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特质,深入解构托物言志类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月·02
【摘要】散文有着散文的创作规律,也有着其相对应的阅读策略。

教师要善于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文本的独特类型,通过把握文路、梳理线索、关注语言、洞察内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托物言志的散文世界,实现对经典散文的深度解构,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从研制内容、聚焦语言和洞察手法三个角度深度解构托物言志类散文,在积累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研制内容洞察手法
托物言志【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0)02-81-02散文家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的散文,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统编教材将其安排在七年级下册,这篇拥有丰富教学价值的课文,如何从文本的体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服务呢?下面笔者将自己研磨这一课的历程进行梳理与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依托课程标准,精准研制教学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明确指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启示。

这篇《
紫藤萝瀑布》作为文学作品中写景状物类散文,就需要在体验情感、理解表达之精妙的基础上,学习文本精准形象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洞察作者托物言志的创作方法。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篇章具体要求:①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②感受借助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来
寄托情思的表达策略;③尝试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分析文本作品之间的感悟与思考,从而扩展视野,强化作品理解。

《紫藤萝瀑布》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重点精读类文本,课后思考题也设置了理解情感变化、揣摩语言精妙、理解关键词句和托物言志写法的习题,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将这些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此外,七年级学生虽然早已接触过状物写景类的散文,但是融状物、写景和抒情于一体的散文尚属首次,教师要精准摸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鉴于此,笔者将教学内容定位于托物言志和写景状物这两个偏重于语言和手法的维度上,借助语言方法感知作者的内在情感,并由此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①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在写景状物过程中的精妙之处;②梳理作者在写景状物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这两个目标与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一脉相承,突出了教学的关注点和核心点。

这一目标源自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精准解读,源自于教师对教材梯度的精准把握,更源自于教师对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文本特点的深刻洞察,使得教学内容避免了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的尴尬,教学目标更适切、集中,从而在一课一得的理念下将教学目标得到最基本、最巧妙的落实。

二、聚焦语言,深入洞察状物策略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训练和巧妙落实。

这篇《紫藤萝瀑布》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就显得极具特色,是学生进行文字运用训练的最佳教材。

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圈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紫藤萝花特点的语句,并尝试交流自己
把握文本特质,深入解构托物言志类散文
周桂琴
81
JICHU JIAOYU YANJIU ·
为什么要圈画这些语句,对课文中极富表现力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最能展现紫藤萝花特点的词语:深深浅浅、不停生长、泛着点点银光、迸溅、张满了的帆、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辉煌等,从这些词语的交流分享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形态和色泽、芳香等不同的维度,将紫藤萝花的美丽可爱、生动活泼描述得更加生动可感、欣欣向荣,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描写花朵的词语中感受到花儿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活,并在穿越文本藩篱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蕴藏在文本语言之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这些典型化的词语世界中,感受语言背后的意蕴,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效发展。

再如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展现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的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紧扣关键性词语的基础上,体悟作者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教学向前推进。

很多学生在自主性初读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并无障碍,关键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极富特色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在深入赏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表达上的独特艺术性。

例如比喻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不再是说说将什么比喻成什么,而需要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紫藤萝花活泼热闹、繁盛辉煌的勃发生态。

再如拟人句“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好不活泼热闹”,也是运用动态的方式来展现静态的美感,将紫藤萝花的一串串、一朵朵状态拟化成为了鲜活的生命个体,将花的可爱与活泼描写得如同快乐的儿童一般。

细致而悉心地品味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语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比喻和拟人手法所带来的生动形象之感,而且更强化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和悦纳,从而达成了语言的实践运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浸润情感,立体学习表达手法
《紫藤萝瀑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写景类散文,同时在写景的过程中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

作者被眼前的繁华所吸引,花朵所绽放出来的浓烈生命气息,就如同一股暖流沁入了作者的心脾,并引发了作者关于疾病和生死的思考,形成了关于精神宁静与生之喜悦的体悟。

作者分明是在赏
花,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相关背景,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全新体悟。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之外花朵的稀零就有着深刻的用意,语段中“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花儿小心翼翼开放的状态,直至后来花架被拆除。

了解了这些创作的背景,我们再来对比十年之前“稀落、伶仃”和当下“辉煌、繁密”的状态,学生就意识到作者不仅是在进行花朵的对比,更是在进行时代的对比和生命的对比。

正是在这种对比之下,作者的感思进一步向深处迈进:人也和花朵一样,会遭受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又是无止境的。

当看到如此具有生命活力的花朵,作者似乎有了劲头,并加快了自己的脚步,由此文本内在线索就露出了端倪:依循着文本“看花、回忆、体悟”的内容主线,作者的情感也呈现出“繁密辉煌、人生挫折、生命永恒”的线索。

作者将着力描写自身的情感意蕴,融入在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过程中,这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表达手法。

就此,教师可以利用《紫藤萝瀑布》来深入洞察作者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展开描写的。

首先,引领学生关注作者对事物的描摹。

开篇作者就以“停住了脚步”来展现内心的激动与惊奇,由于心境的悸动,对花朵的描写就绝不是客观还原再现的过程,而是倾注了自身的主观情愫,笔下所描写出来的花朵才展现出繁盛茂密、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的状态。

也只有这样,才能冲淡作者内心的困惑,达成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回忆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初衷,利用丰富的背景资源,对话作者,窥探作者的表达用意,将原本客观的自然融入了情感、历史和社会的多重背景。

最后,跟随作者的笔触重新回到现实,体悟出作者内在的认知意识,体悟作者从花朵到亲人、生命和生活的体悟与思考,最终实现从“物”到“志”的转变。

散文有着散文的创作规律,也有着其相对应的阅读策略。

教师要善于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这篇文本的独特类型,通过把握文路、梳理线索、关注语言、洞察内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内蕴世界,实现对经典散文的深度解构,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兴业县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兴业,537800)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