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形成分类分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hm2; (5)我国草地每年以200 ×104hm2的速度退化; (6)我国湖泊面积减少140 ×104hm2; (7)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93.1 ×104hm2.
30
• 梯田
人造梯田
31
黑河流域 潮土上种植的小麦
32
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
33
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
②蒸发量略>降水量,部分盐基离子淋溶,分布 着中性或微碱性土.(华北地区)
③蒸发量>降水量,盐基离子未淋溶,分布着盐
化土或碱化土.(西北地区)
12
(2)湿度与土壤CaCO3的淋溶 ①湿润气候带: CaCO3完全淋溶. ②半湿润气候带:CaCO3向下淋溶淀积,形成钙积层. ③干旱气候带: CaCO3未淋溶,整个土体中都有石灰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1
【教学目标】 1.能对土壤分类系统和分布规律给予说明; 2.能区别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矿物与岩石,
土壤与母质; 3.能分析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能对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划分依
据给予系统的归纳; 5.识记土壤分类、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
律的定义。
27
初
青
期
少
阶
年
段
阶
段
壮
老
最
年
年
后
阶
阶
阶段Leabharlann 段段土壤形成的年龄阶段
28
(六)人的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人的因素主要是:耕作、灌溉、施肥。 2.人类活动对土壤具有正效应 (1)黑河流域的草甸土,经过农民耕作、灌溉、施肥
就发育为农业土壤→潮土; (2)民乐县六坝乡的灰漠土经过农民耕作、灌溉、
施肥就发育为肥沃的农业土壤→灌漠土.
②玄武岩风化的母质,盐基离子较多, pH>7, 是微碱性土.
(4)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的影响
①砂岩、砾岩风化的母质质地较粗(砂质土)
②花岗岩风化的母质质地居中(壤质土)
③玄武岩风化的母质质地较细(粘质土)
8
(5)成土母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①方解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钙离子较多.
②磷灰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磷含量较高.
16
红壤土
黄壤土
17
荒漠化土
(3)温度与土壤的颜色 ①热带:发育着红壤土,土壤颜色是砖红色( 赤铁矿); ②亚热带:发育着棕壤土,土壤颜色是棕色; (褐铁矿); ③暖温带:发育着荒漠化土,土壤颜色是灰色; (碳酸钙、
石膏和可溶性盐类积聚); ④寒温带:发育着黑土,土壤颜色是黑色. (有机质积
聚).
29
2、人类活动对土壤具有负效应
(1)我国土壤水土流失面积为360×104km2,流失土量50亿t, 流失N 、 P 、 K超过全国化肥施用量;
(2)我国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为1亿hm2; (3)我国土壤沙漠化面积为37.1×104km2; (4) 我 国 土 壤 三 废 、 重 金 属 、 农 药 污 染 面 积 为 2186.67
(十三)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造土 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协调土体水、 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
58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59
1、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 • 1)成土母质的形成(矿物的三大风化作用); • 2)成土过程(五大成土作用)
6
(一)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 .成土母质的概念(矿物岩石,风化作用,颗粒) 2 .成土母质的类型(残积母质……) 3 .成土母质的作用 (1)成土母质是成土的基本物质(材料); (2)成土母质是植物营养的最初来源;
7
(3)成土母质对土壤pH的影响
①花岗岩风化的母质,盐基离子较少, pH<7, 是酸性土.
34
丘陵的水土流失
35
人为的毁林
36
人为的滥伐
37
过度放牧
38
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
39
(七)地壳运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地震) • 1.地壳运动的代表人物: 陆景岗 (浙江农大). • 2.中心意思: • 由于地震,地壳发生变化,原来海拔低的土壤可以抬到
很高的地方,如南方的红壤土分布在低海拔的山坡下, 现在井冈山、庐山、珠穆朗玛峰的4000m以上居然 分布着红壤土
48
(三)粘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 形成和淀积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棕壤土.
49
(四)钙化过程 是指干旱、半干旱 区土壤中的碳酸钙 发生淋溶、淀积的 过程,代表土类是: 栗钙土.
50
(五)盐化过程
土体中各种可溶性 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 ,形成盐 渍土,全盐≻ 0.1%, 形成盐化土;全盐≻ 1.0%,形成盐土.
18
棕壤土
黑土
19
3.气候变化与土壤类型 (1)由南向北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红壤→黄壤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黑土. (2)由东向西的土壤类型是:黑土→黑钙土→栗钙
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 漠土
20
4.气候变化与生物量
气候变化 1.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温带落叶阔叶林 5.北方针叶林 6.温带草原
54
(九)潴育化过程 土壤形成中氧 化还原交替进 行的过程,产生 锈斑锈纹,代表 土类是:潮土。
55
(十)潜育化过程 土体中发生的还 原过程,颜色呈 蓝灰色,代表 土类是:沼泽土
56
(十一)富铝化过程 土体中脱硅富铁铝 的过程,形成网纹 层,代表土类是: 红壤土. 。
57
(十二)草甸化过程 土壤表层有机质聚集过程和受地下水影响的下部土层的潴育化过 程以及底层的潜育化过程的重叠过程。
65
5.仪器用具 剖面记载表、铁铣、剖面刀、土铲、木折尺、钢卷 尺、10%HCl滴瓶、管形土钻、放大镜、土铲、塑料纸、 土样纸盒、瓷盘、比色卡、土袋、标签、铅笔、记录 本、书包等。
66
• 6.土壤剖面构造
•
(1)自然土壤剖面构造
国际代号 层次划分 传统代号
O
残落物层
AO
A
腐殖质层
A1
E
淋溶层
A2
22
(3)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①常绿阔叶林有机残体年凋落量为25t/a.hm2, ②草甸植被为13t/a.hm2, ③草原植被为11t/a.hm2, ④针叶林植被为5t/a.hm2, ⑤荒漠植被为1.2t/a.hm2.
针叶林植被
23
常绿阔叶林植被
草甸植被
草原植被
24
荒漠植被
• 3.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蚯蚓的作用形成→团粒结构; • (2)非洲海岸的白蚁巢穴→疏松土壤(白蚁在土壤中筑
26
(五)时间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 土壤是在一定时间内作用的产物 (1)南方红壤土,10a形成沃土; (2)北方的黑钙土,3000a土层40cm. 2.时间因素用土壤年龄阶段表示 (1)初期阶段: 母质尚未风化; (2)青少年阶段:母质开始风化,许多母质留在土壤中; (3)壮年阶段:粘粒明显增加; (4)老年阶段:少数抗风化的原生矿物存在; (5)最后阶段:原生矿物彻底风化,土壤发育成熟.
6我国湖泊面积减少140107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93110梯田31黑河流域黑河流域潮土上种植的小麦潮土上种植的小麦32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33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34丘陵的水土流失丘陵的水土流失35人为的毁林人为的毁林36人为的滥伐人为的滥伐37过度放牧过度放牧38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39七地壳运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地震由于地震地壳发生变化原来海拔低的土壤可以抬到很高的地方如南方的红壤土分布在低海拔的山坡下现在井冈山庐山珠穆朗玛峰的4000m以上居然分布着红壤土40414243地震形成的地裂地震形成的地裂44地震形成的地陷地震形成的地陷45二土壤的成土过程二土壤的成土过程46一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代表土类是
(7) 土壤坚实度;(8)植物根系; (9)石灰反应;(10)动物活动; (11)土壤侵入体;(12)地下水位; (13)土壤颜色;(14)土壤pH。
64
4.土壤整段样本采集 为了教学、展览、科普等需要而采集的。只选择代 表性大或有特殊需要的土壤剖面,才采集整段样本。 采集方法:是将胶水先涂在土柱上,粘上一块白布, 待胶水干后,将布扯下,布上即粘着一层土壤,在 涂上胶水加以保护。
51
(六)碱化过程
土壤胶体上吸附较 多交换性钠,使土 壤呈碱性反应. pH≻8.5,ESP ≻ 15% 代表土类是:碱化土.
52
(七)白浆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出现
还原高铁高锰作用 而使某一土层漂白 的过程,代表土类是: 白浆土.
53
(八)灰化过程 土体表层R2O3及 腐殖质淋溶淀积 而SiO2残留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灰化土.
反应. (3)湿度与土壤其它属性 湿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粘粒含量、 CEC呈正比.
13
积层钙
黑钙土形成积层钙
14
2.温度 (1)温度与地壳风化层的厚度 ①广东:地壳风化层的厚度30-40m; ②浙江:地壳风化层的厚度5-6m; ③青藏高原:地壳风化层的厚度1m.
15
(2)温度与土层的厚度 ①南岭、广东的红壤土,土层的厚度>10m; ②云贵高原的黄壤土,土层的厚度为6-8m; ③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土层的厚度为1m左右.
10
• ④冲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草甸土、潮土. • ⑤湖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沼泽土、泥炭土. • ⑥黄土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灰钙土. • ⑦红土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红壤土. • ⑧风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风沙土.
11
(二)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湿度
(1)湿度与土壤酸碱性(pH)
①降水量>蒸发量,盐基离子淋溶,分布着酸性 土.(华南地区)
40
41
42
43
地震形成的地裂
44
地震形成的地陷
45
二、土壤的成土过程
46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 前形成的土壤过程,代表土类是:高山寒漠土.
47
(二)有机质积聚过程 有机残体在土体上部 积累,在土体中形成 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黑钙土.
62
• 2.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向阳,便于观察。 •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剖面坑的两侧,
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而影响肥 力。 •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以免影响观察和采集 标本。 • (4)观察面要垂直、平整。
63
• 3. 土壤剖面形态的测项目(14项) (1)土层划分;(2)土壤结构; (3)土壤质地;(4)土壤新生体 ; (5)土壤湿度;(6)土壤孔隙度;
③正长石、斜长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钾离子较
多.
④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的钠离子使土粒分散,土壤
结构遭到破坏.
⑤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的钙镁离子使土粒团聚,形
成团粒结构.
9
(6)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
①残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高山寒漠土、高山荒漠土. ②坡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亚高山草甸土、森林灰褐土. ③洪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
7.荒漠 8.冻原
生物量(kg/m2) 44.00
15.40 36.00 30.00 17.60 1.60 0.67 0.35
21
(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三特性 (1)选择性; (2)集中积累性; (3)创造性. 2.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木本植物(微酸性-酸性土) (2)草本植物(微碱性-碱性土)
B
淀积层
B
C
母质层
C
R
母岩层
D
67
•
(2)农业土壤剖面构造
土层号 层次划分 土层厚度(cm)
1
耕作层
0-20
2 犁底底层
20-35
3
心土层
35-75
4
底土层
75-150
68
(3)水稻土剖面构造 土层号 层次划分 传统代号
1
淹育层 A
2
渗育层 P
的巢穴高2m,直径5-6m). • 4.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分解→有机物质; • (2)合成土壤→腐殖质; • (3)固定大气→氮素; • (4)分泌→有机酸,促进土壤养分的溶解,提高土壤养分
的利用率.
25
(四)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地形影响母质; 2.地形影响水分; 3.地形影响热量; 4.地形影响盐分; 5.地形影响土壤类型; 6.地形影响土壤颜色. (1)低地形(水位1-2m)土壤颜色是黄棕色; (2)盆地 (地表积水)土壤颜色是蓝灰色.
60
2、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 (1)自然土壤经人的耕作、灌溉、施肥→农业土壤。 • (2)灌漠土的形成过程(荒土纲土经人的耕作、灌
溉、施肥→灌漠土) • (3)潮土的形成过程(水成土纲土经人的耕作、灌
溉、施肥→潮土)
61
• (四 )土壤剖面 • 1.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
来的垂直切面。
4
第一节 土壤的成土因素与过程
一.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
↓
气候 ↓
人→
地 形
←
←
时 间
↑
地壳运动
母 质
←
5
• 土壤的成土因素分为地球外部因素和地球 内部因素.地球外部因素是:生物、气候、地形、 时间、母质和人的因素;地球内部因素是:地壳 运动(地震、火山爆发).因此,土壤是在上述7个 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形成 第二节土壤分类 第三节土壤分布规律(自学)
3
【教法建议】 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区别矿物与岩石,土壤与母质; 2.分析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划分的
依据; 4.说明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30
• 梯田
人造梯田
31
黑河流域 潮土上种植的小麦
32
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
33
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
②蒸发量略>降水量,部分盐基离子淋溶,分布 着中性或微碱性土.(华北地区)
③蒸发量>降水量,盐基离子未淋溶,分布着盐
化土或碱化土.(西北地区)
12
(2)湿度与土壤CaCO3的淋溶 ①湿润气候带: CaCO3完全淋溶. ②半湿润气候带:CaCO3向下淋溶淀积,形成钙积层. ③干旱气候带: CaCO3未淋溶,整个土体中都有石灰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1
【教学目标】 1.能对土壤分类系统和分布规律给予说明; 2.能区别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矿物与岩石,
土壤与母质; 3.能分析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能对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划分依
据给予系统的归纳; 5.识记土壤分类、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
律的定义。
27
初
青
期
少
阶
年
段
阶
段
壮
老
最
年
年
后
阶
阶
阶段Leabharlann 段段土壤形成的年龄阶段
28
(六)人的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人的因素主要是:耕作、灌溉、施肥。 2.人类活动对土壤具有正效应 (1)黑河流域的草甸土,经过农民耕作、灌溉、施肥
就发育为农业土壤→潮土; (2)民乐县六坝乡的灰漠土经过农民耕作、灌溉、
施肥就发育为肥沃的农业土壤→灌漠土.
②玄武岩风化的母质,盐基离子较多, pH>7, 是微碱性土.
(4)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的影响
①砂岩、砾岩风化的母质质地较粗(砂质土)
②花岗岩风化的母质质地居中(壤质土)
③玄武岩风化的母质质地较细(粘质土)
8
(5)成土母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①方解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钙离子较多.
②磷灰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磷含量较高.
16
红壤土
黄壤土
17
荒漠化土
(3)温度与土壤的颜色 ①热带:发育着红壤土,土壤颜色是砖红色( 赤铁矿); ②亚热带:发育着棕壤土,土壤颜色是棕色; (褐铁矿); ③暖温带:发育着荒漠化土,土壤颜色是灰色; (碳酸钙、
石膏和可溶性盐类积聚); ④寒温带:发育着黑土,土壤颜色是黑色. (有机质积
聚).
29
2、人类活动对土壤具有负效应
(1)我国土壤水土流失面积为360×104km2,流失土量50亿t, 流失N 、 P 、 K超过全国化肥施用量;
(2)我国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为1亿hm2; (3)我国土壤沙漠化面积为37.1×104km2; (4) 我 国 土 壤 三 废 、 重 金 属 、 农 药 污 染 面 积 为 2186.67
(十三)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造土 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协调土体水、 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
58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59
1、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 • 1)成土母质的形成(矿物的三大风化作用); • 2)成土过程(五大成土作用)
6
(一)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 .成土母质的概念(矿物岩石,风化作用,颗粒) 2 .成土母质的类型(残积母质……) 3 .成土母质的作用 (1)成土母质是成土的基本物质(材料); (2)成土母质是植物营养的最初来源;
7
(3)成土母质对土壤pH的影响
①花岗岩风化的母质,盐基离子较少, pH<7, 是酸性土.
34
丘陵的水土流失
35
人为的毁林
36
人为的滥伐
37
过度放牧
38
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
39
(七)地壳运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地震) • 1.地壳运动的代表人物: 陆景岗 (浙江农大). • 2.中心意思: • 由于地震,地壳发生变化,原来海拔低的土壤可以抬到
很高的地方,如南方的红壤土分布在低海拔的山坡下, 现在井冈山、庐山、珠穆朗玛峰的4000m以上居然 分布着红壤土
48
(三)粘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 形成和淀积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棕壤土.
49
(四)钙化过程 是指干旱、半干旱 区土壤中的碳酸钙 发生淋溶、淀积的 过程,代表土类是: 栗钙土.
50
(五)盐化过程
土体中各种可溶性 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 ,形成盐 渍土,全盐≻ 0.1%, 形成盐化土;全盐≻ 1.0%,形成盐土.
18
棕壤土
黑土
19
3.气候变化与土壤类型 (1)由南向北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红壤→黄壤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黑土. (2)由东向西的土壤类型是:黑土→黑钙土→栗钙
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 漠土
20
4.气候变化与生物量
气候变化 1.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温带落叶阔叶林 5.北方针叶林 6.温带草原
54
(九)潴育化过程 土壤形成中氧 化还原交替进 行的过程,产生 锈斑锈纹,代表 土类是:潮土。
55
(十)潜育化过程 土体中发生的还 原过程,颜色呈 蓝灰色,代表 土类是:沼泽土
56
(十一)富铝化过程 土体中脱硅富铁铝 的过程,形成网纹 层,代表土类是: 红壤土. 。
57
(十二)草甸化过程 土壤表层有机质聚集过程和受地下水影响的下部土层的潴育化过 程以及底层的潜育化过程的重叠过程。
65
5.仪器用具 剖面记载表、铁铣、剖面刀、土铲、木折尺、钢卷 尺、10%HCl滴瓶、管形土钻、放大镜、土铲、塑料纸、 土样纸盒、瓷盘、比色卡、土袋、标签、铅笔、记录 本、书包等。
66
• 6.土壤剖面构造
•
(1)自然土壤剖面构造
国际代号 层次划分 传统代号
O
残落物层
AO
A
腐殖质层
A1
E
淋溶层
A2
22
(3)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①常绿阔叶林有机残体年凋落量为25t/a.hm2, ②草甸植被为13t/a.hm2, ③草原植被为11t/a.hm2, ④针叶林植被为5t/a.hm2, ⑤荒漠植被为1.2t/a.hm2.
针叶林植被
23
常绿阔叶林植被
草甸植被
草原植被
24
荒漠植被
• 3.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蚯蚓的作用形成→团粒结构; • (2)非洲海岸的白蚁巢穴→疏松土壤(白蚁在土壤中筑
26
(五)时间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 土壤是在一定时间内作用的产物 (1)南方红壤土,10a形成沃土; (2)北方的黑钙土,3000a土层40cm. 2.时间因素用土壤年龄阶段表示 (1)初期阶段: 母质尚未风化; (2)青少年阶段:母质开始风化,许多母质留在土壤中; (3)壮年阶段:粘粒明显增加; (4)老年阶段:少数抗风化的原生矿物存在; (5)最后阶段:原生矿物彻底风化,土壤发育成熟.
6我国湖泊面积减少140107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93110梯田31黑河流域黑河流域潮土上种植的小麦潮土上种植的小麦32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山丹军马场栗钙土开垦种植的油菜33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甘州区沙井乡灌漠土上种植的制种玉米34丘陵的水土流失丘陵的水土流失35人为的毁林人为的毁林36人为的滥伐人为的滥伐37过度放牧过度放牧38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39七地壳运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地震由于地震地壳发生变化原来海拔低的土壤可以抬到很高的地方如南方的红壤土分布在低海拔的山坡下现在井冈山庐山珠穆朗玛峰的4000m以上居然分布着红壤土40414243地震形成的地裂地震形成的地裂44地震形成的地陷地震形成的地陷45二土壤的成土过程二土壤的成土过程46一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代表土类是
(7) 土壤坚实度;(8)植物根系; (9)石灰反应;(10)动物活动; (11)土壤侵入体;(12)地下水位; (13)土壤颜色;(14)土壤pH。
64
4.土壤整段样本采集 为了教学、展览、科普等需要而采集的。只选择代 表性大或有特殊需要的土壤剖面,才采集整段样本。 采集方法:是将胶水先涂在土柱上,粘上一块白布, 待胶水干后,将布扯下,布上即粘着一层土壤,在 涂上胶水加以保护。
51
(六)碱化过程
土壤胶体上吸附较 多交换性钠,使土 壤呈碱性反应. pH≻8.5,ESP ≻ 15% 代表土类是:碱化土.
52
(七)白浆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出现
还原高铁高锰作用 而使某一土层漂白 的过程,代表土类是: 白浆土.
53
(八)灰化过程 土体表层R2O3及 腐殖质淋溶淀积 而SiO2残留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灰化土.
反应. (3)湿度与土壤其它属性 湿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粘粒含量、 CEC呈正比.
13
积层钙
黑钙土形成积层钙
14
2.温度 (1)温度与地壳风化层的厚度 ①广东:地壳风化层的厚度30-40m; ②浙江:地壳风化层的厚度5-6m; ③青藏高原:地壳风化层的厚度1m.
15
(2)温度与土层的厚度 ①南岭、广东的红壤土,土层的厚度>10m; ②云贵高原的黄壤土,土层的厚度为6-8m; ③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土层的厚度为1m左右.
10
• ④冲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草甸土、潮土. • ⑤湖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沼泽土、泥炭土. • ⑥黄土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灰钙土. • ⑦红土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红壤土. • ⑧风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风沙土.
11
(二)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湿度
(1)湿度与土壤酸碱性(pH)
①降水量>蒸发量,盐基离子淋溶,分布着酸性 土.(华南地区)
40
41
42
43
地震形成的地裂
44
地震形成的地陷
45
二、土壤的成土过程
46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 前形成的土壤过程,代表土类是:高山寒漠土.
47
(二)有机质积聚过程 有机残体在土体上部 积累,在土体中形成 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
代表土类是:黑钙土.
62
• 2.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向阳,便于观察。 •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剖面坑的两侧,
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而影响肥 力。 •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以免影响观察和采集 标本。 • (4)观察面要垂直、平整。
63
• 3. 土壤剖面形态的测项目(14项) (1)土层划分;(2)土壤结构; (3)土壤质地;(4)土壤新生体 ; (5)土壤湿度;(6)土壤孔隙度;
③正长石、斜长石风化的母质土壤中的钾离子较
多.
④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的钠离子使土粒分散,土壤
结构遭到破坏.
⑤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的钙镁离子使土粒团聚,形
成团粒结构.
9
(6)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
①残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高山寒漠土、高山荒漠土. ②坡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亚高山草甸土、森林灰褐土. ③洪积母质:发育的土类是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
7.荒漠 8.冻原
生物量(kg/m2) 44.00
15.40 36.00 30.00 17.60 1.60 0.67 0.35
21
(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三特性 (1)选择性; (2)集中积累性; (3)创造性. 2.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木本植物(微酸性-酸性土) (2)草本植物(微碱性-碱性土)
B
淀积层
B
C
母质层
C
R
母岩层
D
67
•
(2)农业土壤剖面构造
土层号 层次划分 土层厚度(cm)
1
耕作层
0-20
2 犁底底层
20-35
3
心土层
35-75
4
底土层
75-150
68
(3)水稻土剖面构造 土层号 层次划分 传统代号
1
淹育层 A
2
渗育层 P
的巢穴高2m,直径5-6m). • 4.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分解→有机物质; • (2)合成土壤→腐殖质; • (3)固定大气→氮素; • (4)分泌→有机酸,促进土壤养分的溶解,提高土壤养分
的利用率.
25
(四)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地形影响母质; 2.地形影响水分; 3.地形影响热量; 4.地形影响盐分; 5.地形影响土壤类型; 6.地形影响土壤颜色. (1)低地形(水位1-2m)土壤颜色是黄棕色; (2)盆地 (地表积水)土壤颜色是蓝灰色.
60
2、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 (1)自然土壤经人的耕作、灌溉、施肥→农业土壤。 • (2)灌漠土的形成过程(荒土纲土经人的耕作、灌
溉、施肥→灌漠土) • (3)潮土的形成过程(水成土纲土经人的耕作、灌
溉、施肥→潮土)
61
• (四 )土壤剖面 • 1.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
来的垂直切面。
4
第一节 土壤的成土因素与过程
一.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
↓
气候 ↓
人→
地 形
←
←
时 间
↑
地壳运动
母 质
←
5
• 土壤的成土因素分为地球外部因素和地球 内部因素.地球外部因素是:生物、气候、地形、 时间、母质和人的因素;地球内部因素是:地壳 运动(地震、火山爆发).因此,土壤是在上述7个 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形成 第二节土壤分类 第三节土壤分布规律(自学)
3
【教法建议】 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区别矿物与岩石,土壤与母质; 2.分析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划分的
依据; 4.说明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