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的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 2 个纬度
解析:第 3 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 P 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 P 点时,北半球 的节气应是夏至。第 4 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 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 2°,变为 21.5°,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 21.5°,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4 个纬度。 答案:3.B 4.C
零时所在的经线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零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
联系
线;②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 180°经线
与零时经线重合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解析:第 6 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 180°和 0 时经线。顺 地球自转方向,过 180°,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 向,过 0 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 图):0 时经线为 90°W,b 点位于非阴影区,为 7 月 7 日,每条经线 之间相隔 45°,b 点经度为 45°W,故 b 点区时为 7 月 7 日 3 时(东加西减,经度差 15°, 时间差 1 小时)。故选 D。第 7 题,由上题可得,0 时经线为 90°W,北京时间(120°E)为 7 月 7 日 14 时。故选 A。第 8 题,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为 15°/h,线速度由赤道向 两极点递减,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为 0。a、b、c 三点的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 a、b、c,故 a、b、c 线三点的速度为 a>b>c。故选 C。 答案:6.D 7.A 8.C
(2)极地投影图示
[过关题组]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 7 月 6 日,非阴影部分表示 7 月 7 日,每条经
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 6~8 题。
6.此时,b 点的区时是( )
A.7 月 6 日 3 时
B.7 月 7 日 6 时
C.7 月 6 日 6 时
D.7 月 7 日 3 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 见下图。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1.特殊地方时的确定 (1)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②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 ③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 时。 ④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 12 时。 ⑤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 0 时(或 24 时)。
如图为近六届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位置及举办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 题。
3.2018 年冬奥会于北京时间 2 月 9 日 19 时开幕。此时与平昌日期相同的其他城市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解析:选 D。当北京时间为 2 月 9 日 19 时时,西十一区的区时为 2 月 9 日 0 时,即除东 西十二区外,其他时区同处于 2 月 9 日,所以图中 6 个城市都处在同一天。
3.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 A 地起飞,经过 m 小时飞行,降落在 B 地,求飞机降落时 B 地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 B 地时间=起飞时 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正负选取原则,B 在 A 东侧时取+,B 在 A 西侧时取-(东加西减)。
[过关题组]
右图中①为晨线和昏线的交点,P1、P2、P3、P4 中有一条是正确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地理
01
考点1
02
考点2
03
考点3
04
考点4
05
专题强化训练
考试内容 1.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5)国际日期变更线
考试要求
b b b c b
考查方式
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主 要通过区域图中不同经纬度 的两地比较日落(日出)时间; 地方时与区时、日期范围是 潜在考点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温馨提示]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 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过关题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 1 是天赤道
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 1~2 题。
(3)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23 时 56 分 4 秒
24 小时
旋转角度 360°
360°59′
意义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更替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__自__转___;昼夜交替的周期:1 个太阳日(24 小时)。 (3)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读右图,图中 A 平面为黄道面,B 平面为赤道面,据此回答 3~4 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P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D.冬至
4.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 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 25.5°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 24.5°
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 4 个纬度
(2)其他地方时的判断
平分白昼的经线 ①地方时 12 时正午时刻
一天中日影最短
②地方时 0 时(或 24 时)平 两分 个黑 日夜 期的 的经 自线 然分界线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图示法 在计算时间时,关键是分清已知和所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然后绘图计算。 如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 5 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方法步骤如下: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北半球__右___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水 平气流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合。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1)地方时——因__经__度___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区时——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东 8 区的区时;_1_2_0_°__E_的地方时。 (4)计算:画数轴,东加西减。
日期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我们在进行时间的换算时,不可避 免地要涉及日期的变更,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两条日期变更线
两条日期变更线
两侧日期差异
特性
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致沿 180°经线)
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
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5.向日葵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在花盘盛开前,花盘白天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其 指向落后太阳 12°。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大约凌晨 3 点时,又朝 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据材料回答下题。 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________。 解析:由材料可知,向日葵指向落后太阳约 12°,当花盘指向正南(地方时 12 时)向西偏 12°,由太阳每小时运动 15°,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 12:48 向日葵指向正南方向,而当地 位于 108°E,北京时间为 120°E 地方时,比当地地方时早 48 分钟,再计算北京时间为 13: 36。 答案:13:36
的晨线或昏线。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 P1、P2、P3、P4 正确的是( )
A.P1
B.P2
C.P3
D.P4
2.若图中的晨昏线为昏线,则此刻北京时间为( )
A.14:40 B.14:00 C.2:00 D.2:40
解析:第 1 题,晨线与昏线的交点位于 0 时或 12 时所在经线上;与晨、昏线交点相差 90°的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应为 6 时或 18 时;结合图示, 根据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寻找与其相差 90°的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此判断 P3 正确。选 C。 第 2 题,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时,结合地方时计算方法可求得北京时间。选 A。 答案:1.C 2.A
1.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 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 2 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 左。第 1 题,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 月 22 日)之前且靠近 6 月 22 日处, 故应为丁。第 2 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 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 A、C 错; 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 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 B 错、D 对。 答案:1.D 2.D
9.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 向东至
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
解析:选 D。首先计算该日该时白昼的经度范围:地方时 6:00 所在经线向东到地方时 18:00 所在经线,即 120°E 向东到 60°W,其中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120°E 向东到 160° E,跨经度 40°,占全球的比例:40°/360°=1/9。
4.9 月 23 日,当一架航班飞到 10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落。这时
北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 19 时
B.19 时多
C.不到 17 时
D.17 时多
解析:选 B。9 月 23 日,全球昼夜平分,海上日落应该是当地时间 18 时,而在飞机上
看日落时间要稍晚些,即此时 105°E 地方时要比 18 时晚,故北京时间为 19 时多。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_自__西__向___东__。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 1°/日。 (3)周期: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 月初,地球位于近__日__点__,公转速 度快;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_约__2_3_._5_°__。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 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 ①自西向东(如图 A)。 ②北极上空俯视:呈_逆__时__针__方向旋转(如图 B)。 ③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 C)。
(2)速度 ①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__赤__道___最大,两极为零。 ②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 15°/h。 ③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a.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___小____;反之越___大____。 b.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7.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 月 7 日 14 时
B.7 月 8 日 14 时
C.7 月 7 日 17 时
D.7 月 8 日 17 时
8.有关 a、b、c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 b 点大于 c 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 a 点大于 b 点
考试内容
2.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考试要求
b c c c b
考查方式 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主 要通过区域图中不同经纬度 的两地比较昼夜长短的差异 或计算某一地点(给出经纬 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某 一时刻影子的朝向;昼夜长 短及比较、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是潜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