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培育公 民社会 ,建立合作机制;第三 ,发挥媒体 中介作 用。
关键词:政府 公民 互动共治 媒体
改革 开 放 3 0 年 , 中 国的 社会 利 益 呈现 了多 元化 和 分 小 社 会 ”治 理 模 式 也 越 来 越 显 示 出结 构 性 缺 陷 。探 索 最
官 民 良性 互 动 的标 志事 例 。这 表 明 了政 府 与 公 民都 在 成
总第 5 4 4期 第 1 7期




Man agement ObSe rver
2 0 1 4年 6月 中 旬 出版
构建 “ 政府一 公 民”互动共治模式
杨展 怡
( 佛 山科 学技 术学院 经济管理 学院 佛 山 5 2 8 0 0 0 )
摘要: “ 政府一公 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 当前 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 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 要阶段 。构建 “ 政府一公 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提升共治能力;
分别是 :1 、基 于市场为导 向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2 、基 互动共治模式也是 当前 中国治理模式 改革 的更为可 行的 于政府公共服务职 能的新公共服务理论;3 、基于政府与 短 期 目标 。 公 民共同合作的善治理论;4 、基于政府 、市场 、公民三
方 合作 的合 作治 理 理论 。
最终改变政策走 向的事例。最典型 的是, 2 0 0 9 年广州 “ 番 使 公共利 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其 “ 本质特征就
政府 与公共管理
如 果善治是公共治理的终极 目标 ,那么构建 “ 政府一公 民 ”互动共治模式便是实现这一终极 目标 的必经阶段 。
马 上 主 动 放 权 于 公 民 ;而 公 民社 会 仍 处 于 初 级阶 段 ,不
应 建 立一 种 既 相 互 制 约 又 相 互 合 作 的 良性 互 动 关 系 。构
政 府 一 公 民 ”互 动 共 治模 式 ,可 以实现 两 者 的 优 势 政府 的力量仍然强大,在这种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谈善 建 “
互补,也是 当前 与中国现 阶段 发展特 点最为契合的公共
2 . 2 达 到善 治 的 必经 阶 段
民社会发展成熟 ,政府与公 民的地位对等时,提倡两者 现 ,损害 公民社会 的 自主性;如 果过 分追求公 民社会绝 合作 的善治治理模式或提倡多方合作的合作治理模 式将 对控制,与政府对抗对立 , 也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 , 会实现并发挥其 巨大的作用。 然而 , 在当前的中国, 公民社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 , 治、谈 “ 合作”似乎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 国 行着职 能的改革 。近年来 ,因为公共政策、公共工程、 造 成社会 动荡不安。因此,在 现阶段,政府 和公 民社会
公 民社会确实开始发挥其作用,而政府也有所觉察地进 治理 模 式 。
公共事件 的分歧 ,经常 出现政府 、公 民双方互动博弈 ,
禺垃圾焚烧事件 ”发生 。该事件被视为公 民理性维权 、
俞可平在 《 治理和善治 引论 》中指 出, “ 善治就 是 在 于它是政府 与公 民社会 对公共 生活的合作管理 ” 。
2 . 构建 “ 政 府 一 公 民 ” 互 动 共 治 模 式 的 意

1 .“ 政府一 公 民 ”互 动 共治模 式 的提 出
2 . 1 契合 当前的现实条件 本文提 出的 “ 政府一公 民”互动共治模式在当前的 动合作 ”等类似概念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与文章 当中。 “ 政府一公民” 互动共治模式这个概念是基于善治理论、 合作 治理理论 的基础上提炼而成 的。善治理论、合作治
方 “ 互 动 ”成 为 可 能 ,成 为 常 态 ,成 为 推 动 治理 变 革 的 的 善 治 目标 。
殊 化 的趋 势 , 中 国 的 “ 强 国家一 弱 社 会 ”、 “ 大 政 府 一 长 与 变 化 ,并 且 在 互 动 博 弈 中 同 时地 对 对 方 施 加 压 力 与
动力, 两者 的相互作用力正在共同推动治理模式的变革 , “ 政府一公 民”互动共 治模式这 一概念表 述,更 为准确
中 国仍 是பைடு நூலகம்处 于社 会 转 型 期 中 的 发 展 中 国家 , 无 论 是 政 府
理理论是 当前治理理论研究 中最为前沿 的理论 ,也被许 的治理还 是公民社会 的发展都存在着不 同的问题 。如果
多学者认为是应 当追求 的最佳 的治理模式 。诚然,当公 盲 目地 追 求 政 府 权 力 的 无 限扩 张 ,必 将 导致 极 权 主 义 出
地 表 达 当前 中 国 的治 理现 状 。同 时 ,构建 “ 政 府一 公 民 ”
合适 的治理主体与治理模式是当下公共治理研 究的重要 虽然未达到大范围的主动 “ 合作 ”, 但 已是 “ 互动 ” 频繁。 命题。 政府、 公 民、 市场三者常被认 为是公共治理的主体, 根据对 治理主体 的认识不同, 形成了四种治理模式理论 。
寻 找 最 佳 的 公 共 治 理 模 式 , 是 是 关 乎 人 民生存 与 共
学术界并没有十分确 定地 提出。但 “ 官 民共治 ”、 “ 互 处 的切 身 问题。而 实践证 明,市场有 “ 市场失灵 ”,政 府有 “ 政府 失败 ”,公 民社会 也会有 “ 志愿失效 ”,单 凭一方的力量, 无法完全满足 日益复杂的治理要求 。 当前,
3 . 2 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 培育 发达 的公民社会 ,是构建 “ 政府一公 民”互动
3 . 2 . 1 培 育 现 代 公 民 意 识 。 首 先 , 创 造 公 正 法 治 的
因为,当前中国政府仍然 占有绝对 的控制地位 ,不可 能 共治模式的重要保障。 可 能立即抗衡政府 。通往善治 的道路 ,必须一步一步地 培育环境 。一方面,要加快法制建设 ,推行普法教育 , 走 。构建 “ 政府一 公 民”互动共治模式 ,首先在于使双 培育公 民法治意 识。另一方面 ,健全 民主制度 ,在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