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半年期末考试试卷完整版(2023年浙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披发左衽(rèn)肱股之臣(gōng)訚訚如也(yín)奸佞(nìng)
B. 弋不射宿(yì)虎豹之鞟(kuò)弦歌之声(xián)乘桴(piáo)
C. 不悱不发(fěi)人焉廋哉(sōu)风乎舞雩(yú)哂笑(shēn)
D. 素以为绚(xuàn)斐然成章(fèi)暴虎冯河(píng)莞尔(wǎn)【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和其他易读错字。
A项,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
B项,桴,应读fú。
C项,哂,应读shěn 。
D项,斐应读fěi。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
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密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
B.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那个年老的乘客始终靠着主桅竿立着,他双手交叉在胸前,沉思着。
C.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是中国最深的堰塞湖,是一个座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内陆淡水湖。
喀纳斯湖雪峰耸峙绿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仙境、神的花园”。
D. 羊卓雍湖属淡水湖,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它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藏语意为“碧玉湖”,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在藏语中又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汉字是表意文字,多将音形义结合在一起体会辨析,平时就要读准字音,积累易错字。
A项,“神密莫测”的“密”应写作“秘”;B 项,“桅竿”的“竿”应写作“杆”;C项,“座落”的“座”应写作“坐”。
D项,字形无误。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地球灾难的场景布置、拯救世界的人物塑造都是好莱坞“灾难与爱”叙事模式的再现。
这些因素都是科幻片在北美和中国屡试不爽的商业保障。
B. 动物天生就知道迁徙到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全力以赴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娓娓动听的故事出现。
C.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D.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身体力行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耳提面命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屡试不爽,意思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该词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B项,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语境里“娓娓动听”说的是“故事”的特点,
搭配不当,应该用“引人入胜”。
C项,无稽之谈,意思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该词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D项,耳提面命,意思是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该词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要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项合乎要求。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B. 《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C.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D. 原创歌曲《消愁》在酷狗音乐上线后,曾造就连续四个月蝉联单曲畅销榜冠军的记录,毛不易个人微博的粉丝量也从比赛前的200多一跃涨到了400多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
A项,没有语病。
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结构混乱,可删除“原因”或“造成的”。
C项,成分残缺,“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中“面临”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转型”后面增加“考验”。
D项,“造就记录”搭配不当,“造就记录”可改为“创下记录”;“连续”与“蝉联”重复,可去掉“连续”。
故选A。
选择题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__________,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
A. 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
B. 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芜杂灰暗,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
C. 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芜杂灰暗,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
D. 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答案】A
【解析】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所给的四个句子内容差不多、但句
式各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要细心比较异同。
A项,承接前文看,“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的主语,是“老屋和几间新房”,讲“挤”在哪里,突出“挤”的状态,比“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承接上文更恰当。
根据“挤”在哪里,提到的“小巷”,后文顺势表述“老屋和几间新房”与小巷的颜色一致,再概括说颜色的特点“芜杂灰暗”,与上文衔接紧密。
联系下文看,落脚在颜色上,也就自然有了“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这样的在颜色上相映衬的结果。
综合看,与其他选项相比,A项填入空缺处最恰当。
故选A。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
请从杨绛、史铁生、海明威、雨果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她)创作时的场景。
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50字。
【答案】杨绛:书房不大,触目即书,温和的阳光下,一位穿着灰色毛衣的老人正静坐在桌前写着书稿。
她身形虽瘦,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尚好,黑边眼镜后一双饱含沧桑的眼睛专注于笔端,平和而坚定。
往日的暖与爱、痛与念似乎是在不觉中便涌上心头,她时而眼角润泪,时而嘴角轻抿,手下的笔不停地游走在曾经与归途间……
史铁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当他在桌前纸上写下这段话时,抬起头伸展臂膀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他回想起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时的痛苦、迷茫,此时反多了种感恩于命运的释然。
海明威:“我身中过237块弹片,头上被缝37针,但并不会妨碍我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倒在地上。
”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他依旧坚持一遍又一遍地校改着《老人与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对,圣地亚哥,我们一起干好啦!”他握笔的手不由地攥起拳头,有力地捶在桌子上。
雨果: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桌前创作了,眼前摞起的厚厚的纸,是他的名为“苦难”的手稿,已创作了将近二十年,里面的近百个人物他都了如指掌。
“可敬的冉阿让,人道主义救不了芳汀,可是会感化作为对立面的最顽固的警察沙威,你是比声名显赫的英雄更伟大的无名英雄。
”他停下笔,手指轻轻触着“冉阿让”的名字自语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任务型写作。
做此类题目,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注意审题,写作对象是:从杨绛、史铁生、海明威、雨果中任选一位;第二,是描写他(她)创作时的场景,所用表达方式是描写;第三,根据作家的经典作品风格,描写内容与作者的性格或精神吻合;第四,描写细致,形象鲜明;第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眼前事实是实,想象、内心感受和回忆等属于虚。
比如选择写杨绛。
她出生于书香门
第,是我国一名很有才华的女性,从翻译外国著作、创作剧本,到晚年写散文,从未停止。
人淡如菊,有着透明的智慧。
她在有钱钟书与女儿的日子里选择了情深,又在没有女儿和爱人的日子里选择回眸。
红尘烟火,一书一茗,杨绛先生在深深如许的岁月里沉浮、惊艳,尤其是在曾经和乐的“我们仨”各自一方时,将深情诉于满纸,令观者动容,读她的文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散发出的香气的灵魂。
如写史铁生,了解他(她)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就以实写他(她)创作时的情景,虚写她边创作边回忆过去的所见所想,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
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
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
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B.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B.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 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
相应变好。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C.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答案】
【1】A
【2】D
【3】B
【解析】
【1】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看哪项合乎文意。
A项,表述无误。
从文章第三段可看出。
B项,语意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2段末“目前……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
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城市发展丧失基础的原因。
C项,“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表述有误。
由见文中第4段“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可知城市的意义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选项把“具体”说成“抽象”,曲解文意。
D项,原文中说“启蒙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只是一种可能性,选项表述成“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以偏概全。
故选A。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
D项,表述有误。
原文只是讲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三方面内容,强调了“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的意义,并没有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表述、分析和论证,“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
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表述有误,联系原文看,文章没有分析“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选项这一表述无中生有。
故选B。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物
(英)梅亚·格林
阿诺德走进病房,却突然收住了脚步。
他看见了伯吉斯先生,左边第
六床便是。
他还发现伯吉斯先生病床旁边站着一个人。
糟糕!阿诺德心里咯噔了一下,史迪成可能会发现他的。
他是无意中听到史迪成可能要去医院探望伯吉斯先生。
得知这一消息后,阿诺德马上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去医院看望一下。
于是,他赶紧喝了一杯茶,便匆匆地朝医院奔去。
然而,史迪威还是先到了一步。
阿诺德买了一些葡萄!可是,他看见床边的储柜上竟也放着一大串葡萄,好像是那种无核的小葡萄,属于价钱较贵的那种。
肯定是该死的史迪威送的!他觉得还是将自己的那串葡萄扔了为好,但又觉得扔了实在可惜。
留下自己吃算了,他心想。
此时,他的面孔就像那串葡萄一样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
于是,他将那葡萄随手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只要史迪威在那里,他就不好进去了,可病房外面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
想来想去,阿诺德只得又退到了楼下,在接待处茫然无措地转来转去。
究竟该给伯吉斯先生送点什么礼物呢?买束鲜花?那太丢人现眼了!买本书怎么样?正好那边有一个书摊。
阿诺德走过去随手捡起一本平装书,一看价格,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将近6英镑!上次买的那本书才花了他2.5先令。
阿诺德走进自助餐厅要了一杯茶。
餐厅已经坐满了人,他只得与别人共用一张餐桌。
坐在餐桌的东面,外面的人看不到他,而他却正好可以盯到那边的楼梯口。
在他的旁边,一位穿红色外套、身材高大的女人正和一个朋友交谈着。
她的手提包散开着,就放在她身边的座位上。
里面的东西阿诺德看得一清二楚,在一堆日常用品中间夹着一个小瓶子。
一个小瓶子装的威士忌酒!
这下他心里总算有了主意!刚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伯吉斯先生平时就喜欢喝上一杯。
史迪威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但现在即使想到也为时已晚了。
医院是不会卖酒的,即使他想跑出去买,恐怕在这座医院周围方圆几英里的范围内也找不到一家卖酒的商店。
一想到生活中的不公,阿诺德的心情不由得郁闷起来。
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的马屁。
阿诺德压根儿就不相信热情。
现在,他们要讨论什么重组问题。
阿诺德心里明白,这所谓的重组无非就是要将一些人重组掉,他们竟然还美其名曰“提前退休”。
哼!如果经济上负担得起,提前退休也就罢了,而阿诺德是负担不起的。
到了这种年龄,他还能去哪里找到工作呢?
阿诺德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瓶子。
史迪威怎么在病房里待了那么长时间?想必他也找不到那么多话要说吧,老伯吉斯先生在精神状况最好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言语的。
“身体还好吗?”“这里的饮食怎么样?”“工作情况怎么样?”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不就得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当然,史迪成与众不同,他可以谈上几个小时还觉得言犹未尽。
阿诺德真希望史迪威把伯吉斯先生烦得要死。
红衣女人还坐在那儿跟朋友交谈着。
她在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自己的家族病史。
史迪成终于出来了!他走下了楼梯。
阿诺德站起身来,故意将那女人的手提包碰到了地上。
“噢,请原谅,你看我笨手笨脚的。
让我来捡吧。
”
阿诺德弯下腰检起了滚落到地上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面带微笑地将手提包交还给它的女主人,然后,快步跑向楼梯口。
把它搞到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阿诺德暗自庆幸。
不过,他的心头也掠过一丝负罪感。
可他转念又想,这完全是那女人自己的过错。
谁让她将自己的手提包那样敞开着,让那诱人的东西暴露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完全是自讨苦吃嘛!总而言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一个充分的理由。
阿诺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伯吉斯先生接到自己礼物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副神情。
他想,肯定会比史迪威的要好。
你看他,就提了那么一串灰不溜秋的葡萄!
想到这儿,阿诺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走进了病房。
大约过了几分钟,红衣女人坐在楼下化验室的一个小隔间里。
她在手提包里不停地翻着,脸上流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
“非常抱歉,”她说道,“我记得出门的时候自己是带上了的。
”
“别着急。
”护士安慰道,“你可以去再接一份。
记住,要采用中段尿样。
厕所就在那边。
”
【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主人公阿诺德的形象特点。
【2】小说中间部分插入关于“岗位重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赏析小说的结尾。
【4】小说中的“礼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1)对工作缺乏热情,不求上进。
在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没有突出成绩,面临公司重组,想着巴结老板,投其所好。
(2)人情淡薄,为人吝啬。
得知史迪威要去看望伯吉斯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也要去看望,而且想赶在史迪威之前,看望时买的葡萄是便宜货,书的价格高就舍不得买。
(3)手脚不干净、自欺欺人。
故意撞了红衣女人,却“面带微笑”地把包给她,自己偷拿别人东西却找理由除去负罪感。
【2】交代人物关系,交代阿诸德和史迪威的矛盾,解释上文阿诺德要在史迪威之前探望老板,不愿与史迪威见面的原因。
推动情节发展,因为岗位重组,阿诺德面临退休,这就使他想尽办法也要给老板送一份惊喜,直接导致了下文他偷酒的行为。
丰富了阿诺德的人物形象。
叙述这一情节,展现了阿诺德对工作无热情、无创意、爱忌妒的性格。
【3】(1)欧亨利式的的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说中埋有伏笔:“她在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自己的家族病史”,暗示她是一个病人;(2)增强讽刺效果,讽刺了阿诺德的阴暗心理;(3)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人捧腹,极富幽默感。
【4】(1)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2)丰满人物形象;(3)揭示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